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清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放射科(江苏江阴214400)
脑卒中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1-2],过往研究表明[3-4]多数脑卒中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5-6],脑梗死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并不完全呈正比,而与斑块的稳定性呈正相关。目前关于颈动脉研究中多集中于CTA预测与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7],而忽视了对斑块形态的判断,尤其是斑块形态与病情判断的关系的研究极少涉及。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以来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35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颈动脉狭窄、不稳定斑块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尽早确诊脑卒中并预测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患者356例,其中男性216例,女性140例,年龄35~78岁,中位年龄58.4岁,临床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朦(AF)者3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8例,脑梗死143例,经检查证实颈动脉确有病变并存在临床症状者共260例,其中 AF25例,TIA122例,脑梗死113例。356例患者共发现颈动脉病变处共658段,颈动脉斑块624个,其中光滑斑块394个,不规则斑块161个,溃疡斑块69个。356例中存在颈动脉病变者274例,其中双侧均有病变者191例,单侧病变83例,双侧均无病变8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飞利浦256层BrilianceiCT,患者平卧位,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 mL/s肘静脉团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比醇注射液,随后生理盐水30mL冲洗,通过智能触发功能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触发点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120mA,层厚1 mm,层间距0.5 mm,准直0.625 mm,FOV180 mm,螺距 0.993,球管旋转速度0.5 s/rot,采将扫描图片上传至 EBW4.5工作站,于轴位图像上逐层寻找病变,由3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采用 MIP、VR、CP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等方法分别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位置分布、构成成分等进行评价。
1.3 判断标准
1.3.1 颈动脉狭窄 参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试验(NASCET)标准[8],将管腔狭窄分为:轻度:管腔狭窄 <30%,中度:管腔狭窄在 30% ~50%,重度:管腔狭窄50% ~70%,极重度:管腔狭窄>70%以上。
1.3.2 斑块形态判断 参照文献[9]方法,依据斑块表面形态分为光滑、不规则和溃疡型。
1.3.3 临床症状判断 依据神经内科体格检查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无症状、一过性黑朦(AF)、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或行×列表,行卡方检验、皮尔森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1 颈动脉病变与缺血症状的相关性 经四格表卡方检验,颈动脉病变与脑缺血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χ2=13.41,P=0.002),见表1。
表1 颈动脉病变与缺血症状相关性比较
2.2 缺血症状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比较 狭窄程度>30%时脑梗死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AF、TIA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不同缺血症状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比较
2.3 狭窄程度与斑块特点相关性比较 动脉狭窄<30%溃疡型斑块率3.13%,而>30%溃疡型斑块率19.41%,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卡方检验,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3。
表3 狭窄程度与斑块特点相关性比较
2.4 颈动脉狭窄与斑块类型的相关性 颈动脉狭窄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溃疡型斑块比率分别为3.13%、10.00%、28.57% 和 31.67%,采用行 ×列表卡方检验,χ2=12.88,P=0.000。见表 4。
表4 颈动脉狭窄与斑块类型的相关性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血管狭窄的最常见原因,由于血管局部脂质和糖类积聚、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依据其易损性和稳定性将其分为不稳定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不稳定性斑块可因斑块破裂而释放组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导致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白色血栓,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0-11],因此斑块的稳定性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临床中对无溃疡斑块患者只需要行内科保守治疗,而对存在溃疡斑块患者则需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植入术。
我院引进的飞利浦BrilianceiCT扫描速度快,每圈扫描仅0.27 s,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可同期完成血管灌注的功能成像、病变的定性或定量的精确判断、肿瘤分期以及治疗前后的模拟评估等,同时能较好的分辨斑块形态和成分。本组结果显示,颈动脉是否存在病变与缺血症状有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动脉狭窄程度与溃疡斑块存在明显相关性,动脉狭窄<30%和>30%溃疡型斑块率分别为3.13%和19.41%,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动脉狭窄程度越重,溃疡斑块的发生率越高。
综上所述,256层螺旋CT不仅能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而且可对导致动脉狭窄的粥样斑块形态进行准确预测,可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1] 赵宏坤,蒋逸风,沈彬.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532-534.
[2] 曹茂红,柯开富,周冉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62-64.
[3] 林成实,蒋小玲,程云帆.不同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1):79.
[4] 周新元,颈动脉超声和DSA对颈动脉狭窄诊断的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21-22.
[5] 乞文旭,潘诗农,郭启勇,等.256层螺旋CT肋软骨骨折诊断:最佳窗宽窗位优化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2):355-357.
[6] Buerke B,PueskenM,Wittkamp G,et al.Bone subtraction CTA for transcranial arteries:in train dividual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 CTA without bone subtraction and TOFMRA[J].Clin Radio,2010,65(6):440-446.
[7] Saba L,Sanfilippo R,Montisci R,et al.Carotid artery wallthickness:comparison beween sonography and multi- detector- row CT angiogiogrphy[J].Neuroradiology,2010,52:75-82.
[8] Rothwell P M,Gibson R J,Slattery J,Warlow C P.Prognostic value and reproduci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carotid stenosis.A comparison of three methods on 1001 angiograms.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ists’Collaborative Group[J].Stroke,1994(25):2440-2444.
[9] Thomas T.de Weert,et al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urface Morphology in the Carotid Bifurcation Assessed With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 of Carotid Plaque Surface[J].Stroke,2009,40(4):1334-1340.
[10] 王慧梅,李淮玉.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5):270-275.
[11] KornA,BenderB,ThamsC,et al.Dual energy CTA of the carotid bifurcation:Advantage ofplaque subtraction for assessment of grade of the stenosis and morphology[J].Eur Radiol,2011,80(2):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