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语研究的理论突破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2014-02-17 02:54李更春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程式语研究的理论突破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即语言使用具有双重属性——分析性和程式性,语言加工具有双重形式——分析性加工和整体性加工,语言习得也存在双重模式——格式塔式和分析式,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其对外语教学的一些重要启示。

[关键词]程式语 理论突破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34-05

[作者简介]李更春,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30)

程式语指的是作为单个词汇单位进行心理加工的多词词串或框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料库语言学家、心理语言学家和教育语言学家都强调程式语的重要性,并对程式语在语言使用、语言加工或语言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突破。这些研究表明,本族语者的语言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类程式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在本质上具有双重属性,即分析性(analyticity)和程式性(formulaicity);程式语的心理加工不同于创造性语言(creative language),前者具有整体加工(holistic processing)的特点,后者则主要依赖分析性加工(analytic processing);相应地,语言习得尤其是母语习得也具有双重模式,即格式塔式(the gestalt approach)和分析式(the analytic approach)。本文分别从语言使用、语言加工和语言习得等角度阐述程式语研究的理论突破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程式语研究的理论突破

(一)语言使用具有双重属性——分析性和程式性

相关研究表明,语言至少有1/3到1/2的内容是由程式化语言构成的。Sorhus对加拿大某即兴话语语料库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说话人每使用5个单词就使用了1个程式语。Howarth考查了某社会科学语料库中的高频动词,结果发现,这些动词要么出现在限制性搭配中,要么出现在习语中,两者占到总频数的31%-40%。Biber等人发现,在其研究的学术语篇和会话语篇中,由3-4个单词组成的词束(lexical bundles)分别占到20%和28%。Erman和Warren分析了London-Lund语料库中的部分口语语篇与LOB语料库中的部分书面语篇,结果发现,各类程式语占其分析的口语语篇的58.6%、书面语篇的52.3%。

上述研究表明,程式语在语言使用中普遍存在,它是本族语者语言产出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使人们认识到,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分析性和程式性,它既是一个以语法为基础、可分析的、相对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以记忆为基础、程式化的、相对开放的系统。Sinclair认为,语言在整体上是根据两大结构原则组织起来的,即“开放选择原则”和“习语原则”。开放选择原则意味着语言的使用是许多范围较广的选择的结果,这些选择只受语法的制约,而习语原则给语言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半预构短语”,“它们构成了单个的选择,尽管它们可以被分析成更小的部分”。Sinclair强调,这两种模式是互不相容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他认为习语原则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但正是这个原则从根本上解释了语言习得、理解与产出的过程。在他看来,习语原则占主导地位,而开放选择原则是第二位的。Wray也认为,在处理某种意义的表达时,一个言语社团似乎有着某种优先考虑的“默认的”形式,这种“默认的”形式常具有程式性或预制性,是地道和流畅表达的关键所在。可见,尽管学者们的表述不尽一致,但都指出了语言的本质属性,即分析性和程式性,且语言使用是这两种属性在语篇/话语中不断交织与持续推进的结果。

(二)语言加工具有双重形式——分析性加工和整体性加工

毋庸置疑,人类语言是大脑中某些复杂过程的产物。Jackendoff认为,人们为了提高对语言的说写与理解能力,不仅需要在心理词库中存储单个的词,还需要存储这些词的使用模式。这些模式代表着“心理语法”的语言规则,使我们能够运用单个的词构成句子。Choresky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认为创造性使人类能够产出他们从未听过和说过的句子,并提出了一种单一加工系统,该系统是思维/大脑内在结构的产物,赋予了人们理解、习得与产出语言的分析能力。语言学家们指出,这种规则系统使人们能够以有限的语法创造出无限的新的句子。据此,Pinker进一步提出,“一个人说出或理解的几乎每个句子都是单词的崭新组合,第一次出现在宇宙的历史上”。

然而,我们认为,这种内在的分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高估了,而人类的记忆能力以及从记忆中调用某些预制单位来产出语言的能力却被低估了。实际上,人们除了使用语法规则以外,还从记忆中整体调用话语预制块来生成和理解语言。此外,对正常受试和脑损伤受试的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新的句子和程式语是由不同的神经结构加工的,它们被表征在不同的脑半球中。分析性和合成性语言能力位于左半球,而短语词汇(即程式语)或其他具有类似使用特征的单词是在右脑中加工的。例如,Van Lancker-Sidtis和Postman考察了右脑损伤、左脑损伤和正常受试的即兴话语中固定表达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左脑损伤的受试使用的固定表达比正常受试要多,而右脑损伤的受试产出的固定表达比正常受试要少。研究者认为,该结果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新的语言产生于左脑,而固定表达(即程式语)产生于右脑。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Wray和Perkins提出了语言的整合模式,该模式认为,人们在语言加工中使用了两种策略,即分析性加工和整体性加工。前者的目的是通过单字词项(single-word lexical items)与语法规则的相互作用来产出与理解新的话语,而后者则依赖存储在心理词库中的预制的单词串(即程式语)来产出与理解语言。该模式认为,在交际性语言加工中,整体性系统占据中心地位,但它并不否定分析性或创造性系统的重要性。整体性系统在可预测的语境中提供现成的话语(即程式语)供说话者使用,以此来降低他们语言加工的费劲程度(effort of processing),而分析性或创造性系统使语言使用者能够产出或解读不可预测的话语。以上研究表明,程式语在大脑中表征与加工的位置及其加工方式都有别于创造性语言,语言加工具有双重模式,即分析性加工和整体性加工。

