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
- 从人机互动到“人际”互动?GPT带出的主体性问题
的机器表现了某种人际互动中才有的道德主体性。GPT表现的这种拟主体性,是传统人机对话从未有的,进而也引出人际对话一样的人机对话,在某种意义上会被当真视为人际对话的问题。从哲学人类学上看,当下AI 迈不过两个坎:主体的感受质和主体的创造性。AI 在人机对话中表现的主体性还只是拟主体性,即并非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性,而是互动论和功能论意义上的主体性。迄今,世界上只有人类一个主体,这虽然是人类的自我加冕,但事实上的确没有第二个物种有资格和能力与人类争冠。社会学的主
文化艺术研究 2023年3期2023-10-12
- 论对不可宽恕者的宽恕
话题讨论域中,“人际宽恕”一直是一个核心议题。最为狭义的,也最为标准的宽恕乃是指一个受伤害者(victim)对于那个直接对其做出了伤害行为的过错方(wrongdoer)的正面(当面)宽恕,且此宽恕行为发生在伤害行为发生后的特定时间之内。这里的受害者和过错方均指伤害行为或事件的当事人(本文称作“当事人双方”或“当事人”)。以此模式为参照,其他形式的宽恕均为标准宽恕之变体,如个体对集体、集体对集体、被害人对犯罪的罪犯以及代际的宽恕等。本文所讨论的“人际宽恕”就
伦理学研究 2023年3期2023-10-03
- 尊重边界,和而不同
——高一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课设计
切烦恼的根源在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来自人际边界模糊不清、想要干涉别人的边界或被别人干涉自己的边界。阿德勒提出“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分清人际边界的方法——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人们要区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做到只为自己的课题负责,不干涉他人课题。通过课题分离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探索自己和他人的人际边界,即人与人、人与环境在互动中形成的言行活动限制线,从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7期2023-03-22
- 人际感恩对关系维持的影响*
鲍秀琴 陈 旭人际感恩对关系维持的影响*李 松1刘峻君2鲍秀琴1陈 旭1(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 (2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 四川 南充 637002)尽管关系维持策略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个人福祉有着重要意义, 但也增加了个体被拒绝的风险和痛苦。以往研究已经发现人际感恩一方面能在关系面临威胁时激活威胁缓冲策略修复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也能在威胁解除时激活关系增强策略建立和促进人际关系, 但人际感恩也增加了使用非适应关系维持策
心理科学进展 2022年11期2022-11-15
- 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人际信任与宿舍人际困扰的关系
究背景大学生宿舍人际困扰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热点。[1-4]宿舍生活对大学生有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和谐的宿舍生活会促进大学生的正义、人性、智慧、勇气、超越和幸福,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会减少大学生抑郁,积极的宿舍同伴可以提升室友的学业成绩等。[5-8]消极的方面则主要表现为人际困扰。大学生人际困扰正向预测手机成瘾倾向、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负向预测学生的幸福感等。[2-3,9]人际困扰是指个体在适应生活的过程中,觉察或认识到人际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
教育观察 2022年20期2022-08-16
-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个奇妙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以身体为中心,周围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球形三维空间为自己所占有。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一定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上形象地称为“人际气泡”。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善于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就会生出许多麻烦。比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如若相反,好友相见你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与人保持太大的距离,就难免有拒人于千
莫愁·智慧女性 2022年5期2022-05-14
- 团体辅导在解决寝室人际关系中的运用
体辅导在解决寝室人际关系中的运用。关键词:团体辅导 寝室 人际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又称小组咨询、群体咨询、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运用心理学技术为团体成员提供帮助与指导的辅导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一、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是大学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7期2021-11-24
- 老年人人际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人由于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变化,普遍存在孤独、焦虑、低自尊、无望及抑郁等心理问题,而这些负性心理问题会导致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甚至选择自杀来终结生命[3]。人际需求(interpersonal needs)是老年人精神健康的直接影响因素[4],当人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会降低[5]。相反,老年人人际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达到成功老龄化[6]。目前,国内对人际需求方面的研究对象多为大学生,对老年人的研究甚少,而国外已对老年群体开展了较为深入的
护理研究 2021年17期2021-09-13
- 创新校本教研模式 着眼“人际”促成长
陆惠兰 何薇培养一批专业素质精良的优秀教师队伍是推动新建学校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新建学校年轻教师多,他们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水平有限,而年长教师又处于瓶颈期或倦怠期,缺乏教改意识和诊断教学问题的能力,加上新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新建学校教师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引领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给予教师专业引领,激发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灵慧美”生态教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7期2021-08-16
- 国内2010-2020年人际语用学研究:范围、应用与方法
贸大学【提 要】人际语用学聚焦于人们如何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来建构和维系人际关系,是社会语用学重要的讨论议题。人际语用学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十年,该研究在国内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文梳理了人际语用学概念内涵以及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三大研究议题范围,即人际关系、身份构建以及话语语篇;发现人际语用学既是研究的主体,可以作为研究视角或理论框架,同时也是研究的客体,作为探讨的研究对象;此外人际语用学研究兼具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多为通过语料进行数据收集与
外语与翻译 2021年2期2021-07-13
- 心理团体辅导在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用分析
;辅导;中学生;人际;应用同学关系是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往来。由于学业竞争,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很多人轻视同学之间的交流,缺乏理解和交流。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虽然他们渴望和同龄人交流,但习惯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交朋友可能会有困难。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不需要朋友,朋友不重要。中学时期是人生友谊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认为友谊是人际交往关系中最重要的。中学生不仅重视友情,而且形成一定的情感色彩认识,具有情感深厚的特点。一、让中学生克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7期2021-03-24
- 情理交融,知行内生
现为焦虑、迷茫、人际交往不佳、与父母关系不睦、学习动力不足,精神萎靡,体型失范。通过综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运动干预、人际干预、家庭干预等多种干预措施,引导学生发掘潜力,缓解焦虑情绪,调控自身行为,修复亲子关系,降低网络依赖,回归正常生活学习。该生逐步补回所欠学分,积极备战求职,并于2020年7月入职大型集团型民营企业上海敬业企业集团。该文试图结合实际案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诱因,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关键词:网络成瘾;认知行为;人际;干预
