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根
摘 要: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 实验操作技能 课外活动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物理教学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动手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的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使他们逐步取得探索物理世界的主动权,为今后系统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技能做好铺垫;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为科学研究的过程缩影,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物理规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物理课堂上引入趣味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在重要物理概念引出之前,教师可以做演示实验,不用生硬地将物理定律公式塞给学生。虽然实验教学比起直接讲述,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在得到结论方面常常不如直接讲述来得简洁而明确。但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从物理实验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探索能力和动手技巧等,不是直接讲述所能给予的,而且物理实验在增强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方面,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做常规的演示课堂实验外,还可以做即兴演示实验,当教师在课堂上用身边的物品做即兴实验时,学生的好动天性就会促使他们跃跃欲试,自己动手模仿教师做的实验。
二、开好课内实验,做到“边学边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到讲授与指导并进,做到讲授课程的同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实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活动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边学边实验”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上以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为主,科学的探究性实验几乎没有。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就是做好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其自主发现问题,探索结论。在这种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处于主导地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进程,并适时地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实验方向。这种讲授、演示、实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在不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种“边学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收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效果。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逼”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让学生常到实验室动手操作
定期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内容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内容,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写好预习报告,了解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教师依据实验的难度进行详细的或者简单的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作为讲解的重要方面,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可以接触到物理实验仪器,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时间充裕,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学校应该开展兴趣小实验,开展一些小实验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实验题目,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亲自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
四、利用实验录像,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大多数物理实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该实验所用的仪器。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靠教师的演示讲解,许多学生很难一下子看清楚,等到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时候,仍有无从下手或不得要领的感觉。因此在学生做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所做实验的操作录像,在看实验操作录像的同时,教师利用慢放、暂停、回看等方法,向学生讲清楚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经过形象直观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五、把课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
实验教学改革是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实验仪器制作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过程。例如,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在研究“潜望镜”的实验中,由学生自己根据生活经验及背景知识,选择熟悉的材料,设计实验,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选择了不同的材料,如:硬纸板、酒盒子、小镜子、胶带、胶水等。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分析、体验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及潜望镜的特点。学生通过课外实验,体验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检验假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使实验获得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