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如何讲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2014-02-20 21:00:34吕雪梅
科教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革开放教学内容

吕雪梅

摘 要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到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被突显出来。教学实践中,围绕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的中心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提出学生参与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实际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Teach the Problem of History and Chinese Selec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the Lesso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LV Xuemei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 Chong, SiChuan 637002)

Abstract Hu Jintao mentioned the problem of history and Chinese selec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the speech on the first day of July. The chapter te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lesson was standed out. I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We can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core problem of history and Chinese selec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and utiliz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of participation, scene reappear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中指出,开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①教材编写组专家沙健孙指出“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②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③纲要课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内容被突显出来,明确了其地位和重要性。原纲要课中要求学生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增加为“四个选择”,突出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从教学实践看,对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容不够重视,在教学计划中有的学校教学和考核重点都放在前八章,第十章不作要求,也有的学校第十章只安排了两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点而过,有的甚至根本不提。我们有必要讨论和研究在纲要课中如何讲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问题,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下文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 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材第十章按照改革开放“起步”、“展开”、“新阶段”、“小康社会”、“成就”的历史发展顺序来编排,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性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④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展开和新发展。下文将以“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核心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

(1)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要求。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党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百废待兴,遭到严重破坏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工作亟待恢复,国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亟待重建。但当时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仍坚持“左”的错误路线,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上受封建主义和党内教条主义影响,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为了突破这种局面,党内提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逐步认识到经济的落后面貌与我国多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必须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做出了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择,全面推行改革开放。

(2)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看,改革开放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决定了的,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的產物。李瑞环同志在《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义……改革开放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要求,否认改革开放的人,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⑤首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会随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发展。例如马克思曾讲社会主义只能在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但列宁结合当时的客观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锁链最薄弱的地方,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小平同志也认为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改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生产关系,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我国具体国情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3)从实践来看,没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国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温饱问题的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改革是使中国摆脱贫穷、走向富强的根本途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重视发展,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

(4)从人民的角度看,广大人民群众亲自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实惠,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行改革开放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愿望,党和政府理应尊重人民的意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人民的智慧和实践是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因此,改革开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

2 教学方法

在讲述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时,教师如何有效地使教学内容真正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真正明白其必要性和正确性,下文将提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参与式教学法:參与式教学法指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激发、协调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启发引导式的教,学生消化理解式的学,有助于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课方式,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报告或小论文形式的考核都是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

在纲要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围绕改革开放为主题,又不局限于教材,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根据学生所需,设置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以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各种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期待,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演讲等多样化的形式,增强学生参与意识,给他们展示自身才华的机会,力求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讨论如何看待三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如何看待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腐败、分配不公等种种社会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普遍关心又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来开展辩论,设计“改革开放的利与弊”作为辩论题目,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辩论使同学认识到要一分为二地考虑问题,对学生今后的学业和人生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情景教学法:这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模拟具体情景,“身临其境”地感受、领悟、体验历史和现实,使某种历史情景或现实情景再现,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体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情景再现法,可以加深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问题的历史必然性的领悟。

使用情景再现法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给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为使学生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可以通过编排情景剧等形式再现改革开放前后的具体历史情景。通过情景剧的编排活动,学生亲自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拟历史真实场景,加深对这个历史阶段中重要人物的认知,了解在重要历史转折点领袖人物的作用。教师在课前也必须做足准备,对学生拟“出演”的作品有所了解和研究,避免造成对历史的误读。

(3)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和自身对改革开放的体验,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为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纲要课教师应选择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改革开放的实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切身体验去认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来自农村落后偏远地方的同学,亲眼见证了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对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对广大农村的政策倾斜,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大面积发放国家助学金,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假设没有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局面,通过与成长于改革开放前上一辈人的生活体验的对比,感受到今天的人们思想观念不再封闭僵化,勇于变革,开拓创新,科学、民主、文明、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

综上所述,在纲要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选择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参与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注释

①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559/201005/ 88480.html.2013-10-12.

②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 2007(6): 20-22.

③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2013-10-12.

④ 沙健孙,马敏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5-310.

⑤ 李瑞环.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J].新湘评论,2010(18):33-34.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改革开放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0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快乐语文(2018年7期)2018-05-25 02:31:51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41: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科技视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