时代人物 2020年21期2020-11-18
- 人际压力、共情能力与护校学生人际适应的关系研究
,护生的核心素养人际适应能力逐渐进入大家的研究视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根据Evans的人际适应理论可知,个体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社会适应任务,以促进个体更好的社会化。研究者大都认为,影响人际适应的关键因素既包括一定的外在社会情境,也包括个体自身的个人特质。杜松涛认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认识到人际交往的要求,认为其超过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即当自身需要受到威胁而自我价值没有实现时,被称作人际压力。人际压力严重影响着护校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护校学生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8期2020-10-11
- 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际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方式、情绪智力和人际的关系。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情绪智力量表(WLEIS)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6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人际三者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情绪智力在应对方式与人际关系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要重视医学院校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和情绪智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关键词] 大学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人际[基金项目] 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医患关系紧张背景下医学生情绪智力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6期2020-10-09
-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会行为,可以减少人际冲突[5]、提高业绩[1-2,6],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一直受到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关注和研究。常见的测量合作行为的实验任务有公共物品博弈(public goods games)、社会两难(social dilemmas)、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信任游戏(trust game)和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um game)等。其中的最后通牒游戏是一种博弈游戏,该游戏是由互不认识的博弈双方来分配一笔数目固定的钱,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2-05
- 语法隐喻浅析
语法隐喻;概念;人际一、引言自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在语言学领域涌现出许多关于隐喻的研究。在传统语法中,隐喻指的是用通常或字面上暗示另一事物的词语或表达来描述某些事物,并且主要被视为一种形象化的用词来实现修辞效果。从传统观点对隐喻本质的描述来看,隐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词层面的修辞现象。而语法隐喻是由韩礼德提出的,他认为,除了编码系统中的一对一关系以外,其中一个层次上的一个元素由另一个层次上的一个元素实现,有多对一和一对多的关系。语义系统中的一个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业广告英汉互译
文从概念、语篇和人际三个层面讨论了目的论对于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指导作用,以及可以采取的翻译策略。关键词:目的论;概念;语篇;人际;策略一、引言20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卡塔琳娜·莱斯在研究翻译的交际目的基础上,按语篇类型的功能性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操作型文本”等,并提出广告是最明显的操作型文本,其语言功能具有吁请性,译文应该唤起所需反应。同时,她提出翻译有具体的“翻译要求”,目的语可以与原语有不同的交际功能,这意味着广告语翻译可以因
新丝路(下旬) 2019年10期2019-11-15
- 提升人际能力不仅是多交朋友
孟广桥人际能力是成就人生的一种重要能力,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研究认为,人际能力对成功有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影响力,而业务能力只有百分之十五。现实也证明了这点。也许这正是人们持续关注人际能力的原因吧。然而,那些梦想提升人际能力的人,对人际能力真相的理解,却非常令人担忧。大多数人认为,人际能力就是多交朋友,交重要的人为朋友,与人搞好关系等,其实,这与人际能力的真相相差甚远。这就难怪人们于此的努力很大却收效甚微了,甚至让许多人还走上了拼命发展、维护庸俗人际关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6期2019-10-21
- 善于调控“人际气泡”
生人太靠近你的“人际气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其为“人际气泡”。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影响“人际气泡”的因素来调控交往中的距离。例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那么,“人际气泡”受哪些因素影响?1.空间环境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9年7期2019-07-21
- 善于调控“人际气泡”
生人太靠近你的“人际气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家形象地称其为“人际气泡”。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影响“人际气泡”的因素来调控交往中的距离。例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那么,“人际气泡”受哪些因素影响?1.空间环境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
发明与创新 2019年26期2019-06-13
- “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个奇妙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以身体为中心,周围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球形三维空间为自己所占有。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一定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上形象地称为“人际气泡”。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善于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就会生出许多麻烦。比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如若相反,好友相见你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与人保持太大的距离,就难免有拒人于千
特别文摘 2019年6期2019-03-16
- 中学生的内外倾性格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
,具体来讲信任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维持,亲密关系的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信任的研究包括组织信任,管理信任,人际信任等,人际信任是信任研究的热门领域。心理学家Rousseau提出人际信任的概念:“个体对他人行为意图的积极期待,并可能带来风险或伤害的心理状态”[1]。中学阶段是人际信任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学生逐渐走出家庭,增加社会接触,拥有较高的人际信任的学生能够更好的与同学相处,拓展人际交往的深度与广度。但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难发现:即时在相同的情境中,
消费导刊 2019年3期2019-01-18
- 人际特质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一般他人评价的中介作用
15)一、引 言人际特质是人格特质中的一个重要种类[1]。大五人格中的宜人性和外倾性被认为是最典型和最基本的人际特质,可以涵盖大多数已经提出的人际特质[2]。人际特质涉及人际交互倾向和认知模式[2,3],会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与行为,如人际环形理论涉及的人际特质(如热情关爱)就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密切[4,5]。大五人格与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也发现,外倾性、宜人性都能正向预测人际信任,且在大五人格的五个因素中,宜人性(特别是顺从和诚实两个子维度)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10-25
- 中国大陆人际传播研究的量化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研究
