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才,胡 克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武汉43006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1],因肺通气受到阻碍,严重限制患者生活能力,该病以老年人发病率高[2]。有资料显示,在10年后,该病对世界的经济负担将在所有疾病中位居第五[3],因此如何缓解和控制该病患者症状已至关重要,在该病的治疗中,国内外已经开始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及氧疗等,其中呼吸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为探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COPD的疗效,我院在临床应用此模式并对治疗结果做了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从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0.5±7.5)岁。以中华医学呼吸病学会COPD诊治标准为依据,所有患者均符合呼吸康复训练的标准并在我院接受治疗,排除文盲、老年痴呆、精神病患者及心肺功能衰竭等患者。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采取“一对一”口头宣传方式进行肺功能锻炼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呼吸操、缩唇呼吸机腹式呼吸等,并嘱咐患者每天坚持做两次,每次所需时间约为25 min。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①给患者观看关于训练的动画和录像,将看、听、讲及做相结合,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实践2次,每次25 min,之后按时督导患者进行训练,并要求患者做呼吸康复训练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每日训练次数、每次坚持时间、呼吸深度及有无不适等方面。②每周让病情相似的患者进行1次交流,实行小组学习和交流[4],带动所有患者的积极性,并请通过训练已经取得较好疗效的患者进行宣讲,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③患者出院后7 d安排医护人员上门了解患者情况,嘱咐患者与医护人员多进行联系,反馈病情和生活状况,之后每周定时进行电话咨询,要求患者每月回院进行复诊,并在复诊时上交呼吸康复训练记录。④在患者整个训练过程中,医护人员都要积极的鼓励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解决患者的各种困惑和疑问,提高患者依从性,给患者设定小目标,坚定其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两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肺功能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质量。
1.3.1 肺功能变化测定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训练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测定,肺功能测定仪器型号为四川思科达有限公司的肺功能检测仪S-980A(II)。测定内容包括:①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②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所占预期百分比。每次肺功能测定时间固定,选取每日上午为佳,同一患者每次测定3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际值。
1.3.2 患者生存质量评价 患者出院时接受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该问卷共50题,内容涉及症状、临床影响及活动能力,每部分内容均为100分,患者所得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肺功能变化比较 与康复治疗前比较,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测定比较((±s,n=35,%)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测定比较((±s,n=35,%)
FEV1/FVC FEV1实验组 康复前组别50.29 ±2.85 39.93 ±2.65康复后 54.55 ±5.22 45.05 ±2.36对照组 康复前49.41 ±4.65 40.30 ±4.06康复后51.46 ±8.46 42.43 ±6.19
2.2 康复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与康复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但是两组之间比较仅康复前相似,康复后实验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康复后评分比较(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n=35)
表2 两组患者康复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s,n=35)
组别 症状 活动能力 社交心理 总评分实验组 康复前63.8±7.1 76.2±4.9 88.0±6.277.9±6.0康复后 51.8±5.1 64.1±3.0 67.0±5.260.9±3.9对照组 康复前65.9 ±4.9 77.1 ±5.9 85.8 ±2.975.8 ±8.0康复后61.9±7.1 74.0±3.9 82.9±6.269.1±6.9
有资料显示,每年全世界因为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50万,但2013年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联合颁布了该病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5],其中指出该病其实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为COPD患者带来了希望。COPD患者肺容积显著增大,膈肌呈现出平坦状态,使得胸廓处在吸气位,除此之外,患者胸廓活动亦受到限制,因此,患者常依靠辅助肌群来克服通气不足,这就导致错误的呼吸方式如胸式呼吸的形成,引起患者肺功能的逐步下降。
呼吸康复治疗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得到肯定,患者通过做呼吸操不仅可以增加呼气时间还可增大呼气阻力,使呼气期气道等压点移向中心气道,小气道因此无法过早陷闭,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得到消除,最终通过改善吸入气体分布和低氧状态、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等方式来降低吸气期吸气肌的功耗,避免呼吸肌疲劳。总之,患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可明显增强呼吸肌-膈肌的能力,发掘呼吸动力来重新建立正常呼吸。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通过呼吸康复训练均有显著疗效,但采用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的实验组疗效相比于对照组更为显著。主要是由于实验组患者对于执行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和积极性更高,并且自信心更为坚定;其次是实验组患者接受了动画等多媒体的教育方式,将看、听、讲和做结合于一体,因此康复训练时方式和强度更为准确,因此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与传统“一对一”教育模式相比较,多元呼吸康复训练模式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病情,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等,效果更为显著。
[1] 宋鑫,尚世华.呼吸康复对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102.
[2] 陈新,陈瑞.踏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和中枢驱动的影响[J].中国神经医学杂志,2011,10(11):1176-1180.
[3] 黄秀琴,黄一奔,陈瑞梅.多元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313-314.
[4] 杨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杂志,2007,28(4):512-513.
[5] Celli BR,MacNee W,ATS/ERS Task Force.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a summary of the ATS/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spir J,2004,23:93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