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有效运用

2014-03-26 17:46陈尚贤
教育界·上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导学案初中语文

陈尚贤

【摘 要】“导学案”既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学案 有效运用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那么怎样才能编写好导学案,巧妙运用呢?

一、编写优质导学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因此,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

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写还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 课前预习:上课前一天,教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预习过程中要求勾画出课本的知识点并写上标注,梳理基础知识脉络,并将生疏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导学案上做好标记。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基础知识检测”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拓展题。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 课堂导学:课堂一般分四个部分:基础知识记忆及检测、知识链接、合作探究、当堂检测。首先给学生适量的时间记忆预习过的教材基础知识。记忆结束进行“记忆检测”和“知识链接”。基础知识完成后,课堂的下半部分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先将合作探究题目的思路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组内共识;然后每个小组将本组的答案展示,由同学和老师给予点评。最后完成“当堂检测”,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3. 课后巩固: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 单元总结: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三、导学案使用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认识和操作层面上的误区,笔者认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是在他们预设导学案时或拿到导学案后,都会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导学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只有克服了以上误区,才能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各种层次的学生才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课堂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是科学的、成功的,是富有创新教育气息和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精心编写它,在使用的过程中怎样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让导学案真正帮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导学案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随着教学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活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导学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