百灵 李小琴我国人际传播学科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有学者对我国早期的人际传播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但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十来年媒介的迅速发展,人际传播又有了新变化,需要进行新内容的补充和梳理。一、近年我国人际传播研究总体状况本研究检索了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中自2010年1月到2017年7月的人际传播研究文献,涉及学术期刊、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综合类)等资料来源。考虑到一些研究会用“人际关系”一词来讨论人际传播的情况,故检索式分
传播与版权 2018年6期2018-08-02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安全感的相关性研究
强和重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增进其人际信任和安全感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2017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1]。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高势位的要求。对此,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人际关系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于2016年10月至12月,采用简单随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8年4期2018-07-19
- 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发展研究
文/李潇宇 杨启人际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方式,它是指人与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作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对它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通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人际传播在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对于人际传播产生深远影响,它将人际传播的范围从现实拓展到网络,网络人际传播已经和传统的人际传播方式相互交融,难以分割,对于网络人际传播理论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络人际传播研究理论都
传播力研究 2017年5期2017-03-28
- 了解“人际气泡”,避免尴尬难堪
一个奇妙的现象: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以身体为中心,周围都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球形三维空间为自己所占有。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一定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上便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善于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就会出现交往障碍,生出许多麻烦。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如若相反,好友相见你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7年2期2017-02-23
- 大学生交往焦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J.B不仅提出了人际信任的定义,而且还编制了用于测量其水平的量表。人际信任是指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可靠程度的一种猜测[1]。大学生作为一个将要踏入社会的群体[2],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大学时代是人际信任的建立与改善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立足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人际信任水平高的人往往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善于与他人交往、主动与他人合作。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交往焦虑的现象,且交往焦虑对大学生的学业生涯、人际关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1-11
- 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刘 艳贫困大学生人际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刘 艳笔者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对635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考察其人际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笔者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敏感性存在性别差异;贫困大学生的人际敏感与社会支持呈著负相关;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显著地预测其人际敏感。人际敏感 社会支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学费制度的改革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成为大学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2016-12-29
-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间的吸引力?成为熟人: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一个自我封闭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不太容易讨人喜欢。寻求反馈: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寻求反馈来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如“听上去感觉你好像生气了,对不对”,这也有助于对方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自我暴露:自我暴露能够促进人际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进感情、密切关系。人际交往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6年7期2016-07-15
-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
交礼仪】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间的吸引力?成为熟人:想增强人际吸引力,就要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一个自我封闭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不太容易讨人喜欢。寻求反馈: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寻求反馈来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察言观色的能力。如“听上去感觉你好像生气了,对不对”,这也有助于对方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自我暴露:自我暴露能够促进人际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增
党的生活 2016年7期2016-03-26
- 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调查
会出现信任问题。人际信任存在于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是个体对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主观上的相信态度。J.Rotter提出“人际信任”,仅指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信任而不包括对事件的信任[1]。杨中芳等认为,人际信任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双方对对方能够履行他所被托付的义务及责任的一种保障感[2]。人际信任可以减少处于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体由于时空分离所造成的距离感,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3]。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影响着其合作、和谐人际关系,它的发展预示着人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2015-12-05
- 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调查
生为研究对象,以人际信任量表(ITS)为研究工具,数据用SPSS17.0分析。结果表明,人际信任总分和特殊信任显著高于常模,普遍信任显著低于常模。低年级大学生的普遍信任在性别上差异显著,特殊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人际信任总分和普遍信任在生源地上差异显著。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之间的三阶交互作用在人际信任总分和特殊信任上差异显著。关键词:人际信任;低年级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63-011.引言社
亚太教育 2015年9期2015-06-13
