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金娟,张玉琴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河南三门峡472143)
护理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中的应用分析
雷金娟,张玉琴
(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内科,河南三门峡47214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留置导尿患者100例分为2组,对照组55例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品管圈组45例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圈员分工,定期召开会议,通过对肿瘤内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发生漏尿情况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品管工具进行漏尿原因分析,针对原因进行对策拟定及实施,加大对留置尿管发生漏尿情况的预防力度。并对2组患者发生漏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品管圈组发生漏尿者2例(4.4%),对照组发生漏尿者15例(27.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解决留置尿管患者漏尿问题,值得临床推广。
肿瘤;留置尿管;品管圈
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消耗导致营养不良,大多数呈恶病质,表现为消瘦或全身水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往往需要留置尿管,减轻患者的不便与痛苦。但漏尿的发生也是临床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容易引起压疮或尿管感染,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在留置尿管患者护理过程中,以防漏尿,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10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57~78(67.2±1.6)岁。患者住院期间均采取留置尿管无菌导尿术,留置时间为2~50 d,将所有病例按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分为品管圈组和对照组,其中品管圈组45例,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处理方法
1.2.1 对照组处理方法 对照组55例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2.2 品管圈组处理方法 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及确定活动主题:由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6名责任护士任圈员,召开圈的会议,进行分析讨论,投票表决,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降低肿瘤患者留置尿管后漏尿率”;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肿瘤内科15例留置尿管患者发生漏尿情况的资料,制作查检表,组织召开圈的会议,运用鱼骨头分析法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发现,留置尿管患者漏尿主要原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疾病因素、导尿管因素等几个方面;3)针对原因分析,制订护理对策:通过组织圈员对肿瘤患者留置尿管发生漏尿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漏尿的原因,召开圈的会议,运用全体圈员的智慧,分别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心得体会,针对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建立标准化流程;4)制订对策并实施:按照建立好的标准化流程,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的留置导尿操作的示范及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护理对策,于2012年6月开始按照护理对策进行实施,圈员按照分工,每天按照设计好的表格督导记录责任护士对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内容包括:导尿管的型号、导尿管固定方法、水囊是否漏液、患者是否存在便秘、尿管有无阻塞扭曲等、膀胱冲洗速度是否过快、患者每日的饮水量、膀胱反射训练是否到位,尿管是否每天按时夹闭、是否出现漏尿等。对没有落实到位的及时督促责任护士执行到位;5)反馈与评价:圈员通过对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各项护理对策执行情况的督导,及发生漏尿情况的观察及记录,进行反馈,针对新的问题,及时制订新的对策,按照PDCA循环的程序,不断进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效果评价方法记录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漏尿情况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品管圈组发生漏尿者2例(4.4%),对照组发生漏尿者15例(27.3%),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常规护理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对患者出现的漏尿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全面原因分析,不能及时改进护理措施。例如留置导尿操作不规范,动作粗暴、气囊注液量不够,不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尿管型号;膀胱功能训练不到位,尿管长时间不夹闭引流尿液,导致膀胱废用性萎缩,容易发生漏尿现象;另外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淡漠,尿管管理不规范,尿管阻塞未及时冲洗、膀胱冲洗速度过快、引流管使用过程中发生扭曲,未及时发现等也容易造成患者漏尿情况的发生。
3.2 品管圈的方案建立根据患者病情,由科室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责任护士担任圈员,组织进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理论和操作培训,通过正规示范、指导纠正等多种手段提高护士操作技能,提高留置导尿的成功率及减少漏尿率。
3.3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针对原因分析,制订相应对策,组织人员学习并实施。1)针对造成漏尿的几方面原因,从尿管的选择、插管时润滑的方法、插管的深度、气囊的注液量、固定的方法进行改进,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对留置导尿期间的专人护理管理;2)尿管选择方面,要求对年龄较大的女性患者或尿道松弛的患者,选择18F的导尿管、对有前列腺肥大或尿道口狭窄的男性患者选择16F或14F的导尿管;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更换尿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尿管的型号;3)润滑的方法及插管的深度方面,插管时,石蜡油要充分润滑尿管前端,插管前尿道口注入润滑剂或插管时边插边注入润滑剂,可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尿道损伤。传统置管长度,女性为4~6 cm,男性为20~22 cm,见尿液后再插入1~2 cm,而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普通导尿管,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应为尿道长度+气囊前端长度+充盈后气囊长度。尿管确定进入膀胱后,向气囊内注入15~20 mL的质量分数0.9%氯化钠注射液,向外牵拉遇阻力后为止,因此,必须见尿液再插入7~10 cm,方可充盈气囊[1];4)固定方法方面,气囊固定尿管后,可用胶布将尿管固定大腿内侧进行外固定,一方面减轻尿道张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气囊紧扣与尿道内口,减少漏尿情况的发生;5)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方面,对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圈员按照分工,对留置尿管患者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要按照设计好的表格进行督导记录。膀胱冲洗时,速度不可过快,冲洗液悬挂高度要低于60 cm,以免使膀胱急速充盈引起尿意,导致漏尿;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尿液析出结晶,引起尿管阻塞;为防止膀胱废用性萎缩,可采取个体放尿方法,神志清醒者可按照生理排尿反射进行放尿,对于一些神志不清醒的患者,刚开始1~2 h放尿1次,以后逐渐延长2~3 h放尿1次[2];对患者进行宣教,留置尿管期间,要多饮水,每天最少2 000 mL以上,对于一些不能进水的肿瘤患者,要进行静脉补液;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由于进食水少,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便秘或肺部感染,易引起腹内压增加,引起漏尿,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等。
品管圈活动是由专管责任人员进行管理的,给予护士在规范性操作方面进行指导及培训、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给予健康指导、留置尿管期间的护理有专人督导管理、对留置尿管期间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研究[3]发现,品管圈活动开展后,患者的漏尿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组漏尿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这进一步验证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是通过一个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因果关系分析图,可以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次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参加者都是本病区的护理人员,对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及执行情况都可以熟练掌握,并且易于建立标准化流程[4]。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本次品管圈活动,能有效解决留置尿管护理中漏尿的问题。此活动运用群体智慧,集体力量,团队精神,PDCA循环改进程序[5],故品管圈活动是现代化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发挥护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开展科研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凤莲.气囊导尿管插入前润滑方法及留置时间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2):1661-1662.
[2] 孙晓文.老年肿瘤女性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预防膀胱反射神经损伤的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56-57.
[3] 时丽萍,徐海艳,周端鹏,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J].护理学杂志,2013,28(1):18-19.
[4] 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4):1089-1090.
[5] 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21(12):2189-2190.
10.3969/j.issn.1673-5412.2014.03.029
R473.73;R730.6
B
1673-5412(2014)03-0263-03
2014-03-05)
雷金娟(1976-),女,学士,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F-mail:2747733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