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综合性学习流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4-03-05 02:26潘建红
考试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流程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

潘建红

摘 要: 语文课程把综合性学习提到很高的地位,因它能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模式一般是: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搜集、筛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获得参与、体验的享受,学会与同学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如果教学流程侧重于对众多知识、资料的积累与掌握,就不能达到语文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综合性学习课程就成为素材展示、素材积累课。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这种新课型,教师必须完善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评价方式等,优化教学流程,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一课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关键词: 综合性学习 语文素养 教学流程

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到很高的地位,说明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如何理解这个新概念?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搜集、筛选、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获得参与、体验的享受,学会与同学分享与合作,培养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它也是一种多元知识的整合,不仅是语文知识或技能的单一学习,还可以综合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甚至音乐知识,融会贯通。教师通过语文课堂,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及社会大课堂三种途径,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优化语文学习流程、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依托本学科知识,其次以实践为重要形式,再次必须运用合作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让学生在兴趣盎然、活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例如教材中安排的《寻觅春天的足迹》、《探索宇宙的奥秘》、《走上辩论台》等综合学习内容,学生就通过观察、合作、搜集信息,整合学科知识,共同研究分析、共同参与完成。活动本身提高了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水平,也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研究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有什么特点呢?它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突出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特点,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活动,提倡跨学科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七年级下册《马的世界》这一课,就是通过寻找马匹观察,网上、阅览室、博物馆查资料,培养学生组织、协调、口头交际、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艺术作品中的马、绘画中的马、文学作品中的马的分析鉴赏,提高读写水平和艺术修养。综合性语文学习课程是跨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课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教学流程,还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语文课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不可将综合性学习课程上成素材展示、素材积累课。

新课标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课,能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优化信息的能力,但如果教学流程侧重于对众多知识、资料的积累与掌握,就不能达到语文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学《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课时,前期安排学生搜集、掌握了解月球知识,视频资料、民间传说、谚语、相关诗文等资料,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知识抢答,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热闹非凡。但课后反思这次活动最大收获是:获得了月亮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但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弱化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让老师不知语文教学知识的边界在哪里?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语文素养,用“语文素养”似乎比“语文能力”更丰富周全,但是在扩大视野的同时,语文也失去了核心,语文学习没有了边界。例如《乘着音乐的翅膀》需要师生共同学习音乐史、音乐流派、音乐家、乐器等音乐意识方面的知识,尤其教师需要恶补这些知识,了解掌握大概。《戏曲大舞台》,教师易把重点放在戏曲知识的传授、花脸、服饰欣赏,各地区戏种唱腔的欣赏方面,将语文课变成了民族戏曲艺术学习课,没有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什么这样?老师怕考试的指挥棒指向这些知识,结果综合实践课得到的是收获浅薄的“广”和无序的“多”,综合性学习应有边界,应重点体现语言文化,而非成为拓宽各门类知识的大集合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的备课、上课有别于阅读和写作教学,它应有一套完整的活动体系。

1.明确的活动目标。无论知识范围如何广博,活动内容如何新颖,教师一定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整体训练”当做综合性学习的主线。

2.拟订活动方案。方案中注明活动主题、时间、活动目的、活动具体步骤和预期达到的成果等,便于顺利操作,及时修改。

3.过程实施及记录。由于语文综合性活动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有时一个主题需要几周时间完成。例如《走进小说天地》这项活动,活动前期小说知识、小说流派,重点书目的收集整理;中期阅读小说提出的要求;后期课本剧的编演、故事会的召开、改写、续写小说等活动的展开,不能随心所欲,既需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价值观的引导,更需要将各环节记录、整理、了解失与得。记录好每一阶段学生策划、组织、协调等合作能力的培养过程,并时时给予正面鼓励、表扬等形式的评价,及时发现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4.做好课后评价。每项活动的高潮,都应在课堂上展示出学生的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并给予高度的肯定,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如综合性学习《马的世界》,完成学习活动后,班上就有几个孩子希望“研究”中国“龙”的世界,看看中国龙有怎样的文化内涵,还要将分析研究的成果发表在学校网站里。这些都得益于从活动中孩子们得到了肯定,树立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及时总结反思。学习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该活动进行的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以利于吸取经验,扬长避短,有利于将来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总之,综合性学习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是新型的教学形态,与传统教学有一定区别,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要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这条主线,就不会失去目标,教学过程就会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李遵和.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简约化理解[J].安徽教育,2008(10).

[2]乔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9(10).

[3]庄丰石.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刍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流程综合性学习语文素养
语文倡导“低碳课堂”策略浅析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讨
评课寻其理返璞为求真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聋生数学课堂流程探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