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佳祎 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杭州 310053
卢 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内分泌科
《本草纲目》谓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妇人良方·卷二》载丹参散:丹参不拘多少(去土,切),上为细末,每服2 钱,温酒调下,经脉不调,食前服。主治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等。《妇科明理论》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丹参是中医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药物,丹参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丹参素具有改善微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3]。药物作用分子机制相关靶点的虚拟筛选是基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rug design,CADD)软件结合CAS 化学名称查号系统及PharmMapper 系统,虚拟筛选出化学单体药物对于某种疾病作用的相关靶点的一种新方法。笔者利用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反向找靶技术[4]对丹参素进行潜在作用靶标的虚拟筛选研究,探讨丹参散活血化瘀作用机制。
1.1 sdf-mol 格式文件建立 从化学CAS 数据库,确定丹参素(C9H10O5,CAS 号:76822-21-4)的化学结构。其次在ChemDraw Ultra 7.0 中以structure 选项下的“convert name to structure”功能分别画出其结构图,并以MDL Molfile(*.mol)格式存储。再次使用OpenBabel 软件导入上步建立的MDL Molfile(*.mol)格式文件,使用其convert 功能,将MDL Molfile 格式转换成为sdf-MDL MOL format 格式文件。
1.2 潜在作用靶标反向预测 登陆PharmMapper 服务器(http://59.78.96.61/pharmmapper/submit_file.php)上传1.1 中制作的3D 结构图,得到虚拟筛选结果。
PharmMapper 返回的1000 个丹参素潜在作用靶标根据匹配度(Fit)得分的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其中有靶标名称(Target Name)相同但蛋白编号(PDB ID)不同的靶标可在蛋白质库(Protein Data Bank,PDB)中查阅到与其空间结构或作用位点不同的信息。经过进一步分析、归纳,在其中虚拟筛选出26 个可能与丹参散治疗月经不调相关联的潜在作用靶标,见表1。
表1 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筛选丹参素潜在作用靶点结果
月经不调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概括为虚实两类,气虚、血虚、阴虚、肾虚、肝郁、气滞、血瘀、血热、血寒、痰湿型等证型[5]。丹参“色赤,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善调经水”(《神农本草经》),尤适于治疗血热瘀滞之月经不调。
一般来说,中药组分越多则作用于机体不同途径的靶点也就越多[6-8]。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高通量虚拟筛选等技术,它利用分子对接方法、基于网络靶标、基于药效团模型进行筛选[6]。本研究结果显示,PharmMapper 返回的丹参素单体潜在作用靶标中的部分内容与已知文献报道的药理作用和临床作用相吻合,而另一部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可为今后深入研究丹参散活血化瘀作用潜在靶点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Coagulation factor Ⅶ,即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Ⅷ,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Coagulation factor Ⅶ半衰期最短(4~6h),血浆含量较低(0.5~2mg/L)。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Ⅶ活性下降及凝血因子Ⅶ缺乏,均可导致血小板活性的改变,结合血小板计数减少使出血时间延长,可导致女性经期血量改变等多种病理变化[9]。这与文献报道的丹参素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明显增加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作用一致。因此,Coagulation factor Ⅶ可能是丹参散治疗女性月经不调中活血化瘀作用潜在靶点之一。
[1]舒菁菁,李菲,董亚芬,等.丹参素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4):266-268.
[2]肖志华.丹参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杂志,2012,10(36):154-155.
[3]陈磊,陆茵,郑仕中.丹参药理活性成分的整合效应[J].中草药,2009,40(3):476-479.
[4]Xiaofeng Liu,Sisheng Ouyang,Biao Yu,et al.PharmMpper Server:a web server for potential drug target identification via pharmacophore mapping approach[J].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0,38:W609-W61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90,5(2):71-74.
[6]吴可柱,左颖,李爱秀.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作用靶点研究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6):479-483.
[7]高丽,刘艾琳,杜冠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1,46(9):641-645.
[8]Calvin Yu-Chian Chen.TCM Database@Taiwan:The World’s Larges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for Drug Screening in Silico[J].Plos One,2011,6(1):e15939.
[9]范建辉,侯红瑛.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a 在产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6):52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