(三)语言习得具有双重模式——格式塔式和分析式

随着程式语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程式语的语言习得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学界广泛的关注。在母语习得研究中,Peters发现,儿童使用两种学习策略来习得语言,即格式塔式和分析式。Peters指出,儿童就其使用的学习策略来说构成了一个连续体,有些儿童一开始就是完全分析性的,有些儿童则按照不同的比例使用分析式和格式塔式话语。而有些儿童起初使用的是完全格式塔式的方法,只是在后来才慢慢地转变为使用分析性的方法。这就是说,不同的儿童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或策略组合来习得语言。

Lieven等人的研究对此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他们发现,在儿童早期使用的词汇中,名词和固定短语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儿童要么偏好于使用名词,要么偏好于使用固定短语。这就表明,它们构成了儿童词汇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路径。Pine和I,ieven认为,这两种路径分别对应于语言系统发展的不同途径。他们对7名儿童进行了历时的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前100个单词中所含同定短语的比例和他们早期的产出模式(productive patterns)有很大的关系:较少使用固定短语的儿童,其早期建构的话语往往是由他们业已掌握的单字词汇所构成,而使用固定短语较多的儿童,其早期的话语可以追溯到某些起初未加分析的固定短语。研究者认为,在这两种策略中,短语策略更为常见。他们发现,儿童早期语言中只有相对较少的形式是由两个先存词项所组成,而66%的结构可以追溯到某种固定短语,甚至是最少使用短语的儿童其话语中也有40%的结构是这样产生的。

Cruttenden对儿童语言习得也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任何语言层次上的学习都会经过两个阶段,即项目学习阶段和系统学习阶段。项目学习指的是一次学习一个具体的语言项目,而系统学习指的是对一组抽象的相互联系的语言规则的内化,这些语言规则将被逐渐地重组成一个系统。Cruttenden认为,这两种学习模式(或阶段)适用于语言的不同层次,包括音系、语调、形态、句法和语义等层面。Ellis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指出了两种学习模式的不同。他指出,当学习者对Can I have a___?进行学习时,他们进行的是项目学习,因为他们是将该表达作为一个未经分析的语块加以学习的。当学习者对can的词性(如其后可以跟have,help等动词)和功能(如表达能力、可能性或应允等功能)进行学习时,他们进行的就是系统学习,因为他们学习的是关于can的某些规则。概括地说,Cruttenden的理论试图解释学习者如何通过对具体语言项目的学习来习得该语言抽象的规则系统。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首先是逐项发生在包括音系、形态、句法和语义等语言的所有层次上。此外,该理论还强调,学习者一开始将程式语作为一个大的词汇项目进行学习,从整体上加以记忆,当他们接触到与之类似的程式语,并注意到某些单词可以单独抽取出来使用时,他们就会开始对原先作为整体记忆的程式语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此过程中领会并掌握语法规则,最终大多数程式语的组成部分被拆分开来,通过语法规则重新组织起来,这样一来学习者就逐渐过渡到了系统学习阶段。以上研究表明,本族语者的语言习得存在着两种模式或两个阶段,即格式塔式(或项目学习)和分析式(或系统学习)。前者可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的交际能力,进而使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语言输入;后者可使学习者获得语言的分析能力,进而使他们逐渐习得该语言的规则系统。

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言使用的双重属性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是高度模式化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语所组成,这些程式语是词汇与语法的结合体,具有较完整的语义或表达特定的功能。因此,外语教学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将词汇与语法割裂开来分别加以教学的做法,转而以程式语为基本单位开展词汇和语篇层面的教学。就词汇教学来说,外语教师除了应讲解单词的形式、意义及其与其他单词的联系与区别之外,还应讲解由该词所组成的常见搭配、短语/词组、词型(lexical patterns)和句型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外语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对单词本身进行分析和讲解,还需要对由相关单词构成的程式语进行补充,以增强学习者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语篇教学来说,外语教师除了应讲解语篇中的长难句、衔接连贯手段和语篇的宏观结构之外,还应帮助学习者识别出语篇中出现的各类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语,引导他们在句子语境和/或语篇语境中理解这些程式语的意义或表达的功能。此外,外语教师还应将语料库技术引入程式语教学中去。在程式语教学中运用语料库至少能给学习者带来以下好处:第一,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更具真实性,所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即学即用,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和地道性;第二,学习者可不再依靠外语教师的语言直觉和感悟,转而求助于大型语料库便捷的检索和统计功能来辅助程式语的学习,因而其学到的程式语知识更符合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第三,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变成了语言探究,使学习者感觉到自己在进行一种探索、发现和归纳研究,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这种从探究式的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将促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外语学习中去。

