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2014-03-05 02:25董宜忠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理念生命

董宜忠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学习困惑,搭建自主平台,建构丰富多彩、充满灵性课堂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也是教师生本教育彰显的主题。追逐“快乐、素质、成绩”的教育理想,必须改变观念,转换思维方式,确立崭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开发学生潜能,解放自己,解放学生,打造绿色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

一、铭记课改理念,牢记“以生为本、教师引领”的宗旨,让思想为行动导航。

思想决定行动,引领行动。思想上位,行动才不会偏执。河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刘静说:“课程改革首先是一种追求、一种理念。改革主要不是建立、证明一套技术体系,而是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而生本教育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生本教育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说:“生本教育的本质是‘享受天纵。”教育者站在孩子旁边,为他们的好学设计——主要是依靠他们自学,最大限度地依托大自然赐给他们的禀赋为他们服务。生本教育的核心是高度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生本教育诠释的是回归学生本位,让学生真正成为个体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上课就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更确切地说是人与人的互动、对话。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地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教师的思想、行为、观念等对课程改革过程及对将课程政策转化为课程实施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备战高考中,我们教研组借助集体备课的平台,编好各个知识点的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蓝本,让学生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适时加以引导点拨,高屋建瓴地指点迷津,从而有效优质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读了《人民教育》生本教育实践专辑的文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见贤思齐,博采众长,我会用他们先进的理论与观点引领自己的教学,将课改真正落到实处。现在我的课堂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代替了教师生硬的传授;由学生的质疑答疑取代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出现了学生学、学生质疑解惑的可喜局面,创造了学生争相展示的绿色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生命课堂。

二、关注课程内涵,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

师本走向生本,从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是课改的重要标志,但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在践行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关注课程内涵的挖掘,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这是沁阳一中改革成绩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读完《静待每一棵树苗扎根生长》——河南沁阳一中生本教育实验的启示文章后,我再一次被深深震撼了。因为沁阳一中在践行“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时,优先认识到学校要引导教师深入认识学科本质和特点,从学科根本出发设计教学,如语文课堂“阅读推进了没有”,数学课堂“思维抓住了没有”,外语课堂“活动形成了没有”,理化生课堂“实验探究了没有”,体育课堂“体能增强了没有”等,这些成为各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重点。尤其语文课堂“阅读推进了没有”更是掷地有声。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绝不仅仅是认几个字、识几个词、做几道题那么简单;学生面前的课文不仅仅是点、横、撇、捺的静止符号,而是蕴含睿智的哲思、美好的情愫、跃动的血脉、震颤的灵魂及其映出的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光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净化灵魂,提高感悟力、鉴赏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真正达到语文自主实践的育人功效。语文教师不仅要教方法,更要启迪思维和智慧,培养学生做健全大写的人。新课程课改革活动中我们要摒弃浮躁,关注课程内涵,回归语文的本真,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适时地在学生的疑惑处给予高屋建瓴的点拨,让课堂落到实效,抓住语文的根基,留住语文的血脉,让语文课真正姓“语”。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面向世人疾呼:“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作为人的独特本质的创新精神释放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

生本教育让我们转变角色,成为“点燃火把的人”。当然,我们点燃的不仅是头脑,还有宝贵的生命。“生本”,使教育走向本真,使生命回归自然,当我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时,生命正在拔节,缔造着又一个春天……

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以生为本,追求语文教育的本真,留住语文的血脉,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让语文的脉搏与学生共呼吸,用最本色的语文教他们做最本色的人。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理念生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