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
1.让学生自我探索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组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让学生探索。
1.1读中欣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读中欣赏,才能使语言文字内化成表象,从而激发内心体验。
1.2主体尝试。主体尝试的教学结构表现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教,以练为主”。这一教学结构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体尝试”在阅读教学中也可广泛应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尝试的结果,假如真的了解,这了解是自己的收获,印入当然比较深,自己对于它的情感必然较浓。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难所在加以解答,其时在内容的领悟上都会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
1.3合作讨论。合作讨论是由教师按教学重点、难点、特点、疑点,设计讨论题或就学生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应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全班讨论。讨论的过程应是开放的,提倡多向通话。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单向传递信息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因此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的效益。
2.关于自主阅读教学
2.1诱导、激趣
诱导、激趣是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利用课前导语,巧妙地把学生引入阅读文本的情境中,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状态,并激起学生对文本的探求意识,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相机诱导,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时时处处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感觉。
2.2阅读、感受
学生自读自悟阶段。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可采用默读、朗读、集体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标记阅读感受和阅读心得。把阅读文本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情在学中悟,理在学中明,方法在学中会。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就只能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培养。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了分年级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法。高一年级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基础,我们着重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自主学习。在行为习惯方面,从容易做到的先做起,具体就是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小字,形成工整书写的习惯;每周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周记,养成勤练笔的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字、生词,养成预习和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每天朗诵一篇文章,养成正确阅读的习惯等。如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习惯,刚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不讲求格式,也不要求中心集中,至于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不提过高要求。刚开始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自主写两段、三段就可以了。因为这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克服这种开头难的现象。学生克服了这种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为以后自主习作习惯的培养起了关键作用。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历了一年的自主学习后,动机和信心有所增强,又积累了一些自主学习的经验和方法,具备了更上一层楼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自主诊疗的习惯、运用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习惯。高三年级是完全自主学习的阶段,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重在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
4.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
语文是非常实用的课程,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本手段和必备条件。高中语文学习绝不能是机械的学习,而应该融会贯通,强调它的实用性。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且要学生学得好、学得顶用。所以,学生自身能否创新性地应用所学知识是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分水岭。比如,学生在掌握了诗歌鉴赏的一般规律后,能够面对他人讲解新诗词;在学习了戏剧理论之后,能够自己创作小剧本,并且排练出来进行演出;学习了常用文体写作的知识之后,能够正确无误地书写信函、便条、请柬等多种文体的文章;通过各种范文的学习,能够在实际作文写作中做到语法准确、文句通顺、逻辑合理。笔者曾经多次尝试学生自主作文,从谋篇布局到勾勒提纲、筛选素材、语言运用,一律由学生自我设定。在作文初稿写成之后,实行学生交换批改——修改——再交换批改—再修改的“三稿定案法”,收到了锤炼精品、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的效果。
5.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创设情境,组织一定的实践操作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索的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作为“容器”,教师只把知识往里灌,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练得少,教学效率低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拥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究。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努力做到四不: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使他们的智力、能力在自主参与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