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及反思

2014-04-29 00:44李立新闫喜霞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定数感小棒

李立新 闫喜霞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級上册73—74页的教学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做好认知的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11~20各数的教学知识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 遵循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教版教材第73页呈现的主题图是:无序排列着11个水果和15个正方体卡片、18个珠子和20根圆柱体的小棒学具图片。带领学生在“无序”中寻找同类事物,既可以增强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又可以向学生渗透“无序”在现实生活中随机存在,还可以促进学生、教材与学具的有机衔接过渡,增强学习生活数学的趣味性。

2. 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年龄小,我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用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来训练学生的数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先向学生呈现11根小棒,然后分组讨论,看看谁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11根小棒,择优学生的表示方法,再通过比较总结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是最容易看出来的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使学生掌握它们的组成,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二、注重体验,感悟数字价值

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于学生认识学科本质。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儿童的“自觉、自信和有兴趣”都有赖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只有在积极的数学活动中,才能加强自觉、提高自信,才能兴趣盎然。因此,我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玩中学、乐中悟,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并将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贯穿整节课。这样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与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树立学数字的自信心,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数字的方法,认识到数字的价值观。

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基本数学素养之一,针对低年级学生认识特点和生活经验,我们更应该采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只有“以学定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有效地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学生数感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讲解中形成的,而是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数量的感知、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的。对此,我安排了“数一数”、“说一说”、“闭上眼睛想一想”等环节,让学生通过“数”、“想”和“说”等实践活动,丰富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我们还要不失时机地发展学生的数感。我经常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数学,并长久的坚持,因为“数感”绝非一蹴而就的,不是一节所能完成的,只有设计到各个环节去,融入学生日常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在整节课中,我实施了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并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关注情感的融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自觉、自信和有兴趣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也发现了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没有内化“十”的概念。当老师要求学生摆出13根小棒时,有些学生还是把一捆小棒打开,重新一根一根的数出13根,然后重新用皮筋扎起来。只有少数的学生直接拿出成捆的小棒当“十”,然后在一侧另加3根小棒。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突出建立一捆就是一个“十”的教学环节,尤其是教材74页上例题1的情境图的使用,没有达到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抓住主题图,夯实这一环节,绝大多学生还是能将“十”的感知纳入认知结构的。

2. 课件的设计与使用欠佳。限于本人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课件设计不生动,在课堂上呈现得呆板,演示的内容不够生动、形象,不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这是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的。

猜你喜欢
学定数感小棒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以学定教,让练习课充满活力——以“分数乘除法练习”教学为例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以学定教”模式下有效编制“导学案”初探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