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昕,马玲娜**,仰曙芬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学生工作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790805430@qq.com;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课堂教学在育人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仅靠课堂教育还远远达不到育人的目的。[1]第二课堂作为传统教学课堂的延续和补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为强化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供了契机。基于这些要求,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例,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三方面加强护理本科生职业素质教育,探索建立和实施护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新路径。
2002年美国发布了《新世纪的医学专业精神——医师宣言》,重新确定了医学专业精神的三条基本原则为: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患者自主性和社会公正原则。[2-3]在传统医学模式影响下,护理人员更关注技术对病人的功效,而对病人心理、精神等方面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理性思考。面对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加之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更应加强医学生医德信念、人文精神、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教育始终,把培养社会所需的“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化素质、注重沟通、增加人文类课程,对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构建和谐医患、护患关系都有非常直接和现实的意义。[4]
多年来,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引起了许多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成为培养护理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隐性课堂。哈尔滨医科大学学工部、团委在每年开展的校园文化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主题文明竞赛等活动中,培养了一批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护理人才,现已成为岗位上的佼佼者,护理本科生第二课堂系列通过结合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将护理教育推向全面化、多元化、优质化,充分利用校园、医院等各种文化教育资源,让护理本科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达到“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敏锐的职业意识、多元的职业行为、扎实的职业技能的优秀护理人才,立足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通过开展杏林讲坛、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讲坛等活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能够科学的面对挫折,应对突发事件;倡导“诚信服务、诚信待人”,提升护理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的良好品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深化职业精神教育。
职业技能是培养广大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的基石,其中主要包含技能大赛、职业保护、科研训练营等内容;培养过程中通过开展护理“十佳能手”——护理礼仪比赛、护患沟通情景模拟大赛、中国传统文化赏析比赛、护理学基础技能操作比赛、护理小讲课比赛、护士交接班规范比赛、护士工作站计算机操作比赛、技能大赛、专业英语单词大赛、辩论赛10项专业比赛,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充分拓宽护理学生科研创新渠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先后利用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定期开展科研训练、科研论文应用与写作专题培训、创新汇报会等形式,帮助护理学生建立科研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5]护理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抓住“两关”、“三个关键环节”即严抓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前教育,利用主题文明教育、拓展训练、系列讲堂等,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热爱祖国、青春励志的高尚品质,提高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护士节、教师节、五四青年节等特殊节日开展感恩教育,继承和弘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勇于献身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国市场化所衍生的负面效应对医学生职业素质产生了强大的冲击。[6]加之,整体护理的迅速推广,带来护理管理技术的现代化、自动化;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器官移植的研究,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伦理道德与法律问题;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社区保健加强等都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在医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功能。通过隐性教育的开展可以将护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融入生活、渗入学生心里,通过多样化、灵活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知礼仪、讲道德。
高等护理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提出,要培养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评估、沟通等技能。[7]护理本科生自身学习任务繁重,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的融入,可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懂得从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技能,懂得换位思考。通过开展医患沟通大赛、“我医我show”医学英语PPT大赛、心理健康教育与职场心理调适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校园活动,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发展爱好和特长,恢复体能,增强成长意识。
纵观医学的发展历史,从东方的孙思邈到西方的希波克拉底,从不远万里到中国的白求恩到当代医务工作楷模林巧稚,他们身上都传承着高尚的职业素质和献身医学的崇高精神。[8]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第二课堂、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提高护理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和医德修养具有导向性作用。学校通过时代精神和“南丁格尔精神”、“诚信教育”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让学生逐渐形成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神圣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主题感恩系列教育、“医疗关怀”志愿实践活动、护理职业化认知等,不断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德修养。
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支柱力量。[9]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有助于良好的校训、校风以及各项校纪校规等制度文化的形成。规范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使其一言一行趋同于校园环境,趋同于校风、学风所体现出的价值规范;规范言行举止能为道德品质评定提供内需尺度。此外,自由的学术氛围、高尚的道德情操会激励学生树立严谨刻苦、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
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函询等方法自制问卷,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2009级100人、2010级69人、2011级78人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阶段性调研,发放问卷共计247份,收回问卷247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100%。问卷内容涉及“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人文素质”三个维度。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依托于第二课堂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对护理本科生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以及人文素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项目进行统计,护理专业本科生对职业精神方面自我认知评价情况为:有109人认为在职业精神方面有显著提高,占44.13%;有82人认为有所提高,占33.20%;仅有16人认为职业精神有所下降或显著下降,占6.48%。在职业技能方面自我认知评价情况问卷中,约51.8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新的培养模式下职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41.7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所提高,只有1.21%的学生认为无变化或有所下降。在人文素质的调查中,有91.1%的学生认为得到提高,且2009级和2011级显著提高的比例均超过50%。
从比较中发现,认为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人文素质得到了提高的人数分别占 77.33%、93.52%、91.1%,由此可见,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本科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使护理学生在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人文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但在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方面的提高较职业精神方面要显著很多;此外,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方面“有所下降和显著下降”者分别为16人,3人,2人,职业精神下降者所占的比例较多。综上所述,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与肯定,但在职业精神的深化教育方面,还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培养模式。
护理本科生依托于第二课堂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使得学生在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方面得到有力的强化和提升。护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应顺应医学模式和人类健康需求的转变,朝着全面化、多元化、优质化发展。护理本科生作为临床护生的中坚骨干,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临床技能,还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学会移情和换位思考,并在实习或工作中践行南丁格尔职业精神和医德修养。在以后的人才培养方面,应当以第二课堂系列活动为契机,尤其是在职业精神和医德修为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和感染,进一步深化医德教育,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感,使其真正成长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优秀护理人才。
[1]曹健,王中华.开展第二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1):46.
[2]李恩昌,刘宪亮.论医学生医学职业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医学职业人格研究之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21 -24.
[3]贺丽春,陶新陆,张莉芳.落实当代护理伦理职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6):55 -56.
[4]奚红.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医德教育实践活动体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90.
[5]符晓华.医学院校应强化第二课堂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0):1206.
[6]陈明,孔祥清,许珊,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4):347 -348.
[7]王维利,崔娟嵩,陈珊珊,等.人际沟通课程教学实习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45.
[8]周烁,贾国葆.关于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1):83.
[9]卢佼佼.论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