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东
(湖北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湖北黄石435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是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评价作用。2006年全国高校开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新方案以来,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虽然有很大的改进,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实施新方案以来,很多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但也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个方面:
一是考核成绩不能充分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1]。很多高校规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能参加各类优秀和奖励的评选,毕业时不能拿毕业证。这样的规定看起来是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实际严格地执行起来,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成绩不及格而拿不到毕业证,或者因考试舞弊受到处分,这样的结果是学校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部门都不愿意面对的。所以在很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均成绩在所有公共基础课程类居前列,80分以上的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不及格率极低。
二是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1]。平时一贯表现较好、学习认真的学生考试不一定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有些平时旷课、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因为文笔好、应试能力强却有可能获得高分。
三是考核方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常的考核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注重对学生的日常修养和实践成绩进行考核。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70%,平时成绩只占小部分,导致了学生对考试抱有投机心理或消极应付,甚至有少数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次考试不及格没有关系,反正后面还有补考机会,补考不及格还有清考,一次比一次容易,最后总能及格。
以上问题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考核目标机制失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不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及内容仅仅局限于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降低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导向作用失衡,甚至偏离了正常轨道。
2)考核激励机制失灵。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他们讲现实、重实效;喜欢独立思考,反对死板教条;喜欢创新,反对守旧。传统的考核方法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压力[3]。如果评价方法或内容不合理,他们会以各种消极方式应对,其极端方式就是考试作弊。
3)考核评价意义失信。学校、教师、家长和用人单位无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分数高并不意味着道德品质高尚,甚至有可能是“高分低德”;分数低也并不能说明道德品质低下,由此,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成绩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进入新世纪,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构建应用型大学成为未来普通高校发展的主要趋势。应用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采取先进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内容和考核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有些考核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操行考核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而素质的优劣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行为操守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最终都是通过学生个人的操行来体现。因此,通过学生的行为操守表现来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十分必要。操行成绩考核,就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其主要内容:一看是否遵守课堂教学纪律,如,是否迟到、早退,是否无故旷课;二看态度是否认真,是否按要求去做;三看品行表现的优劣,如,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互相关爱,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敢于克服困难、敢于负责、勇担重担,是否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是否受表彰奖励,是否受惩处等。
2)提问考核法。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向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式,即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将回答情况作为考核成绩。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教师向学生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看书思考,然后由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打分或评价等;二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或评价等;三是在每次教学前,先提出若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并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而是在随后的教学中再引导学生回答,这样可促使学生认真思考。采用以上方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向老师积极提问,是学生认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也应作为平时成绩予以记载。提问考核时,前者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后者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3)讨论考核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就教学内容中的某一重点、难点、疑点、当前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荐1~2名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未被推荐的同学可作补充发言。这种方式能紧紧围绕讨论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较好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讨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参与的态度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理解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应当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4)试卷考核法。试卷考核目前在很多高校都还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采取开卷或者闭卷2种形式,常见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案例)分析等题型,学校通常可结合实际情况而采取不同的题型。
5)作业考核法。这是检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和优劣状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批阅作业,可以判断学生学习的态度,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可以知晓教学对学生所施加的教育影响,可以明确教学过程中值得肯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论文考核法。在确定调查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有组织地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研究论文,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的重要形式。论文主要有2种形式:一种是调查研究论文,另一种是问题研究论文。二者都要求对问题进行研究、认真查阅资料、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把课程所学的理论原理和知识运用到所作论文中。
全过程复合型考核体系,是开卷闭卷相结合、知行考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的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考核体系[4]。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3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不及格,则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减轻了学生应对考试的压力。由于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加起来占到总成绩的60%,即使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加上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后,最终学生的总成绩也很容易及格,降低了学生的不及格率,激发了学生平时积极认真学习此课程,认真践行此课程内容的积极性。
1)期末考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学生网上考试系统,对学生进行网上机考,全部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形式,从试题库中随机生成试卷,每套试卷有80~100道题,而且每个学生的试卷题目都不雷同,学生提交试卷后自动生成成绩。采用这种考试方式,一方面因为考试知识面广,学生要得高分必须要对课本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学生即便想投机取巧或舞弊也没有任何机会,同时也保证了阅卷的公正、客观。
2)平时成绩的考评。学生的平时成绩由上课出勤、回答问题、平时作业几个方面综合而成。制定统一的考勤制度,通过教师抽查、班委会学生干部平时记载等方式强化管理。注重学生一贯的行为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平时状况,包括课堂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都认真地逐项记录,期末总评中以30%计入总评成绩并且存档。
3)实践成绩的考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课外和课内。学生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学校、学院、校团委和社科部共同组织来完成,可以利用寒暑假期或周末进行一些有计划的考察、调研等活动,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提交一份报告书作为课外实践成绩考评的依据。课内实践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学生制作PPT,内容包括伟人生平、红色记忆等;制作主题展板,如,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题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编、自导、自排模拟法庭。学生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内实践成绩主要依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及完成的效果来考评。课内、课外实践成绩相加最后以30%计入总评成绩并且存档。
总之,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全过程复合型考核模式是针对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弊端进行的重大变革和有益尝试,但仍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地探索和不断地完善。
[1]张金芬,叶常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34.
[2]赵世龙,贾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45-146.
[3]杨现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6):78.
[4]孙来斌,刘美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研究述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