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职后进生
——以山区职业中学为例

2014-02-05 13:45周工和
珠江教育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教育转化后进生中职

周工和

(德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德城职业高级中学,广东 德庆 526600)

如何看待中职后进生
——以山区职业中学为例

周工和

(德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德城职业高级中学,广东 德庆 526600)

山区职业中学后进生之成因是多方面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的因素综合形成的。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成长引导成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学校和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以什么心态对待后进学生,不仅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国家教育的原则性问题。教育转化后进生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努力,社会要重视后进教育,学校要强化管理,教师要以爱施教,家长要落实责任,形成教育转化促进后进生成长成人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中职教育;后进生;教育转化

中职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他们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可称为人生的黄金时期。山区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的是成绩差没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留守儿童(少年),有的来自单亲家庭或经济困难的家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态和情绪较不稳定、不平衡,出现了不少纪律观念淡薄、文明修养缺失、厌学逃学、沾染不良习气的所谓后进生。

后进生即“问题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他们在入学不久,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有的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时常出入网吧、甚至打架斗殴等等。尽管后进生在学校班级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后进生的客观存在和不良表现,不仅影响学校的班级管理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有碍于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尤其是对他们自身今后的健康成长将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对待这些后进生,是考验教师应用教育原则和把握教育政策水平的关键,要么强调师道尊严,对这些学生动粗,体惩,重罚,要么彻底放弃,一推了之,不管不问,明哲保身。上述两种思想不仅违反社会主义教育原则也是丧失教师职业道德的,也维护不了教师威信,难于上好课。如果把学生当成亲人,把学生当成是灵魂工程的产品,去研究妥善的解决办法,遵循教育心理学原则去关怀每一个后进生,用真挚的爱去感化他们,相信后进生会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会成人成才的。

后进生成因有多种因素。首先是家庭教育不良和经济状况不佳,疏于对孩子的管教引导。山区农村家庭,所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家长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小孩,多数家庭把小孩送进学校自然了事,学校成为教育代管机构。其次是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糊口。在多数人心目中,能读书则读书,读不了书能挣到钱也是本事。经济社会价值多元化,后进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正面的价值判断接受少,负面的价值判断接受多,这无疑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加上中职学校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形成,学好学坏对于个人前途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形成后进生思想迷茫、行为偏差、学习无动力的社会因素。再次是山区中职学校制度教育、成人成才教育等育人机制尚未形成或不尽完善,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少有政策性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后进生的教育转化。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制度教育、普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激励与奖惩教育等尚存在不少盲点,教育与管理失时缺位。学校既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也要尊重和保护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形成教育与管理的良好机制和氛围。最后是自身原因。中职学校后进生大多处于青春萌动期,是心理和身理快速发展的时期。生理的发展使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心理的发展尚未达到正确调节自身思想和情绪的成熟程度,生理和心理的矛盾冲突容易使他们不守规矩。这时期学生意志力薄弱,是非模糊,缺乏自我控制力,经不住种种诱惑,容易做出违背社会规范和校规校纪之事。

后进生有较为明显的几个心理特点:第一,自卑感严重,但反抗性强烈;第二,思想意识活跃但学习动机缺失,学习无动力;第三,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但人际关系有障碍。第四,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第五,对新事物有好奇之心,但是非判断模糊。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对社会有用之人的活动,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社会主义教育观是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强国之梦。后进生作为一类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能摒弃他们,学校不能摒弃他们,教师不能摒弃他们。

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教育不能是一般化教育,应是“对症下药”似的特殊教育,才能行之有效。

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管齐下,形成合力。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教育的配合作用,社会教育的影响作用,校内校外形成教育磁场,教育转化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即学校要重视后进生问题,在教师、学生、管理、引导四个方面切实下功夫,有措施,出实招;家庭要配合学校,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要建立学生家长通讯录,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尤其是后进生的家长,更要定期与之联系或走访家庭,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与家长协调联动的教育方案;社会要营造不歧视“问题生”的氛围,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引领作用,用政策导向引领社会重视后进生,关爱后进生。

学校须强化对后进生的重视,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机制,切实发挥教育转化的主导作用。在制度教育、普法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育、激励与奖惩教育等方面构建系统,形成机制。如前所说,学校既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也要尊重和保护一线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对关爱学生,管理班级有方,转化后进生工作突出者,要鼓励奖励,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形成教育与管理的良好机制和氛围。要加大对学生成人成才的教育引导,加大学生守则与学法普法宣传力度,适当开设法制课,讲案例讲法律,以此作为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重视入学军训,强化纪律意识的教育培养,让遵纪守法、尊师爱生的行动变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开设心理课堂,明确培养目标,循序渐进,强化激励,化解心理问题。要完善学生综合评估制度,矫正学生实用主义心理。比如,把理论课的学习与考试成绩作为专业课实训资格的要件,如果理论课不及格或德育表现不好,无论专业课笔试多好,均不得参加专业课技能的实训,必须给这类学生弥补过失的时间空间,以及必要之适当惩罚。

教育转化后进生教师是关键。教师要牢固树立以爱施教的教育理念。教育是爱的教育,爱是教育之根本,没有爱就无从谈教育。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教师要知道,任何学生都有可塑性。后进生也有闪光点,要发掘和欣赏他们的闪光点,以宽厚、博爱之心去理解"后进生",关心"后进生",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充满希望、充满信心的学习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鼓励并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人最宝贵和尊重的是真情实意,融爱之情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情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而后进生受到的歧视较多,有的甚至孤僻乖张,他们最需要情感的抚慰,情感是他们求知奋进的催化剂。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份真情,用教育之爱意释放在这些情感缺失者身上,让他们沐浴在关爱之情的阳光雨露中,健康成长。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和个人兴趣,对他们的教育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禁忌简单粗暴,挖苦讽刺。后进生本身就行为叛逆,简单粗暴,挖苦讽刺极易挫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助长逆反,实得其反。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长处,肯定其兴趣,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表扬鼓励,使他们对自己有自信,对未来有希望。采取这样的方式方法可产生“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即使是面对特别顽劣的后进生,笔者总是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情绪冷静克制,态度鲜明,严肃不严厉;二是分析是非,教育对方,既有引导,又不姑息;三是个别教育,不当众批评和体罚。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在转化过程中,有的后进生故态复萌,会出现多次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学校和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不嫌弃,不偏心,以对教育的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施爱于教,探究方式方法,调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转化的良性机制,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后进生转化百花盛开的春天定会到来。

(责任编辑:邢建勇)

周工和,男,广东省德庆县中等职业学校、德城职业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育转化后进生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后进生转化工作策略谈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浅议高职“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也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