(二)语言加工的双重形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程式语是整体表征在说话者心理词库中的具有整存整取的特点。既然它们是以整体形式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那么它们就有助于说话者在真实的情景中流利地产出语言。Skehan指出,“我们依靠这些词块来减轻加工负担,在其他计算持续进行的时候使用它们来‘争取加工时间,提前计划我们想说的内容及其形式。”然而,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倾向于基于语法规则对语言进行理解与产出,他们往往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单词和句法结构的解/编码上,而这种方式需要使用较多的计算资源,这势必影响其对交际内容的注意力,进而影响其理解与表达的流利性。换句话说,学习者的语言解/编码是基于语法规则的,他们较少使用程式语来提高语言加工的效率,而这是由于其对程式语整体性及其功用把握不足所致。因此,我们认为,外语教师应设法提高学习者对程式语整体性的认识,例如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习者找出语篇中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语,再对这些程式语的意义和用法加以讲解和示例;还可以对学习者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语篇中较为固定的表达并加以积累,再利用部分课堂时间对学习者积累的固定表达进行检查和讨论。此外,外语教师还需要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练习加以结合,在课堂内外可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来提高学习者对程式语整体性的认识。除此之外,外语教师还应帮助学习者记忆这些程式语。有研究表明,很多程式语的词汇构成(lexieal composition)可以通过某种语音模式加以解释,尤其是头韵(如wage war,from pillar to post,time will tell)与半谐音(如be left high and dry),且这些语音模式具有较强的记忆潜力。这类程式语不仅结构完整、意义清晰,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特别适用于通过阅读加以记忆。总之,外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习者注意语篇中出现的程式语及其可能具有的语音模式(如头韵或类韵),逐渐提高和增强其对程式语的意识程度和判别能力,并适时开展有助于学习者记忆程式语的课堂活动。

(三)语言习得的双重模式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母语习得研究表明,有些儿童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会先学习和使用程式语,之后才掌握程式语的内部构成。有学者认为,这种未加分析的程式语为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因为它们会在随后被切分为更小的组成部分和语法。Wood对程式语在母语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它们以整体形式被习得与保持,与习得者的语用能力联系在一起,且随着这种语用能力和意识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与此同时,随着习得者的认知分析和综合技能的提高,它们被逐渐地切分与分析、分解与重组,原先的程式语以及通过分析得到的构件与语法规则同时被保持。也有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很难习得与产出接近本族语的程式化语言。与主要使用整体性系统加工语言的本族语者相比,非本族语者似乎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单个的词而非单词串上,只有少数非本族语者完全习得了本族语者掌握的程式语。有学者提出,在二语学习的早期阶段,许多有用的程式语迅速地进入到成人的词库中,不管他们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自然环境下学习该语言的,这些程式语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其在语言环境中与他人交流能够取得成功。然而,在学习的后期阶段,二语学习者很大程度上依靠创造性语言过程,且倾向于运用语法规则对程式语进行切分。这种分析性过程将使二语学习者从他们整体学习的序列中识别出那些独立学得的词项,随后将对该序列进行部分的或完全的切分。因此,二语学习者“倾向于过度生成而产出的话语虽符合语法却不地道。而且,甚至熟练的学习者也经常通过语法规则产出没有语病但本族语者却从来不使用的句子。因此,当我们对非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的程式语习得模式进行比较时,看来二语学习者主要停留在第二或第三阶段,没有深入到第四阶段,在该阶段创造性语言与程式化语言取得了平衡。我们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外语教师应在整体性教学法与分析性教学法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整体性教学法强调将程式语当作某种词块加以学习,也就是说,它只关注程式语整体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性教学法通过解释程式语结构的可变性使学习者注意到程式语形式变化的范围,使学习者避免犯过度生成的错误,这样既保证了语言产出的地道性,又保证了语言产出的准确性。当然,至于哪些程式语适合于整体性教学,哪些适用于分析性教学,需要外语教师根据特定程式语的可变性及具体的教学目的进行确定。

(责任编辑:赵淑梅)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
A study on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
“The Other”:the Conflict in Culture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of‘Never Forget English’in English Teaching
A Conclusion Report Based on TBLT Appli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Speaking Classes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How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assroom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Approach in PrimarySchool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Analysis of Study in Lixical Word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