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忠建 陈海艳
所谓学校组织气氛,是学校中的学生努力地协调和认知学校系统中组织与个人的各个方面的产物,在心理层面上进行抽象化,形成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比较稳定的特性。每一所学校均有着自己与其他学校不一样的较为特殊的氛围,就是“在一些学校,领导与老师相互间、老师与老师相互之间在相处时十分融洽,几乎所有的教职工们都很能干,且信心十足。然而,在一些学校情况则相反,老师与老师、老师与领导之间关系不协调,教育学生时也会感到压抑的氛围”。有的学校组织团结向上、严谨有序、制度健全、务实高效;有的组织离心离德、纪律松散、敷衍了事、效率低下。
学校的组织气氛作为一种“软”环境(主要为心理环境),具有“硬”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所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作用,因此,其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国外,不少学者对学校的组织气氛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他们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通过一些场景,对学校的组织气氛进行测量;二是运用相关理论,对组织要达到的目标效果和学校相关组织的关系进行探讨;三是运用工具,对学校的组织气氛进行控制以及预测。在国内,早就有学者从“校风”的视角探讨学校组织气氛。比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朱光潜先生就试图从“校风”的视角探讨学校组织气氛。他认为校风的“风”有五层含义:第一,风就是风格,也可以说是个性,它体现为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形态风格,是一所学校的特殊精神表现与特殊形态。第二,风就是“风行”或“风动”,指一种特殊风格由某一点出发逐渐蔓延生长。第三,风就是风俗或风气。在学校,校风是由一部分教师和同学提倡出来的,通过长期的“风行”,进而成为“风俗”或“风气”。第四,风就是“风范”,指一所学校的道德意识的表现和精神寄托,它可以供人仿效,进而具有“风范”的意义。第五,风就是“风化”,是指一所学校的某种风范可以教化人,使其与群体成员同具某些特性。每所学校都有校风,它是一所学校的风格,是风行全校的风气,同时也是一种风范,使全校师生都受它的风化。校风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的组织效能与组织行为。
学校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其气氛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托尔曼的“认知地图”理论认为,人作为一个存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人在自然中能够亲身体验到情景,而这种深切的心理体验对一定的组织、社会团体会产生心理方面的作用。勒温的“场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只不过是其生活空间的函数,而所谓的生活空间则主要是表示各种可能事件的全体,它应该包括人以及环境。在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场”,这种打上人和环境交互痕迹的作用“场”会反作用于人类的心理与行为。因此,学校组织氛围对老师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实证的方式探讨高校组织气氛对高校教师们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高校组织气氛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我国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中每个区域抽3所高校,共抽取16所高校,每所高校随机抽取50名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532份。其中,男性占46.99%,女性为53.01%;在学历上,研究生占40.0%,本科占49.4%,大专及以下占10.6%;在职称上,教授占9.7%,副教授为25.8%,讲师占34.3%,助教为30.2%;59.1%的人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10~20年工作年限的占18.8%,20~30年工作年限的占14.4%,工作30年以上的为7.7%。
1.高校组织气氛。本问卷采用的是自编的问卷,由管理、人际、教学和学习等4个分量组成,每个分量分别包含4个因子(见表1),共设计71个题项,采用 5点量表评定(1=从来不是,5=频繁是)。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χ2/df=2.12,CFI=0.91,GFI=0.93,RMSEA=0.057),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7。
表1 高校的组织气氛内在结构维度
本文借鉴霍伊等人发明的标准化方法,来测量学校的组织氛围。用500这个数作为平均数,而用100作为离差值来标准化,此分数称之为SDS分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χ是每个因子的得分,Ⅹ是总体所得的平均分,SD就是总体的标准差。分值越大,学校的组织气氛就越好。当分值在500以上的时候,说明学校组织气氛较好;低于500时,说明学校组织气氛较糟糕。
2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许军等人编制的健康评定量表(SRHMS),不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还是效标效度都比较好,其信度也较高,因此选择健康评定量表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分量表来测评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该表由三个因子构成:即认知功能、负向情绪以及正向情绪。其中,负向情绪反向计分,而综合分值越高说明心理越健康。
在被调查的16所高校中,组织气氛标准分在500分以上的有9所,而在500分以下的为7所。学校组织气氛及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如表2所示。表2中的数据表明,良好的学校组织气氛与不良学校组织气氛差异显著。在良好组织气氛的学校里,学风浓、教师教学劲头足、人际关系好、管理效能高、凝聚力强、领导威信高;在不良组织气氛的学校里,学风松散、教师没精打采、人际关系淡漠、管理效能低、凝聚力缺乏。
表2 16所高校组织气氛及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总得分为因变量,以学校组织气氛得分为自变量进行一元方差分析,考察组织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的显著性效果 (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非常显著。在组织气氛良好的学校,其教师认知功能、正向情绪以及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组织气氛不良学校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组织气氛越好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表3 高校组织气氛与其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n=532)
学校组织气氛与其教师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这仅表明是一种影响趋势,而运用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就能够明确学校组织气氛与其教师心理健康之间的密切程度。第一步,将性别、教龄、学历和职称等人口学统计变量设为自变量;第二步,在控制人口学统计变量的基础上,将学校管理气氛、人际气氛、教学气氛和学习气氛设为自变量,考察它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中的数据显示:单独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心理健康影响作用时,只有性别变量有显著作用,但仅解释变异的1.1%,其影响作用微弱;学校组织气氛四个因素对教师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管理气氛=0.364,p <0.001;β人际气氛=0.468,p <0.001;β教学气氛=0.430,p <0.001;β学习气氛=0.330,p <0.001),学校组织气氛解释了变异的24.2%。这表明,教师感到学校组织气氛越好,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特别是人际气氛、管理气氛和教学气氛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更显著。
仅考察组织气氛的四个上位因子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可能会简化它们的下位因子的影响作用。为此,以管理气氛、人际气氛、教学气氛和学习气氛的下位因子为自变量,以教师心理健康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5至表8所示。
