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摘 要 指导型探究学习是教师全程参与指导的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以39位职业中专2年级学生为研究被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探索指导型探究学习对职业中专体育课堂生生互动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在实施“指导型探究学习”的实验干预后,学生之间互动的密度较实验前的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P = 0.0001)。认为:在职业中专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能促进课堂的教学互动。
关键词 指导型探究学习 教学互动 实验过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to Improve Experimental Study of 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LI Hui
(Min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100)
Abstract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is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a way of learning. In 39 career college sophomores were tested for the study, using literature, experiments,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o on, inquiry-based learning guide for exploring vocational school PE class Interactions a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nsity of student interaction than before the experiment is highly significant (P = 0.0001). Tha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the use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guide" to promote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guiding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interaction; experimentation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实验被试福州市某职业中专随机抽取一个班级39名学生,其中男生25人,女生1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教学互动”的书籍资料3本,了解关于“教学互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并查阅关于人际互动的测量方法的相关书籍,学习人际互动网络的测量方法,为本研究提供方法的支持。
1.2.2 实验法
(1)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增加了一次前测,通过前测可以获得所抽取样本的初始水平或心理特征,再与单组后测结果进行比较,以分析实验处理的效应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①
本实验的设计模式为:实验组: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2)实验指标的选取:由于本研究要考察的内容为体育课堂教学职业中专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因而,本研究把“体育课堂教学职业中专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实验的指标。学生之间互动的指标反映为学生在课堂中技术指导或者技术探讨关系中的相互选择或排斥的关系。
(3)实验过程:被试班级的学生在实验干预前,先进行一次互动关系的问卷前测,前测后,体育教师在被试班级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指导全班学生开展体育学习。在进行试验干预时,体育教师除了采用“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验干预前不同之外,其他教学因素、教学条件都与实验干预前相同。在经历了6~8次课的教学后,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关系再一次进行测量,并对两次测量的结果进行差异检验。
(4)“指导型探究学习”及其教学要求:本研究采用的“指导型探究学习”,是探究学习方式的一种具体形式,但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学习。一般意义上的探究学习主张“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探索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②而指导型探究学习主张教师的全程指导与参与,包括探究问题的提出、事实的收集、结论的形成等环节。它是基于职业中专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而提出的一种“半”探究性学习方式。③
指导型探究学习的操作方法:①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或体育教学中的情景中形成体育问题(如:怎样让铅球投的更远?);②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或讨论问题;③教师指导学生做出假设并提出尝试性的解决方法;④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⑤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并形成探究结论。
1.2.3 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生生互动的情况,本研究根据社会测量法对互动网络测量的要求,设计了体育课堂生生教学互动调查问卷1份,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学生进行测量。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8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4 数据统计法
本研究收集的全部数据由研究者本人采用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该软件是由加州大学欧文(Irvine)分校的一群网络分析者编写的。现在对该软件进行扩展的团队是由史蒂芬·博加提(Stephen Borgatti),马丁·埃弗里特(Martin·Everett)和林顿·弗里曼(Linton Freeman)组成的。④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处理前后学生之间互动网络的特征
为了了解被试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的特征,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别输入Ucinet6.软件进行分析,并运用Ucinet6.软件的Netdraw程序,绘制了相应的“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具体情况见图1。
图1显示了被试学生在“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互动关系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图1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生生互动的矩阵与拓扑结构图
图1的左半部分显示了进行试验干预前,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网络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前,学生之间的整个互动关系网络很稀疏,网络中只有少量的关系存在,且较少是强关系,表明只有少数的学生有进行互动,并且互动很少是双向的,而其他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来,属于互动网络中的孤立者,形成了整个网络中的互不相连的组件,如节点2、5、8、15、17、31、38等。这些现象表明,“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班级的生生互动处于较为无序的状态。
图1的右半部分显示了进行试验干预后,学生之间互动关系网络的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后,被试班级学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中,没有出现一些孤立者,所有的网络成员,都参与到生生互动中来;并且,实验后学生互动网络的所有组件内部,都有着较频繁的互动,较多的互动关系为强关系。社会网络研究的成果表明,在这样组件的内部,学习信息能较为流畅地传播,并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互动,也使得这些小网络内部,比较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学习结果。这些现象表明,“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后,班级的生生互动较实验前频繁、有序。
2.2 实验处理前后课堂互动网络密度的差异检验
为了了解实验干预对学生课堂互动关系的促进作用是否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对“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学生互动网络的密度进行差异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在“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生生互动网络的密度为0.0337,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0326,而在对学生实施“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后,生生互动网络的密度提高到为0.0993,互动关系的方差为0.0895,两个互动网络的密度均值之间差异为-0.0655。
图2 “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测得密度的差异检验结果
检验方法采用自举法,从图2可以看出,单尾检验的结果显示,其概率值等于0.0001(P<0.01),表明此时我们可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被择假设,认为,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型探究学习”实验干预前后,班级互动网络的密度得到了提高,即“指导型探究学习”提高了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互动中的生生互动。
2.3 “指导型探究学习”提高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原因分析
指导型探究学习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所提炼的体育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贯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协助。因此,指导型探究学习促进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的原因,主要来自学生就教师启发性的问题所进行的交流互动、就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所进行的讨论分析、就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进行的分享与协作、就研究结论的形成所进行的探讨与整理等。
3 研究结论
在职业中专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指导型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学习互动。
注释
① 佟立纯,李四化.体育心理实验与测量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
②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61.
③ 吴永军著.新课程学习方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6.
④ 陈兴.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抚宁县业余体校运动队人际关系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