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的目标设计

2014-04-17 05:36:56波,李
教师教育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习者教学活动

于 波,李 秀 双

(西南大学 1.教师教育学院;2.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明确地将参与式教学列为中小学的三大教学方式之一。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应该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将参与式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应该厘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三个问题,而厘清的关键则是确立教学目标。

一、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内涵

综观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关于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努力方向,目标与方向性相联系。梅尔(Klaus Meier)1975年首次提出教学目标的定义,认为教学目标是指与具体的教学过程相联系的奋斗方向。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相联系。布卢姆(Benjamin S.Bloom)、加涅(Robert.M.Gagne)等教育心理学家均持这种观点。张春兴认为,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为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做些什么提供指导。何克抗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应该表现出来的可预见行为的具体而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效果。概而言之,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参与式教学目标是指对参与式教学效果的预期和设想,它是引导参与式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注重主体性、自觉性、选择性的教学。它强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师生信息交流与评价反馈机制,运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开展富有趣味、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参与式教学目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主体性。学习者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参与式教学目标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计的,充分尊重学习者,以实现学习者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培养学习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第二,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旨在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学习过程,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习者的选择能力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使学习者的学习充满乐趣、富有个性。第三,生成性。参与式教学目标对教学效果的预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留有一定的生成空间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给学习者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

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发挥学习者主体性、促进学习者各种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要求学习者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参与式教学的实施,需要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引领,以指导教师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帮助教师迅速地理清参与式教学活动的思路,建立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合理而有效地组织参与式教学活动。而参与式教学目标则可以为教师选择理想的参与式教学活动策略、参与式教学活动方式或教学手段提供具体的依据,从而有助于参与式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教学目标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就必须与学生的内在需求相一致。而参与式教学目标具有主体性、参与性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充分尊重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由此,参与式教学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学生只有明确了参与式教学目标,才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二、参与式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及实施要求,是指导各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在明确课程总体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预期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结果来划分的,明确提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加涅的学习分类系统、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系统、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系统和乔纳森的学习分类系统以及安德森的知识分类系统等,这些都可以用于学习结果类型的分析。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和行为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学习是用能力或倾向来界定的,能力涉及“会不会”、“能不能”的问题,倾向涉及“愿不愿意”的问题。前者反映认知方面的变化,后者反映态度、动机等方面的变化,两者都是影响学习结果的内在因素。学习者内在的变化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但是可以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学目标正是对教学应该达到的效果或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表现出来的行为的预期。目前中小学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两类。教师在设计参与式教学目标时必须依据中小学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类型和目标层次及相应的要求。

(二)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学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必须关注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学生实际,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教师只有对学生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有充分的了解,才能调动和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参与式教学目标应从学习者的角度进行设计,充分尊重学习者,进而实现学习者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回归。因此,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以便在参与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式教学中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通过信息的共享和批判性反思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组织并构建其意义。这种参与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取得某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过程本身。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成长与发展。

(三)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静态的,而社会则是发展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将学生社会化,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参与式教学强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地、自愿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创设需要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而设计教学目标则必须考虑社会现实需要。教学目标只有符合社会需要,才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相反,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目标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厌恶学习,觉得学习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设计参与式教学目标还必须考虑现实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在已有教学条件的支持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参与式教学目标的表述

参与式教学目标应紧扣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一致。设计参与式教学目标,必须对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和层次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引导作用。

课程标准中给出了“学习目标的说明”,阐明了目标层次与相应的要求,列举了各个层次的目标及具体要求。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实现的具体学习目标,将学习目标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的词语来表述。结果性目标是用来说明学生学习应达到的效果,所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词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性目标的不同层次。这类目标通常反映“知识与技能”,如对知识的“了解”程度,用“说出、识别、辨认”等操作性较强的动词来进一步说明。体验性目标是用来表述学生的心理感受、体验,所用的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这类目标具有抽象性,难以具体化,主要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词语表述学习活动体验性目标的不同层次,如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身心投入程度,用“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等词语来进一步说明。

结果性目标的表述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1)行为主体。参与式教学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参与式教学目标一般不用“使学生”、“让学生”等表述,而是用“能认出”、“能描述”等表述,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行为动词。参与式教学目标应使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体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达到的最高要求。用于表述目标的行为动词尽可能具有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以便于把握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如“辨别”、“描述”、“背诵”等。(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也叫“行为情境”,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要求,主要说明学习者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为评价提供参照。参与式教学目标需要表明学生是在什么情况下或什么范围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如“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实验”、“通过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回答问题”等。(4)行为标准。行为标准用来测量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程度,如“10分钟内完成”、“能准确无误地回答”、“80%的学习者能详细地描述”等。

目前中小学课程的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涉及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表述要体现三个要素,即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能力的发展。学习内容可用“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在研究……关系的过程中”、“在……的社会调查过程中”等表述。学习方式可用“通过分析与概括”、“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地调查”等表述。能力发展可用“掌握……策略”、“发展……能力”、“了解……思维方法”等表述。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表述要说明学习者应参加的活动,同时表明学习者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例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习者教学活动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