1.管理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表5中的数据表明,管理气氛中的管理风格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显著,并解释了变异的12.6%。管理风格是管理者所采用的管理方面的方式方法,有民主或专制、灵活与严肃之分,这意味着不同的管理行为方式能够显著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2.人际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表6中的数据表明,高校的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际互动,成为影响高校教师仍心理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这两因素共同解释变异的18.1%。其中,人际互动指的是高校内部教职工之间相互对待的作用关系,表现在教学科研等过程中合作和谐的工作方式;人际和谐是对人际环境是否和谐、和睦、融洽的一种感受。人际互动和人际和谐对教师心理健康回归非常显著,这表明人际互动和人际和谐越好,教师心理越健康。
表6 高校人际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n=532)
3.教学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表7的数据显示,高校组织气氛中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显著影响变量。换句话说,教师采取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因而教学效果越好。好的教学艺术与效果能增添教师的成就感和欣慰感,而强烈的成就感和欣慰感能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表7 高校教学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n=532)
4.学习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表8的数据表明,学习气氛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成为影响老师们心理健康的最为重要的诱因。即如果学校呈现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刻苦钻研、严肃认真和持之以恒等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则学习效果好,进而使得教师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得以强化。
表8 高校学习气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n=532)
管理气氛的核心是校长领导行为。程正方等人研究发现,校长领导行为与学校组织气氛各方面相关极其显著,在他们看来,良好的校长领导行为,可以催生良好的校长-教师-学生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促进良好的校长领导行为,进而极大地影响师生心理健康。勒温等人研究发现,学校领导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式、民主式与放任式三种类型。学校领导方式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气氛,不同的学校组织气氛对学校成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例如:民主式领导以平等合作为基础,校领导与教职工是地位平等的合作伙伴,学校的一些重大事宜由领导者和教职工共同讨论决定;领导者除关心工作外,还关心教职工的生活与个人发展。在这种领导方式下形成的组织气氛中,组织成员工作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高,受到正面激励多,有强烈的自豪感、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始终是影响个体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亲和行为可成为消除不协调的一种有效工具,当人们在一起互动或讨论时,可引入消除不协调的认知因素,如新的信息和意见,从而使焦虑大大减轻。群体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提供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员工的社交需要。学校中的人际关系表现为学校领导者、教职工、学生三者之间的交往关系。在良好学校人际气氛里,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在工作中体现出协同一致、同舟共济的合作行为,在生活工作中相互关心支持、尊重鼓励和接纳,在困境或危机中积极主动相互援助,学校教职员将学校事务融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这样,教职员工能获得社会安全感、成就感和受尊重感等,从而工作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高,形成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教学气氛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氛围,主要体现在师生对教学的态度、艺术、风格和效果。本研究发现,教学气氛中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效果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显著影响变量,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比如:潘孝富等人研究发现,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正相关非常显著,学校组织气氛能较好地预测教师工作绩效,其中,教学气氛是教师工作绩效的显著预测变量;张国梁等人发现,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科研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实教学效果是教师工作绩效的组成部分,优良的教学效果能诱导教师的成就感和欣慰感,强烈的成就感和欣慰感又能够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学习气氛也是显著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与以往研究一致。例如,潘孝富等人研究发现,学校组织气氛中的学习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学习气氛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预测变量。在他们看来,学习气氛包涵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学习纪律、学习导向、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六个因素,这些因素在学习上体现出显著的竞争性和压力,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实施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高低评价教师,教师被卷入高压紧张的竞争场,在学校表面上看似学习气氛好,实质上教师面临强大的竞争和心理压力。其实,在高校,教师同样面临极大的学习和教学压力,他们的学识、教学和科研是永不可放松的弦。在学识上,要博览全书、广涉前沿和独特创新;在教学上,要令人信服;在科研上,要有独特学术视角才能多拿项目多出成果。凡此种种都得要求高校教师有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刻苦钻研、严肃认真和持之以恒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很显然,让高校教师长期置身于如此的气氛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而高校学习气氛会逐渐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1]王庆燕,石金涛.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的研究脉络与异同[J].中国软科学,2005,(9).
[2]唐京,陈卫旗.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J].心理学动态,2001,(1).
[3]李志宏,朱桃,赖文娣.组织气氛对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
[4]游小芳.组织气氛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增刊).
[6]程正方.校长领导与学校组织气氛:一个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7]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
[8]陈志雄.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组织承诺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6).
[9]欧朝晖,潘孝富.高校人际气氛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5).
[10]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5.
[11]沈国琪,陈万明.组织气氛对团队有效性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9).
[12]张国梁.高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