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文注入新鲜血液

2014-04-10 07:43黄鹤
考试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作文教学

黄鹤

摘 要: 本文针对学生作文立意陈旧,形式单调,题材老化,语言缺乏个性等现象,分别从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探讨作文求新的重要性及措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求新意识 培养方法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对此,古代文学大师早有论述。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新识卓见自然新。”陆机在《文赋》中说:“虽杼轴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要想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就必须敢于打破常规,不落窠臼,标新立异。对待同一物或事件,要有独到的主张和看法,要能从中发掘出最新、最有特色的东西,就是要给作文注入新鲜血液。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求新意识,教给学生求新的方法。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立意求新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要想使作文独特耀眼,我们必须有超越一般的眼光,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挖掘其本质和规律,能以独特的视角反映生活的精彩和生命的价值。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时代的责任感和敏锐的前瞻性,做到高屋建瓴,深于探究,透析事理,铸炼出独特而高远的立意。立意求新的主要方法有:(1)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写作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针对人们司空见惯已形成定论的观点,从相反的角度思维,打破认识常规,得出独特新颖的观点。比如,人们不是常笑“班门弄斧”自不量力吗?我们可以采用反向思维,“想弄斧就要到班门”,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才能更上一层。这样不但能使文章主题富有新意,还会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2)变换角度,发散思维。一些学生在写作时面对同一个事物或话题,从中挖掘的角度过于单一,立意趋于雷同,就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面对同一事物或话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认识、结果、见解也不一样。如以“愚公移山”为话题,立意除了可以批评智叟的愚,赞美愚公有恒心外,还可以发散思维,树立新观点:①愚公该从这里搬出去;②愚公和他人合作,等等。这样写显然效果更佳。

二、构思求新

构思的优劣决定文章的好坏、深浅、新颖与否。一些同学作文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独到的构思设计,如五彩缤纷的彩绸在空中秀出美不胜收的舞姿,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构思创新虽属于形式方面,却是作文创新中最容易受到关注的,尤其是在中高考作文能达到为之一亮的效果。怎样做到构思出新呢?可以从形式和体裁方面着手。比如在首段、主体或结尾部分每段以一个固定的句式开头,采用排比句式,这样既能使文章形式整齐,又能突出文章主题。有一篇《站对人生的舞台》(2010年福建高考考生作文),开头提出观点:“站对舞台,造就成功。”主体部分三段分别以“当……之时”作为开头领起,叙议结合,句式灵活多变,避免了议论文单一的模式。也可采用书信体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事也可以议论,直接抒情,有利于拉近双方感情。有一篇作文题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2010年北京高考卷),文章采用书信的格式,展开了“我”与两千多年墨子的对话,文章既有墨子的思想,又有自己的观点,想象奇特,夹叙夹议,体裁新颖。另外,最近几年中高考还出现许多新的形式,如戏剧剧本、寓言故事、故事新编、会议纪要、病历报告、网络回帖、案件审理式等,都给中高考作文增添了亮丽色彩,这些创新模式都可以借鉴。

三、选材求新

在中高考中,几万人甚至上百万人面对同一个题目,写的是同一个观点,用的是相同的材料,是很难从中脱颖而出的。要想得到高分,选材就要求新。选材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避免选用众所周知的材料,要从最近生活中积极发现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新观点,作文要与最近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新问题紧密联系。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有一篇佳作《明星代言》,作者不但能跳出同龄人“追星”心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切入,把明星放置社会历史层面思考,而且将当今社会大潮中一个炙手可热的社会现象剖析得极其深刻,足以让读者大开眼界。(2)从“旧”材料中,推陈出新,从中发掘出新精神、新观点。格致的《庄周的燕子》就是一篇以旧出新的典范,作者从燕子搭窝挖掘出人生的哲理——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精神的独立,作者能从平凡熟识的现象中,洞察和捕捉出纷纭复杂的世态人情,使文章主题深刻而新颖。

四、语言求新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话写作文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文采。如果一篇文章语言妙语如珠、幽默风趣、意蕴丰富,无疑就会让读者为之一震。相反,那些陈旧缺乏文采的文章,味同嚼蜡,使人感觉面目可憎。如何使文章语言新颖、富有文采呢?(1)锤炼词句。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可见,要使文章语言新颖鲜活,必须从锤炼字词着手,力求用词准确,有视觉效果。古代许多名家写诗咬文嚼字,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齐己《早梅》中的“一枝梅”的“一”字,用词精准,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使这些诗句成为千古名句,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2)巧用修辞。“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使语言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如比喻能使语言更形象,使读者对所描写的对象可感、可想、可触,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要善于引用化用名句,把那些经典古诗词、名言警句、熟语等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使文章语言异彩纷呈,读来让人怦然心动,回味无穷。(3)句式多变。句式要避免单调,就要富于变化,可以长短句交替使用,也可以整散句交错使用,这样语言就会变化多姿,文章语言更有流动感,节奏明快,舒缓自如,充满气势。

总之,写作最忌随人后,要敢于求新,别出心裁,跳出传统思维的定式,善于变换看问题的角度,能独具慧眼选取新鲜的材料,尽量选择与众不同的文体,语言生动有个性,这样,文章才会充满新鲜血液,才会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李凡树.作文创新,贵在多角度思维[A].学园,2011(2).

[2]王白.让学生在创新中作文[J].写作教学,2008(3):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作文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