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圣强 高成钢
(浙江省安吉县报福地区卫生院,浙江 安吉 313304)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切开引流,但往往达不到根治的目的,术后大多数患者易形成肛瘘而行二次手术,且术后伤口疼痛,排便时疼痛出血。笔者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68例肛周脓肿患者采用自拟中药坐浴方联合一次根治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8例因肛周脓肿患者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年龄20~55岁;根据肛周脓肿位置,骨盆直肠间隙脓肿5例,坐骨直肠窝脓肿7例,单一皮下肌间脓肿12例,黏膜下脓肿1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16~57岁;骨盆直肠间隙脓肿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4例,单一皮下肌间脓肿13例,黏膜下脓肿11例。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俞穴麻醉,体位采用膀胱截石位。(1)脓肿一次性切开成形术。适用于皮下脓肿及位置较低且与括约肌无关联的脓肿。操作方法:扩肛并消毒肛管、直肠腔,用指诊和双合诊检查脓肿部位、确定脓肿范围,置分叶肛镜查找并确定内口部位。在体表脓肿波动最明显处用8号针穿刺抽脓定位。切开排脓,在齿状线处用探针寻找内口或可疑肛窦,沿探针切开至内口上0.3~0.5 cm。食指探食脓腔、分离脓腔间隔,清除腔内坏死组织。内口两侧黏膜用丝线结扎,彻底清除感染肛窦、肛腺及肛腺导管。切口外延至完全打开脓腔,修整创缘使引流通畅。(2)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适用于内口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脓肿。操作方法:肛管直肠环以下处理同一次性切开成形术相同位置的操作。肛管直肠环以上用探针找到内口,将无菌橡皮筋系于探针上,退出探针时,橡皮筋随之从内口穿出结扎,使肛管直肠环勒于其内;对于较大脓腔可采用对口引流。(3)脓肿切开加挂浮线引流术。适用于低位后蹄铁型脓肿,一侧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操作方法:在肛门后正中切开脓肿,找到内口行后正中一次性放射状切开,置入探针找到分支脓腔最远端,小弧形切开并修剪切口呈梭形,使两切口保留正常皮肤即皮桥。皮桥下挂浮线(双股10号丝线)引流,如脓腔较大,可由肛缘外切口置入无菌橡胶条(橡胶条固定于浮线上)或橡胶管引流。一侧范围较大的肛周脓肿也可用此法,但切口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坐浴方:黄芪60 g,桂枝10 g,当归10 g,升麻 10 g,败酱草 20 g,蒲公英 20 g,薏苡仁 20 g,通草10 g,丹参 20g。早晚各 1 次,水温适中,每次 10~15min。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
1.3 疗效标准 (1)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病灶彻底清除。好转:症状消失或明硅改善,病灶基本消散。未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病灶存在或后造成肛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组治疗前后 HGB、WBC、BUN、ALT、AST 无明显变化。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多因肛门腺感染所形成。临床上99%的肛周脓肿的发生与肛门腺感染、化脓有密切关系。手术中能否找到脓肿的原发病灶是脓肿根治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准确判断肛周脓肿的位置非常重要。若切口足够大,在避免损伤括约肌的基础上,要彻底分开脓腔内纤维间隔,消灭暗腔,保证引流通畅,必要时行对口引流。术后换药要合理正确,定期作肛门指诊,了解伤口愈合情况[2]。术后对伤口的处理则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及患者对疼痛感受。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结合现代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自拟中药坐浴方,取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本自拟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方中黄芪能托毒排脓生肌,桂枝温经通脉、散寒止痛,当归补血活血、润燥滑肠,升麻及蒲公英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生薏苡仁、败酱草、通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宁心;全方有消热解毒、活血行气、消肿止痛、止血排脓等功效,可使患者局部血脉畅通,疼痛减轻,伤口愈合加快。经本观察证实,自拟中药坐浴方能促进患者痊愈,减轻痛苦,是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式。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海龙,樊连国,赵志军.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142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