孙立文
古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汉语文文化的瑰宝,它集思想美、艺术美、语言美于一身,语言凝练而且富有一定的韵味,常常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就像“诗佛”王维的诗画。同时,这种特点几乎囊括了所有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古代文人墨客历来就有画中题诗或依据前人之诗来作画的风气,从创作角度来看,古诗词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业置身于某种场景画面并受之感染而写下来以抒发情感的。如曹操《观沧海》而发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杜甫登泰山慨叹“岱宗夫如何”而写下的《望岳》;王维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漠而写下的千古流传的边塞诗等等。这些诗中,无不蕴含着一幅幅或绚丽多姿或气吞山河或意境开阔的画面。那么,怎样才能使小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爱诵爱背并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呢?我认为教学中合理运用板画是个极好的办法。因为绘画本身具有比文字更优越的特点。绘画直观、简洁、明了,利于营造意境和氛围,耐人寻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身的积累不够,内化的东西少,看图画比起读文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对古诗教学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平日的教学中,我对这种方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利用板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中难懂的句子。古文相对于白话文来说,在语言的形式上、意义上同现代汉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对低年级孩子理解记忆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把板画利用到教学中,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一课时,就采用了板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方法。在初读了这首诗之后,班里有个学生问我:“老师,银河怎么会从天上落下来呢?”我跟他解释:“不是银河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了,而是庐山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的庞大气势让作者感觉像是银河从天上流下来了。”这样说,他还是挠头不太理解,于是,我在黑板上夸张地画了两座陡峭的山峰,又在两山之间用白粉笔画了一道大瀑布,最后又在瀑布下面画了几个很小很小的人,利用对比给学生一个直观鲜明的印象,此时教师适时讲解,使学生从表象到理性,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其次,还可以利用板画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之中。每首诗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它存在于全诗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全诗后观察与此诗相关的图画,通过看图画来体会,自然就会容易很多。例如:在教学徐俯的《春游湖》一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幅板画画面:在蓝蓝的天空中,几只调皮可爱的小燕子正在飞翔,雨后的小河边几树桃花正贴着水面盛开,花儿倒映在水里,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了一片,雨水淹没了河上的小桥,一只小船正从柳荫深处撑出来……这样,全诗的画面就会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这时教师图文结合,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诗的意境中去,让他们充分地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一边播放轻快悠扬的古筝曲,一边听学生或老师投入地朗读,当学生听到抽象文字的时候,他们眼前浮现的都是诗中的画面,这样他们不仅得到了美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容易就会与诗人的思想产生共鸣。
最后,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板画。低年级可以由教师完成,中年级可以由学生部分参与,高年级可以由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独立完成。根据古诗设计板画布局,画下诗歌中的画面,其实就是对古诗的深刻领悟。
虽然当前的课堂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呈现了新的状态,教学内容的集约化、综合化,教学方式的直观化、灵活化、交互化,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追求,这就使得多媒体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依赖于图画。但我个人觉得,多媒体呈现出的画面,远远不及教师随手用粉笔在黑板上拈点画线,这边一小屋,门前一小溪,此处一田,远处一树,群山一隅,就是一副山水田园风光图;常常一笔画过去,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一处高崖,崖上一人面向周围眺望,不就是一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锦绣江山图吗?这是教师扎实基本功的体现,我相信更能折服学生。
总之,板画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如能与教师的教学相辅相成,课上教师边讲边信手画来,随意自然,使得讲与画相得益彰,一定会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观察、思维、理解等多方面的能力,陶冶学生们爱美的情操。只要教师认真思考,勤于琢磨,利用好板画,它一定會为你的古诗教学添辉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