- 人际感恩:社会交往中重要的积极情绪*
·曲礼上》)。在人际交往中, 恩惠(包括物质与情感等层面)馈赠是社会交换的重要内容(莫斯, 2002)。然而, 当人们在不同社交情境中接受别人的恩惠时, 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如人际感恩(Algoe, Fredrickson, & Gable, 2013)或者负债感(Converse & Fishbach, 2012)等。尽管, 感恩历来受到东西方文化的推崇, 甚至在西方享有“美德之父”的美誉(McCullough, Kilpatrick, Emmons,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3期2015-02-26
- 人际敏感:从社会认知到心理危险因素
种社会认知能力,人际敏感的个体具有更好的人际交往技巧, 拥有更满意的婚姻, 也更容易获得同伴的喜爱, 能更好地适应社会(Hall, Andrzejewski, & Yopchick,2009)。但是如果个体持续不断地感知这种体验,这种有意向的倾向将会损害人的幸福感(Downey& Feldman, 1996)。随着研究的深入, 关于人格影响身体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征能预测个体的健康, 如敌对、尽责性与乐观等等。这些研究不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3期2015-02-26
- 人类为什么会好奇?人际好奇的概念、功能及理论解释
生的好奇在个体的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Kashdan, McKnight, Fincham, & Rose, 2011 ), 过分的好奇则与负性情绪相联系(Litman & Pezzo,2007)。那么在社会生活中, 这种好奇心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究竟有什么影响?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生理机制是怎样的?是如何测量的?本文将分别从概念界定、理论解释、测量方法、生理机制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对社会性的好奇进行阐述, 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讨论。2 人际
心理科学进展 2015年1期2015-01-23
-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7-24
- 组织内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人格发展
1081 组织内人际信任关系1.1 概念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视。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有利于人们的合作、增强组织凝聚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1]。杨中芳等人提出人际信任含义是指在日常人际交往当中,双方对彼此能够履行对方所托付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保障感[2]。大部分研究将人际信任定义成,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另一方对自己作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3]。一个人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7-13
- 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
晓利姜 海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鲁小华①柏晓利②姜 海③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186名大学生进行了施测,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人际问题的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人际问题总分与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矛盾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2012-09-29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
607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周锡芳1单守勤1何双双2(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266071;2.青岛大学医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266071)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临床与精神专业学生各150人总计300人,分别按性别、年龄、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分类,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和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8期2012-09-18
- 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0)低年级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王 莹 陈允恩 耿 赛 苑 杰 李 凌 (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000)①目的 研究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程度以及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有关因素。②方法 采用Rotter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以及 Rogers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2期2012-01-17
- 大学生的自尊在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
成为我们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成人依恋是指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受到早期依恋性质的影响,通过“内部工作模式”的作用最终稳定下来。成人依恋的对象是个体目前的同伴,即个体以目前的同伴为安全基地去探索外部的世界。以往的研究显示:一位具有责任心和敏感的母亲对婴儿的反应做出及时恰当的回应,婴儿就会认为自己是受欢迎的、有价值的,别人是值得信赖的、可以依靠的;而一位缺乏敏感的母亲不能及时给予婴儿情感满足,婴儿就会认为自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年6期2011-11-20
- “人际和谐”内涵与特点新探
陈成志 焦春红“人际和谐”内涵与特点新探陈成志 焦春红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和谐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严重扭曲和扰乱了人们对人际和谐的正确理解。从“五个方面”把握人际和谐的科学内涵,从“三个辩证统一”的维度认识人际和谐的特点,对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是十分必要的。人际和谐;内涵;特点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际和谐,从某种意义来说,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
创新 2011年1期2011-08-15
-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调查与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调查与研究沈 琼(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2)文章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人际认知问卷》对民办高校486名学生进行了人际认知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认知的特点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在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学校、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经济上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专业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认知特点不同,个人能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2010-10-27
- 职业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丽娜职业中专学生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高丽娜①目的 了解职业中专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179名职中生(研究组)及58名普通高中生(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结果 ①研究组的人际信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 690,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极应对”得分略高,“积极应对”得分略低,且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职中生的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状况,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均无显著差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6期201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