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内人际信任与大学生人格发展

2014-07-13 05:53:20游少萍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际信任大学生

游少萍,吴 娟

1.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1 组织内人际信任关系

1.1 概念

人际信任关系的研究目前越来越受到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视。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可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互相沟通,有利于人们的合作、增强组织凝聚力、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率[1]。杨中芳等人提出人际信任含义是指在日常人际交往当中,双方对彼此能够履行对方所托付的责任和义务的一种保障感[2]。

大部分研究将人际信任定义成,人际交往的一方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另一方对自己作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3]。一个人如果有较高的人际信任水平,那么他对事和对人都会有乐观的心理预期、乐于挑战风险的意愿等,人际信任程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张建新等认为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需要建立起彼此互相信任的人际间关系,因此自然也就需要在人际信任关系上进行学术探讨与研究[3]。

1.2 人际信任关系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心理和教育问题频有发生,很多事件的原因是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危机。人际信任与社会法规规范、学校规章制度、道德价值、奖惩激励等组织活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群体组织的运行资本。有了这种资本,大学生成员之间会增强团队合作,以便实现自我和集体的共同目标。人际信任就像大学生组织生活的润滑剂和催化剂,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中学习和思维,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有很大的正效应。

人际信任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变化有很强的渗透力,一般来说,人际信任会帮助大学生在三个方面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建设性的影响,一是可排除内心孤独感,降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概率;二是提高大学自发自主、互相促进的积极行为,如果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高,他们就会采取与人合作自发行为,会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致力于自我目标的实现,不断进步;三是形成服从学校组织权威和组织管理的正确方式,自愿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指令和管理。因此,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和塑造组织内部和组织间的人际信任关系。

图1 组织人际信任对大学生行为的作用[4]

2 大学生人际信任问题分析

对高校部分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问题的相关调查显示,高校中仅有17.44%的大学生对他人言行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信任度,而占70.93%的大学生信赖程度则只是一般性,11.13%的大学生人际信任程度为较低者,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不足以协调好自身与他人的关系[5],较低的人际信任程度会使大学生产生如下问题。

2.1 人际交往的孤立与封闭

较低的大学生人际信任作为自我的一种内心体验,时常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主观屏障,由于主观上的不信任、不信赖造成在与他人交往当中容易把自我真实情感和思想封闭起来,不愿意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进一步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危机——孤立与封闭,更严重的是伴随危机出现异常的习惯和行为。

2.2 心理的失衡状态

对人际的不信任往往使得压力倾诉和发泄的渠道变少,不信任的心理状态形成的自我封锁较易累积心理压力,容易造成大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和矛盾。这些冲突如若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和合理疏导,小小的挫败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无所适从和难以承受的焦虑感,极易使大学生心理出现失衡状态甚至产生心理疾病。

2.3 团队精神与综合素质下降

当代社会是一个合作团队共赢的社会,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大学生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低的人际信任造成了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对人际关系的不信任和不够开放的心态也会降低个人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能力,从而阻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3 大学生360°组织人际信任关系建立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加剧,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人际要求、整体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人际信任构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信任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整体性活动,大学生360°组织人际信任关系的良性建立是当前高等教育与大学生自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3.1 大学生自我信任接纳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状态水平处于刚要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际信任、自我信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个体自我接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而且,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和自我接纳程度对大学生的和谐人际关系建立、与人共处意识、心理健康、合作精神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大学教育会正面教导大学生做到:比较全面的自我客观认识、正视自身的优缺点、找准自身定位、对优点感到欣然但又不自大自满、对弱点不逃避且能虚心改进,并且能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相信自我,主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2]。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信任和接纳,首先,要培养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包括正确把握人人平等的社会地位、自信分析自我的优缺点、勇于展现自我,鼓励大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理论、勇于尝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其次,有研究分析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身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类型等因素有关[7],在鼓励大学生自我接纳和自我信任过程中,要重视教育大学生改善健康状况、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分析和正确培养个体性格等,引导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加强良好性格修养和塑造。此外,田可新等人通过调查认为,大一学生普遍比其他年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低、女生普遍比男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低,因此,要加强对大一学生与大学女生的人际信任关系引导[7]。

