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2023-01-11 10:52聂云强刘莉丽刘彩莲孙立英李大刚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亚段肺段右肺

聂云强,刘莉丽,龙 威,刘彩莲,孙立英,李大刚(通信作者)

(1临沂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2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妇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3临沂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临沂 276000)

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常用来发现周围性早期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1],但如何发现中心部位支气管内小病灶目前很少报道,既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肺周围部癌性病变,忽略支气管内早期肿瘤病变,研究发现67%漏诊的病灶在支气管腔内[2]。支气管内肿瘤治愈率高,患者生存期长[3],但常规CT对3~4级支气管内病变的检出率极低。HRCT可以清晰观察小气道走向及管壁变化,但是如何在支气管内发现可能的肿瘤病变仍有待研究。中心部位支气管管腔的CT显影有很多难点,部分支气管在常规CT水平位不易显示,分支开口及走向等问题不明。本研究利用64排HRCT以肺段和亚段管腔内分嵴为起点结合支气管走行观察管腔,初步制定阅片方法,以期为初学者学习薄层CT阅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临沂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医学伦审第(YX200242)号,根据《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委员会放弃了对患者签知情同意书的要求,同时对患者数据保密。

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经胸部CT检查正常的患者87例,包括男性50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33.54±9.179)岁。纳入标准:患者年龄为20~40岁,身体健康,能接受胸部CT检查。排除标准:①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变者;②因依从性不佳等原因无法配合检查者。

1.2 方法

采用64排HRCT平扫(Light Speed VCT 64;GE Healthcare Bio-Sciences Corp,Piscataway,NJ,USA),层厚和间隔为0.625 mm。CT扫描范围从胸部上孔到肋膈角。以水平位为常规阅片层面。窗位为-700~-500 HU,窗宽为1 500~2 000 HU。行常规CT扫描,层厚5 mm,间隔5 mm。

(1)分嵴观察:①上叶从尖前后段的分嵴由近端向远端观察至各亚段管腔分嵴,由各亚段管腔至5级分嵴。②中叶管腔观察:由内外侧段分嵴沿肺段管腔向远端至4级分嵴,沿着各分嵴相关管腔观察直至5级分嵴,左肺舌段也是类似的观察方法,左肺舌段分支位置关系为上下方向。③下叶观察:B6首先分出,沿管腔向远端各段、亚段分嵴,观察4级管腔至5级分嵴。(2)管腔观察:有无管壁增厚、狭窄,有无管腔内肿物、痰液潴留等。正常管腔及分嵴见图1~图6,早期官腔内肿瘤见图7。

图1 右肺上叶管腔与分嵴正常HRCT平扫

图6 左肺下叶管腔与分嵴正常HRCT平扫

4级支气管命名方法:①上下关系时:向上走行分支为a向下走行分支为b;②前后关系时:后方分支为a前方分支为b;③内外关系时:外侧分支为a内侧分支为b,有第3分支时依据上述原则另标记为c。定位顺序时优先从上到下,次选从后到前,再选外侧到内侧进行定位。

1.3 薄层CT与分嵴定位图

图2 左肺上叶管腔与分嵴正常HRCT平扫

图3 右肺中叶管腔与分嵴

图4 左肺舌段管腔与分嵴

图5 右肺下叶管腔与分嵴正常HRCT平扫

管腔病变与分嵴HRCT图,见图7。

图7 肺鳞癌分嵴及管腔内病灶的诊断过程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于支气管发育不同及不同层厚CT分辨率差异,每位患者观察到3~4级管腔分嵴最多个数不同,总分嵴数为患者总数与每个肺叶HRCT可识别最高个数的分嵴之和,因此不同层厚CT,相同部位可统计总分嵴数不同,0.625 mm CT发现3级分嵴960个,4级分嵴1 729 个,5 mm CT层厚观察3级分嵴629个,4级分嵴732个。薄层0.625 mm CT检查3级支气管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舌叶各部位分嵴数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5 mm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层0.625 mm CT检查4级支气管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右肺下叶、左肺上叶、左肺舌叶、左肺下叶各部位分嵴数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5 mm 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3级支气管分嵴的常规5 mm CT与薄层0.625 mm CT的对比[%(n/m)]

表2 4级支气管分嵴的常规5 mm CT与薄层0.625 mm CT的对比[%(n/m)]

