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心理瓶颈,提高高考复习的有效性

2014-03-05 21:44王玉霞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考复习有效性

王玉霞

摘 要: 高考复习要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心理因素对高考复习有效性的影响较为突出。本文从五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突破心理瓶颈,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心理瓶颈 高考复习 有效性

目前普遍认为,教与学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高考复习阶段也不例外,是高考复习有效性提高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不可否认,高考成绩将直接影响学生进入的高校的层次,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学生人生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

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因素很多,如个人行为习惯、智力因素、心理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等。进入高三,学习强度增大、节奏加快,各种类型的考试接踵而来,大考小考不断,家长的期望等无不刺激学生敏感又脆弱的神经。当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时,学生各种负面情绪一一显现,甚至有学生深陷其中,无法专注学习,事倍功半。作为高考复习的一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复习效率较低的情况,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如压抑、焦虑、心理性疲劳等,严重影响到复习效率和复习效果。

学生常见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压抑心理。学生在学习上受到挫折后,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或不愿、不善于宣泄,从而不能将自己的情感完全释放出来,只好深藏于心。二是焦虑心理。理想的期望值和实际的成绩之间差异过大而且持久地保持,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心理[1]。三是心理性疲劳。高三学生高强度超负荷地学习,使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中枢局部神经细胞由于持续紧张而出现抑制,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高考复习指导教师怎样才能突破瓶颈,摆脱束缚,提高学生高考复习的有效性,指导更多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导学生。

一、摆正心态,树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教育目的是实现人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学习能力只是诸多能力中的一种,且能力都有高低之分,不能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高考虽然是指挥棒,却无法决定人的一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是莘莘学子的出路,但不是唯一出路,上进心和毅力才是成功的敲门砖。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树立的目标必须在最近发展区内,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难度,又能激起学生的斗志,垫垫脚尖就能实现,就会跃跃欲试。如果目标太大、太远,使学生看不到成功的可能,就会浇灭学生的学习激情,郁郁寡欢。

二、增强与人的沟通能力,寻找心灵上的共鸣

高三“三点一线式”的学习和生活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容易在这种单调的环境中消磨锐气,思维固化,感到压抑、烦躁。父母、亲朋、老师寄予的过高期望,不仅没有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反而可能变成压在心底的巨石,使学生产生逃避念头。学生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没人理解,是个孤独的夜行者,无边的黑夜使他害怕、退缩。可是,他却忘了,高考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高考之路中有志同道合的盟友,有美丽的值得珍藏的风景。因而,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沟通,在倾诉苦闷、不安、迷茫的同时,切磋实力,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三、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明确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对知识有效性的要求,是实现复习有效性的前提[2]。考试说明中不仅提出了高考知识、能力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要求,还解说了考试的内容范围及应掌握的程度等,保证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一轮复习使书本“由薄到厚”——丰富内涵,二轮复习使书本“由厚到薄”——提炼精髓。

四、上课勤记笔记,多动脑动笔

教师课堂上指导并督促学生记笔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避免思想开小差,使学生专心听讲,随着教师的讲解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理解所学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把知识学得扎实、深刻[3],从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五、科学、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因而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三阶段,学生在复习时更要“趁热打铁”,尝试回忆课堂上复习的内容,增强记忆效果,确保复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覃永贤,黄景立.高考复习焦虑心理因素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67-69.

[2]徐启发,常珩.高考生物学复习有效性的教学思考.生物学教学,2004,29(3):23-24.

[3]陈淑范,冯晓明.浅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理念下指导学生听课和记笔记.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5):78,87.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考复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高考复习英语作文讲评策略和模式
2017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我见
突破区域地理软肋,提升高考复习动能
化整为散,条分缕析
以历史核心素养引领高考复习
还概念之真,奠知识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