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下的初中学生课堂心理环境设置策略

2014-04-10 13:00颜晓娣
考试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心理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可以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课堂心理环境即社会环境或精神环境,它是由学校的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师生关系等环境因素构成的一种无形的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同的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

对于课堂环境中外在的客观环境,学者关注已久,也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学生内在心理环境的研究也应引起学者们和教师们的关注。学生心理环境的状况会决定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堂心理状况决定于学生自身的心理成熟状况,也决定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环境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改造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无形的、多变的,并带有鲜明的学生主观色彩,教师若能正确把握教学心理环境并利用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应该建立对学生的合理期望。通常,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班级存在预先期望。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2]教师在班级氛围较好、学生回答问题踊跃的班级讲课时,自然而然会多讲些拓展内容,语调会更抑扬顿挫,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课堂解惑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学生比能力一般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用独到的思维展现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多接近教师,多发表意见,多提问题,多回答问题,是所谓的优秀学生的共同特征。从众多教师的教学体验角度分析,学生成绩优秀的班级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有学生积极参与,也不是所有的班级从学期开始就对教师的教学始终充满热情,学生和教师的心理都会有起伏,所以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应该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对于能力一般的班级,教师应多进行启发性训练,开发其拓展性思维;对于课堂气氛活跃的班级,教师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对于善于思考、见解独到的班级,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总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班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对学生或班级的期望值。教师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否则会有挫败感,亦不能过低,否则会有失落感。恰当的期望值,才是最好的,这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对学生和班级进行综合考察而后确定。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间建立合作型而不是对抗性关系。师生关系的特征往往决定课堂心理环境的方向。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动态性、双向性、可控性。[3]师生关系的双向性告诉我们,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是师生互动共建的结果,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是发展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的教育性告诉我们,对于教师来说,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感情好恶问题,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告诉我们,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教师很好地把握时机,进行艰苦细致的培养工作,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使师生关系实现良性循环。师生关系的可控性告诉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进行合理调控。教师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和多样化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辩证分析,认可学生的积极行为,理解学生失误或不能自我管理的原因,进而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教师不应轻易地给学生下结论,将一切有损学生自尊和自信的言行挡在课堂之外。教师不要将自己的关注点仅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的成绩上,尤其注意为能力一般的学生甚至是“差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伴着教师的理解和关注,都能愉快而高效地接受教育。初中学生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向往日益明显,若教师处理师生间的方式欠妥当,学生可能走到教师的对立面,即我们所说的逆反面。

再次,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同学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影响其相互之间的合作水平。初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要求助于同伴,排斥来自家长或老师的帮助。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尤其要特别关心班级中遭孤立的学生,帮助他们改变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个性特征,制造机会让全班同学关注该这类学生,主动接近他们,同学之间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密切的交流,使全班学生建立起相似的心理环境。教师在指导学生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时,要注意班级非正式群体对同学人际关系的不同影响。在学生的交往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成员间相互满足心理需要、具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较强凝聚力的组织,通常具有排他性。它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要摸清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于积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引导和干预,使班级人际关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最后,合理布局教室空间。教室的课桌椅安排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和需要尝试新的学生座位编排方式。若教室的空间允许,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秧田式”的空间布局,实行多样化的教室布局,如对擂式、马蹄式、新月式、圆周式等,把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以空间形式加以保证。为学生间增进交流提供空间位置上的便利,让教室中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教学环境论[J].教育研究,1995(6):47-51.

[2]林丰勋.教育心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318.

[3]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25-126.

[4]杨秀治.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22-124.

[5]林锦秀.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及其建设[J].福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6).

作者简介:颜晓娣,女,山东枣庄人,1978年9月出生,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心理感受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