3 讨论

3.1 分嵴定位的意义

支气管分嵴是气管镜检查时3~4级支气管的解剖标志,也是HRCT确定支气管分级及观察管腔的依据,有利于及早发现管腔或管壁的异常[4],提示支气管镜检查[5]。

3.2 3~4级管腔与正常结构

左肺动脉影响观察左肺上叶部分管腔,尖后段、前段管腔在左肺动脉旁发出,在水平位能观察左上叶固有支气管管腔,左肺动脉消失时可以观察部分左肺上叶管腔的上壁,但是很难鉴别管腔内病变,随着左肺动脉消失,左肺上叶管腔出现,左肺支气管上叶开口的后侧壁可以观察到,因此水平位注意下侧壁是观察左肺上叶管腔病变的关键。继而出现左肺上舌段管腔,左肺舌段与下叶分嵴逐步出现,此位置左肺上叶、舌段、下叶管腔先后出现需要注意分别观察走行,左肺上叶前段分支因左肺上叶动脉分支影响有时不能观察到4级管腔分嵴,双肺下叶B6分支因下肺静脉等血管导致有时不易发现分嵴及管腔。

3.3 水平位对3~4级管腔与分嵴观察的影响

水平位CT支气管呈圆形、椭圆形、环形结构,呈连续管腔变化[6],5 mm CT左肺舌叶多数情况下不能观察到上下舌支分嵴,尤其是B5走向,导致漏诊B5管腔内早期病变。双肺下叶B6管腔较短,5 mm CT容易漏诊。呈水平位走向的3级支气管有双肺上叶前段,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中叶内外侧段、左肺上舌段。水平位或与水平位夹角呈较小锐角时支气管很快在垂直方向消失,注意在水平位观察管腔变化,避免漏诊。双肺上叶尖段、双肺基底段3级支气管几乎垂直水平位,多数分嵴易于观察。5 mm CT可以连续显示部分肺段但是对大多数亚段管腔不能清晰显示,而0.625 mm CT可以清晰观察4 级分嵴及管腔。左肺4级支气管B3a水平位逐渐向下走行,B3b、B3c逐层向上走行,B6b、B6c水平位逐步向外周向下走行,B6a水平位逐渐向上走行,右肺B2a、B2b向外上走行,右肺B4a、B4b水平走向外周,B5b水平位显示向外下走行,左肺B4a、B4b呈水平走向分嵴明显,B5逐层向下走行,在水平位逐步分出B5a、B5b。左肺B1+2a、B1+2b管腔向上走行,B1+2c向下走行。B8a、B9a、B10a分出时呈水平位但是与3级支气管管壁几乎垂直,比较容易观察分嵴。单独分支的肺段或亚段管腔容易被忽视,如B6、B6a和B10a。如果4级管腔分嵴不在同一层面的水平位,可能漏掉某一个4级支气管管腔。0.625 mm HRCT分嵴定位不仅可以明确管腔的分支,还能以亚段管腔的走向制订路径直达病灶,提高支气管镜检查时活检诊断率[7]。

3.4 管腔内肿瘤与内镜的联系

常规CT对中心部位管腔内病灶尤其是病灶较小时诊断率低[8],早期肺段浸润型肺癌多数没有形成肿块,主要表现管腔狭窄,管壁结节,管壁增厚等[3]。Gupta A[5]报道支气管内鳞癌的CT表现:管腔狭窄,闭塞,管壁增厚、局部肺不张等,内镜下的早期表现主要是黏膜皱襞消失,黏膜增厚,管腔狭窄[9]。内镜下很容易诊断浸润癌,但内镜检查一般在CT诊断后进行,滞后于CT检查。通过薄层CT观察肺段、亚段管腔及早发现管腔内病变,联合内镜检查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率是关键。对于管腔或管壁异常但不能及时确诊的患者定期随访也是关键[2]。Song Y[3]报道研究发现3~4级支气管为肿瘤常见发生部位,早期管腔内肺鳞癌预后良好,但也有沿支气管长轴侵袭的可能[10]。

本研究不足之处:目前能观察到的早期中心型癌性病变较少,尤其是当HRCT发现有异常时仍需要进一步观察评估、随访,需要大样本进一步研究HRCT管腔的数据,以总结支气管内癌的早期影像学特征,指导支气管镜检查。

综上所述,水平位0.625 mm HRCT通过分嵴定位有利于判断3~4级支气管起点、分布范围及管腔、管壁的变化,避免遗漏某一分支等,而5 mm CT仅能观察部分3~4级支气管分嵴及管腔走向,分嵴定位观察法可以为临床早期观察管腔内病变提供解剖基础。

猜你喜欢
亚段肺段右肺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东胜气田锦30井区盒1段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6亚段喀斯特储层分布规律
改良膨胀萎陷法界定肺段间交界面的精确性评估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基层医院开展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23例报告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三维影像重建支气管、血管引导胸腔镜精准肺段、肺亚段切除段间区域结节的策略探讨*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单孔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单仓血管组合处理法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