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朱璞玉(1979.6-),女,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跆拳道理论与教学研究。
摘要: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问题对于跆拳道运动发展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为我国职业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一些理论研究思路。
关键词:跆拳道运动;国家体育;治理体系
在韩国跆拳道运动的文化价值观建构过程中,国家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工具,背负着独立、民族自觉和群体认同等问题。然而,从韩国跆拳道运动的文化价值观问题个案中可以明显窥见民族文化的相对弱势,和通过体育来表达文化的不畅通所造成的真空被西方体育产品所填补。西方体育产品反过来在消费拟态过程中主导了身份认同。这并不是要反对已经获得和享受全球媒介体育及其多元产品的韩国人和其他东亚人,而是谨慎分析了西方在东方重要领域中持续的软实力建构。西方对采用体育明星比赛的诱人图像、品牌化营销和西方体育大使的短暂访问来影响东方生活。
1、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案例分析
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旨在打造这样的国家队,即凭借经济实力,买进跨国精英人才,销售国籍,而别的国家出售体育技术。如果一支国家队能够依据任何球员而建立起来,那么这种模式就成功了。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通过运用全球工具来获得国家价值和全球影响力可以省去很多功夫。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通过全球化和全球劳动力市场来提高国家影响力和在世界上的认同。全球化体育是全球娱乐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通过接纳优秀跨国劳动力来提高其体育竞争力,并凭此实现韩国国家体育治理的追求。为了提高在全球的影响力,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在国家项目中使用了关系网络,旨在建立一个能够和西方全球霸权抗衡的东亚民族国家。
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设计的是另外一种全球化,世界大同主义不一定总是和民族主义相悖,相反,它支持很多现代体育项目。通过从多角度理解全球化,可以解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体育治理的矛盾性。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的例子说明了文化网络和职业体育如何重新定义全球化的过程(包括机遇与挑战)。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的例子说明应该在什么时候和如何在全球化中加入具有民族主义的东西。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努力创造各种因素和基础设施来美化全球化过程。精英跨国体育劳动把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纳入到盈利的、著名的文化和商业网络。
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使用全球网络和跨国劳动力来进行强国建设。在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这个例子中,不是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管制的阻力来自韩国国家体育治理模式之外。跨国劳动力的出现,降低了对民族的依恋,体现出和世界大同主义类似的无国界精神。民族主义让步给推动全球系统的统合主义。全球体育具有经济和政治两个维度。全球体育可以适用于民族主义、强国建设和跨国劳动力市场,而不用担心文化或民族差异或可能带来的后果。
2、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
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实际上被许多韩国消费者所鄙弃,成为中产阶层世界公民身份的标识,而身着“非官方”产品就会被重视地位、相对富足的韩国人嘲笑。因此,本研究也不仅仅只适用于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层面。韩国公司对足球的投资(包括但不局限于俱乐部队伍),包括亚洲航空赞助了曼联队,企业家购入了职业俱乐部的控股股份,亚航主席和两名商业合作伙伴并购了足球俱乐部。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资本注入试图消解韩国“国内”市场的体育产业影响力,可以看作是其挑战西方权利的实例和在高调市场中进行全球品牌营销的直接操作。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不只是局限在经济领域。考虑到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落后情况以及对跆拳道运动发展起源问题,以及其他“引入”跨国文化交流的高度注意力转移状况,加盟外国体育联盟的举动展现了韩国缺乏对本土体育人才的信心和兴趣。信心和兴趣的遗失阻碍了从跆拳道运动发展管窥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成熟和发展潜力。
具有主办世界性比赛的基础设施和景观能够使得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在全球都具有影响力,同时也能吸引外商投资。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现在还不能吸引人口众多的市场。但是,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媒体支持作为电信技术的一个媒体和基础设施,能够作为一个渠道让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影响力扩大到其它更多的受众。是否具有恰当的基础设施决定了谁能够参与世界文化,谁能购置和吸引跨国劳动力。像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媒体支持网络这一媒体建筑,使得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体育和娱乐竞争者。地理位置可以使得网络关联、沟通和交换变得舒畅起来,但是,地理位置不再是获得全球影响力的前提了。
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经济前景利好采用稳定的BRI球员分配比例,总体上对资方有利。劳资双方通过集体谈判形成契约,承担可能发生的经济风险。韩国经济下行对资方的利益最大化造成较大影响,致使资方的收益预期落空。资方竭尽全力维持既得利益,经济走势扑朔迷离,短期内难以拔高,这就必须控制球员成本支出,将集体谈判协议年限尽量延长,BRI球员分配比例稳定在一个低位运行。也为韩国国家体育治理体系的建构提出了新的问题。(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黄璐,付小春.儒家“和谐观”下的中国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理念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11-13.
[2]黄璐,吴新宇.论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运作管理模式建立的根本[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29-32.
[3]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4]黄璐,吴新宇.论体育赛事运作管理历史知识习得的重要性[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2):142-144.
[5]黄璐.论体育赛事的内涵[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12-13.
[6]蒋举龙.市民对上海市重大体育赛事现场观看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7]黄璐.中超联赛是公共产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1):18-20.
[8]庞文娟.关于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组委会机构设置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
[9]黄璐.大型运动会真的太多了?[J].体育学刊,2012,19(1):7-9.
[10]黄璐.奥运会与青奥会的战略营销关系[J].体育与科学,2010,31(6):33-37.
[11]唐中权.上海体育赛事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
[12]黄璐.运动员跨国流动的国家边界问题:在荣誉外包与民族情绪之间[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1):27-33.
[13]郭隽寅.上海市高校阳光体育大联赛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
[14]黄璐.体育品牌市场营销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8):115-118.
[15]崔焕甲.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体育赛事组织模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