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军平
摘 要: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只有把学生当做是课堂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作者总结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就“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
关键词: 学习兴趣 生物教学 生活化教学 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往往把学生当做是配合完成教学目标的客体,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跟在老师的后面慢慢吞吞地前行,出现“启而不发,愤而不扉”的局面。面对这样的现实,课堂教学效率实在不高。因此,要吸引学生,让学生达到“欲懂不得,欲罢不能”的境界,为进一步学习做好知识、思想、心理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新奇感,引导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在对学习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基础、学生的需求、学生进步的空间等,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和心智,引起共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而是采撷知识盛果的人,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我国的语言精妙绝伦,博大精深,言简意赅,许多的生物学知识或现象与古诗词、谚语、比喻等能恰到好处地结合,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讲述生物的性状和亲本之间的关系;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生动有趣,简明易懂。叶绿体的结构比较抽象,在讲解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为学生打了一个比方:囊状薄膜就像烧饼,一个又一个的烧饼堆起来就形成基粒,而烧饼上的芝麻就好比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讲解能源物质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我将糖类和ATP分别比喻成家里的存折和口袋里的现金。这些语言使得课堂变得“雅俗共赏”,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成功地为解决生物上的一些难点概念和重要知识点立下功劳。
“生活即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师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再由故事引出问题:“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遗传的方式及最后产生的结果,学生听来津津有味,教学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贴近生活、富有趣味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伴性遗传”时,提出“为什么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为什么母亲患有色盲,儿子就一定患有色盲”贴近生活的这些问题,学生耳熟能详却又不能科学地解释,必然能够引发学生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教师说千百遍更有效,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分析“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这个实验结果时,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认同老师所讲的观点,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在低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是由于细胞壁的存在所以植物细胞并不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但是就有这样一个学生,在我们分析结束之后,举起手说:“老师,我看到了液泡膜破了,这是为什么呢?”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新的问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投入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生逐渐从“学会”、“会学”引导到“乐学”的轨道上来,学生实实在在地动起来,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参考文献:
[1]石晶晶.初中生物教学中兴趣培养的途径.考试周刊,20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