3.2 家庭人际信任关系

家庭信任作为一种特殊化信任,是大学生人际信任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成员要与大学生子女建立起积极沟通和信任的关系,同时教育他们积极与他人进行正确交往。有研究分析表明,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他们的经济状况、家庭住址、生活费来源、父母亲教育方式及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家庭因素会导致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水平[7]。

家庭信任基于正确的教育认识之上。优化家庭信任环境,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家庭沟通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补充家长自身的教育知识水平,树立正确科学的成才观、教育观,在家庭内营造家人之间民主、宽松、信任的交往环境,让大学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对家庭产生良好的信任关系。高校应积极联系大学生家庭,帮助构建大学生的家庭人际信任关系,让家长经常性与学生进行信任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熟。

3.3 领导、老师人际信任关系

首先,领导、老师、辅导员应首先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内心接受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大学生经过学习和发展都能成长成才,公平正义环境的建造是与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搭建的基础。其次,要善于发现大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特长,并对此优点和特长直接表达关切与赞赏,以此更好地开展人际信任关系搭建工作,在大学生与领导老师、辅导员之间搭建无障碍的人际信任关系,同时也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信任感。再者,积极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提供锻炼人际交往和人际信任能力的活动或聚会等,如班级展示演讲、经验交流会、节日活动等。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相关人际关系理论,让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理解人际信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互相接纳和理解,从而改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下的不良倾向,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信任关系。

3.4 团队内人际信任关系

大学生组织团队内人际信任关系,如班级、宿舍、班级小组等班级团队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关系,是一种相对固定、有更多地缘学缘优势的团队组织,这类团队是人际信任关系培养的重要阵地。第一,要在这些团队组织内积极营造人际信任的氛围,如营造团队内成员互相学习、彼此肯定、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的文化氛围,明确杜绝各成员间互相不信任的猜忌行为。第二,因团队内的人际信任需要一个过程,要在团队内开展有生机和活力的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组织内多进行思想交流,同时在组织内发展培养志同道合的朋友信任关系。第三,要引导大学生主动适应各个组织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容忍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个体,学会在求同存异中构建人际信任网络。

3.5 团队外部人际信任关系

团队外部人际信任关系指班集体以外的团队信任关系,如社团、协会、学生会等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关系。团队外部人际信任关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种拓展,应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发,并鼓励大学生在此类团队中尝试自信表现,展示自我优点,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根据自身兴趣和才能参加团队组织,更好地从中获得人际信任关系,以提高自身的人际信任水平。但是,组织内成员关系越密切,越信任组织内群体成员,却越难以信任组织外的其他人。因此,长期拘泥于一种组织内群体的人,其人际信任度反而呈下降趋势[1]。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全面的人际信任关系,新的人际信任关系建立的同时注重原有人际信任关系的维持。

3.6 网络人际信任关系

有研究显示,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对高校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人际信任关系状况总体是良好的,但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信任度不高[6]。网络人际交往可以弥补现实交往缺陷,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实依赖,提高交往的主体性地位,加速其社会化进程。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人际信任存在更大的风险,过度发展网络人际信任会降低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信任水平,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能力弱化,导致不善于在现实中与人交流,出现人际交际障碍、现实隔阂、交往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引导大学生多参加和建立现实社会的人际信任关系,合理、有度、适当地发展网络人际信任。

[1]林丽,张建新.人际信任研究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3):322-329

[2]吴志雄.大学生自我接纳与人际信任、人际关系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96-1498

[3]张建新.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32(3):311-316

[4]于海波.组织信任对员工态度和离职意向、组织财务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39(2):311-320

[5]刘建华.提高人际信任水平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85-89

[6]贾淑芳.大学生网络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关系、人际信任、人格的影响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2):69-75

[7]田可新.年级及性别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际关系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4):82-84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大学生
搞好人际『弱』关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表示信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42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桃之夭夭B(2017年2期)2017-02-24 17:32:43
从生到死有多远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20
信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