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2013-08-15 00:54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教师教研

杨 帆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的发展关乎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全局发展。2012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契机。园本教研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日益受到重视。对照《标准》,当前园本教研与新形势下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幼儿教师由原来的保教员转变成为专业人员,需要“幼儿教师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保教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1]。”从《标准》制定的目标来看,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日常保教的基本能力,同时要成为研究者。园本教研始终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目标之一,强调幼儿教师的研究与其日常教学的完全融入,始终把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作为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的,是幼儿教师成为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促进行动研究普及化

行动研究[2]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需要教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寻找问题,研究成果需要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目前,许多幼儿园都以行动研究为基本的研究方法开展了持续、深入的园本教研活动。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自身行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反思、探究,并最终实现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有力的促进了行动研究的普及。

(三)提供有效教学资源

幼儿教师有效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1)个人学习的经验感悟;(2)职前培养;(3)职后培训。三种资源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仅凭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教学效果势必大大打折扣。园本教研活动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诸如自我反思(教师个人)、同伴互助(教师群体)、多元研究共同体、专业引领等其他途径难以获得的有效教学资源。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教师们开始主动尝试按照教研活动中收获的感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观察、反思和抽象概括,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全体幼儿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型组织氛围,而且为教师们创新教学设计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园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主体地位不明

研究的主体地位不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多以自上而下的传统计划式研究为主。这类“你讲我听”的教研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们积极性的发挥,致使许多教师长期以来不愿意多思考问题、多承担研究任务,而宁愿充当“忠实听众”;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园管理者在园本教研活动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幼儿园过分依赖外聘专家的指导,认为教研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来自于专家和业务园长的正确引导,在自己的教师还没有就一些问题进行实践反思的情况下,盲目请专家进入园本教研活动,从而扰乱了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参与活动的正常秩序,其教研结果自然不理想。

(二)考评制度不完善

考评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园本教研的考评一般只关注到少数优秀幼儿教师的成功教学,而对大多数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的进步却考虑不周。长此以往,教研活动成了少数“先进分子”的事,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势必会受到影响。这不仅违背了园本教研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和初衷,也无法保证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考评标准不规范。目前,根据《标准》的要求,各地普惠级以上幼儿园都制定了幼儿教师的考核量化标准。其内容一般涵盖师德规范、教学教研、保教工作等方面。但是,有关幼儿教师参加园本教研活动的考评标准还缺乏一个较为清晰、普遍认可的规范。以西安市某普惠级幼儿园为例,幼儿园教师量化考核细则规定: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共计5分。能够按时参加教研活动,积级参与听课、评课,发表自己见解,能够全面汇总研究学习经验与教研成果,及时撰写教育随笔。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的每缺一次扣2分。不完成听课、评课的扣2分。此标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使用的“能够”、“积极”、“及时”等意思较为含糊的词语,难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研究成果关联意识不强

大多数幼儿教师还缺乏教研活动与研究成果的关联意识。日常教学过程中,许多幼儿教师习惯于将思维停滞在实践运用层面,不重视个人研究成果的及时收集和梳理。在教研活动中开始后,由于缺少前期相关研究积累的梳理,幼儿教师们无法充分挖掘某一研究问题与自己已有研究成果之间的关联关系,难以有效地形成为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及园所发展有益的理论成果,更难为下一阶段的深入研究准备重建素材。这也是导致各类课题指南下发后,一部分教师感到无从下手的重要诱因。这种成果关联意识的缺失,严重限制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纵深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园园本教研发展的瓶颈所在。

三、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发展意识

1.树立自我发展意识

从根本上来说,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园本教研活动效果,除了提高入职门槛、实施资格认证制度等外部条件的改善外,还需要教师自身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个人在教研活动中的“主角”地位,能够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和园所实际发展现状,自觉制定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园本教研计划,并能在教研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避免在合作研究过程中产生过分依赖被动心理,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和分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努力提高自我发展意识,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

2.强化教研理念

“就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言,其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并不完全依赖于自己,还需要藉由其他人的帮助而获得。因此,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不应是教师孤立地进行反思的过程,而应该是以群体合作为背景的成长过程”[3]。教师强化教研理念,对幼儿学习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在幼儿是否获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并从中受益方面,强化幼儿教师的教研理念有助于建立事实、趋势和教研方案的改进。另一方面,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教研方式的有机结合,幼儿教师积极参与园本教研活动,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新的教学体验提高园本教研的效能,从而达到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完善园本教研制度

1.建立两级教研组制度

教育理论与改革的内容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一个缓慢的转化过程。幼儿园应结合本园自身发展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尝试建立难易结合、相互关联的两级教研组制度。其中,一级教研组,主要关注教师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基础课程、游戏课程、特色课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深入、持续的园本教研活动,形成良性循环;二级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重点主要放在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所提倡的最新教学方法等方面。两级教研组制度有助于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整合,进而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设定出“阶梯式”循序渐进的制度标准。

2.多渠道搜集问题

多渠道搜集问题是教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其主要途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业务园长要深入课堂,实地调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发现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将日常搜集到的问题按照内容进行归类分析,确定适宜的研究问题。其次,教师日常的教育笔记、随笔、课例分析等也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来源。业务园长要重视从这一类工作文案中获取问题,从中确定研究主题。最后,建立问题征集平台[4]。在园本教研开始之初,要求每位教师上报本月内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或同伴相互听课中产生的困惑,从中选出个人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业务园长定期根据问题征集的情况,将问题按照研究方式进行归类。

3.组建多元化研究共同体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多方听取他人的意见建议。但是,不少幼儿教师感到相对封闭、单纯的工作环境使得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创造性和丰富性。多元化研究共同体能够为教师搭建起与外界沟通学习的桥梁。比如非正式教师研究共同体的组建,即通过教师之间能力、年龄、学术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自发组建团队。团队可以没有确定的学习时间、讨论议题和方式,一切以动态的形式出现。这类非正式教师研究共同体,为教师们营造出正式学习组织无法替代的学习氛围。再比如构建园际间研究共同体,即区县域内不同幼儿园教师组建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多元化研究共同体更适合教师专业成长需要。

4.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共同探究

园本教研活动设立的主题难度是否适宜,能否激发幼儿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等问题,需要依靠教育专家的实地指导解决。在教研活动中,一方面,专家们可以深入教师中间,与幼儿教师们共同经历和共同探究,对园本教研活动进行及时的纠偏。另一方面,专家们把学前教育的前沿信息带给每位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拉近了教师与专家之间的距离。因此,邀请专家实地指导共同探究是完善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三)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1.建立发展性考评制度

园本教研评价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应建立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考评制度。发展性评价[5]根据教师职业生涯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差异,强调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评价结果不与奖罚挂钩,重视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等相结合的考评,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度,这样既减轻了幼儿教师被动参与教研的心里压力,也有利于教师间形成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氛围,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2.设立激励机制

研究成果的关联意识是教育研究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术素养,这种学术素养的养成一方面有赖于研究者自身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依赖于激励机制的引导。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增强广大幼儿教师成果关联意识的重要措施。幼儿教师作为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也需要重视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在设立激励机制时,要注意处理好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充分挖掘幼儿教师潜力,实现园本教研的纵深可持续发展,进而使更多的幼儿教师从中受益。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27/201112/127838.html.

[2]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婕,朱家雄.研究共同体的构建是园本教研的关键[J].幼儿教育,2005,10.

[4]申毅.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徐君.校本教研: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治本之策”[J].课程 教材 教法,2006,3.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教师教研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