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
摘 要 作业治疗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在对学生作业治疗技能以及临床思维分析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的组织安排上,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对高职高专作业治疗技术进行说课设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关键词 作业治疗技术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Occupational Therapy Techniques Lessons Design
ZHAO Lu
(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1800)
Abstract Occupational therapy technology is one of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of thinking skills,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quality. In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rong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of vocational for the occupational therapy technology lessons desig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ing.
Key words occupational therapy technology;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methods; appraisal
说课是教师同行之间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的形式,主要由任课教师阐述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及教学活动安排的具体情况。说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何要这样教等几个方面,实践证明,说课可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及课堂效果。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门课程进行深入剖析。
1 课程设置
作业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是能够根据患者障碍的特点,制定作业治疗计划,并熟练指导患者进行作业活动训练,基于作业治疗的地位及其工作任务的重要性,我们将作业治疗技术确定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好本门课,对从事康复医学行业作业治疗岗位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该课程是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前期课程有解剖生理、人体发育学、运动学基础、康复评定技术等,与同期课程运动治疗技术、言语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等一起构成培养康复治疗能力的核心课程,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岗位技能和对结果的分析能力,为后续学习综合性课程疾病康复及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内容
2.1 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安排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适用范围,确定了四大模块,以作业治疗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范例,确定了12个项目,25个教学任务。选取依据有三点:一是作业治疗职业岗位对本课程的要求;二是后续课程对本课程知识技能的要求;三是全国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为理实一体化,从一般到特殊,从单一到综合,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教学过程。
2.2 教材选取
我院康复专业所选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业治疗技术》,该教材的特点是内容与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相适应,重点突出职业特色,加强实践针对性、实用性,并例举了大量的应用实例,介绍了最新的实用技术。
3 教学方法手段
3.1 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程重点强调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主要的教学方法有:(1)任务驱动教学法。如脊髓损伤的床-轮椅转移训练这一学习任务,进行任务情境展示,并告知学生该任务所需达到的任务目标为“独立完成脊髓损伤患者床-轮椅转移训练”,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所学基础知识,提出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就问道“脊髓损伤不同节段的床椅转移训练应如何进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而后由教师进行解答并补充讲解,而后学生小组协作,完成脊髓损伤患者床-轮椅转移训练的掌握。(2)角色扮演法。将不同的运动功能障碍设定为不同的“角色”,比如偏瘫患者,需要进行独立进食训练,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替做治疗师和患者,互相练习。由任课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实训结束后,通过随机抽取方式,请学生操作表演,师生点评,最后归纳总结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3)小组讨论教学法。教师给出一个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案例,根据案例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患者存在的功能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作业治疗计划,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设计与制作教学法。例如讲到“低费用训练用具的设计及制作这部分内容”时,给出具体情境“偏瘫患者日常生活困难”,引起学习动机,结合学习内容,确定学习任务为“为偏瘫患者设计及制作生活自助具”,并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及设计制作成品,最后小组间展示、互评。此法可以起到刺激学生学习的动机,且学习过程不易陷于呆板与沉闷。
3.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由于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操作性技术,若单纯理论讲解,比较枯燥抽象,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操作画面直接展示给学生,教学更形象逼真,效果更好;(2)作业治疗实训室。设备配置与医院作业治疗室同步,能满足本课程实训教学要求;(3)医院见习。与患者面对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形成深刻印象;(4)临床病例。具体应用于课程导入、课堂举例和课终考试等环节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临床结合更紧密,更容易考查学生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4 考核评价
作业治疗技术是理实一体化课程,期末考试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主要由学生的出勤、回答问题、小组点评、技能操作及实训报告组成,其中技能操作占15%,每项实训操作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随机抽取2名学生,其平均成绩作为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包括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占终结性评价的50%,技能考核占终结性评价的20%。理论考试以期末笔试形式进行,分A、B卷;技能考核是通过抽签选取操作考试题目,根据操作考试评分标准打分。
5 学情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5.1 学情分析
我院三年制学生的特点是前期学习了生理、解剖、运动学基础、人体发育学基础及康复功能评定技术等医学及专业基础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且学习兴趣较强,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对于临床操作流程有一定的认识,求知欲旺盛,并且有较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对临床工作模式的感知程度较低,对各种功能障碍的表现缺乏客观认识。
5.2 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勤动脑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例如,讲到作业分析这一章时,教师给出作业分析的具体框架和模式,并选取“泡茶”这一日常活动进行分析展示,然后要求学生小組合作选取一项日常生活活动进行分析,并以幻灯片形式汇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教师还应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总结和推广。
6 创新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教学理念新颖,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顺应高职高专职业能力教育的需求;(2)课程设置遵循岗位需求,课程内容选取严格按照职业能力要求,重点突出;(3)考核评价系统健全有效,考核方法创新丰富,考核内涵更为丰富。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也获得同行及一线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