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坐唱”的文学表现形式及音乐艺术特色探微

2013-08-15 00:54张晓霞卢小兵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曲艺宁夏乐器

张晓霞,卢小兵

(1.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710100;2.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宁夏坐唱艺术是独具宁夏地域特色的坐唱类曲艺表演形式,又称“银川说书”,发端于明清之际,主要流传于银川、吴忠、平罗等平原地区,是宁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形式之一。它蕴含着一定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尤其在贴近底层民众和反映市井百态方面的文学性和音乐性上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宁夏川区民俗文化特色。大约在1978年到1981年由民间曲艺传承人徐明智先生挖掘整理并定名“宁夏坐唱”。1978年第一个冠名为宁夏坐唱的曲目《年轻的老汉》问世;1958年郝振民、崔钧、马福海、陈维检等创作的《老汉我爱读毛主席的书》被搬上舞台;1980年徐明智创作的《年轻的老汉》再获自治区第一届文艺评奖一等奖[1];1980年《遇亲人》在天津获得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1997年《百字经》获得文华奖,这也是宁夏首次获此奖项;2004年《塞上古城看新貌》在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得一等奖;2006年《鱼奶奶回家》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2007年《新农村真美气》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曲艺展演中获一等奖[1]。宁夏坐唱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音乐元素、民间故事和演唱形式,直到现在我们在宁夏及其周边地区依然能够欣赏到这种地方曲艺形式。宁夏坐唱不仅有曲艺音乐的一些共性特点,它还体现了浓郁的区域地方特色,具有极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尤其在文学表现形式和音乐艺术特色方面更具独特魅力[2]。

一、“宁夏坐唱”具有贴近底层民众的文学表现形式

“宁夏坐唱短小精悍。一个三弦、一个渔鼓,用着好看,看起来很古。”[3]徐明智先生用坐唱的说词形象地自绘其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宁夏坐唱直接使用宁夏川区方言,形式活泼、语言幽默,内容多为大家熟知的人和事,因此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它是宁夏人生活、情感的反映,表现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侧面,也传递着人们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可以从多角度透视,比如表现对象、形式结构、语言艺术、功能功用等,但最能打动人心的则是流淌于其中的诸种人生情态,并以最具特色的内容构思和乡土语言艺术使当地民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和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

1.“宁夏坐唱”中的文学性内容构思

宁夏坐唱的创作与演唱以浓郁的宁夏方言乡音,真实感人的魅力,活泼的形式、幽默的语言,展示的多为街谈巷议、家喻户晓的内容,能够引发当地民众强烈的思想共鸣和审美遐想,因而拥有很多长期的和固定的知音,并由此成为宁夏独具代表意义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之一。

首先是创作上的求实与创新。民间曲艺传承人徐明智先生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宁夏坐唱剧本的创作上就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创新。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宁夏坐唱剧本《年轻的老汉》,到参加过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的《湖城一景》,以及多次获奖的《白字经》、家喻户晓的《新农村真美气》,每一个剧本都可以说是他认真观察生活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们极其鲜明地弘扬了时代主题、展示了地方风土人情、书写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原貌。其次是内容上的文化审美构思。许多传统意义的宁夏坐唱以及小曲子的剧本,都可以称得上是独具宁夏区域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如:解放后整理的传统段子《风搅雪》、《三子分家》、《抽洋烟》、《马仲英打宁夏》、《孙殿英打宁夏》;新创作的段子《抓郭匪》、《走娘家》、《洋烟鬼显货》;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的段子《年轻的老汉》、《娶儿媳》、《苦恼的爹》、《白字经》、《遇亲人》、《鱼奶奶回家》等。再次是内容上的大众文化理念。宁夏坐唱的本子能够深入基层并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从上世纪大杂院里的尕子(小男孩)丫头(小姑娘)或婆婆妈妈的酸甜苦辣,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新月异、天翻地覆,只要身处其中的普通百姓,就能深刻感受到宁夏坐唱几乎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原汁原味地搬上了舞台。正如徐明智所言:“表情是我身边人脸上的,语气语调也是我耳熟能详的乡音,情节就是邻里琐事。大家听着亲切,觉得像是在听自家的故事。”[3]

2.“宁夏坐唱”中的乡土性语言特点

首先,宁夏坐唱的乡土性语言特点突出于方言性上。其实,音乐语言类民间艺术形式作为一个地区或某一地方特色性的文化存在,其语言可以说是区分不同类型的一个主要指标因素。流传于上世纪60年代一位民间艺人口中的“小曲子”段子很有意思:“下了西门老桥坡,迎面看见两口锅,排水三担多,下米十三颗,拣(方言指“取”“拿”或“要”的意思)了个饼子纸样薄。”[4]曲中描写解放前粥厂赈济灾民的悲惨景象。民间艺人夏花花的唱词,比如“缝纫机要锁边的(多功能的),自行车要冒烟的(意指摩托车),手表要带星期天的(有日历)。”[4]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家庭生活设施设备的普遍性期待,当然也包括年轻姑娘心中嫁妆的目标定位。这些街边的段子,经常把听众逗得哈哈大笑或前仰后合,人们总是很佩服那些老艺人能结合当时的生活实际,自编自唱自演。当地的方言土语是宁夏坐唱吸引观众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地方言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还有语汇词汇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难怅、迭办、路数、不上串、泼烦地、日厌死了、弯嫌死了、在孬点呢、疼怂、贱怂、好是嗲、喧呢么、咋可呢?”等等[4]。其次,宁夏坐唱的词句惯用比兴手法。比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宁夏坐唱”和“山花儿”等民间艺术形式也体现了这一传统,如:“麦田开了个指甲(子)花,咋能旁人不夸自己夸。”[4]前句为纯粹的兴。再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教育改革掀高潮。”[4]这句则兴中亦含比,以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生长状态来比兴教育改革的如火如荼,这些比兴手法是许多民间艺术形式的共同特点,兴起之物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麦田”、“指甲花”、“芝麻”等等。这也正是宁夏坐唱区别于其他地方曲艺曲种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宁夏坐唱的唱词结构比较独特。宁夏坐唱的唱词结构相对比较自由,有的非常类似陕北信天游的结构,一般是两句为一体,每句字数为七字到九字;有的又非常类似宁夏山花儿,有三句、四句和多句体结构,每句字数为两、三字到八、九字不等,比较松散、自由;比如:“缝纫机要锁边的,自行车要冒烟的,手表要带星期天的。”在实际的歌唱中,会依据情感或音节的需要加入衬词。又如:“麦田开了个指甲(子)花,咋能旁人不夸自己夸。”但结构是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也会像陕北信天游和宁夏山花儿一样,在实际演唱过程中加入的一些衬词,有表达语气的,有表示人称的,也有加入衬句的,形式多样。

由此可见,宁夏坐唱的唱词有上下两句相对应的,也有三句、四句和多句体结构,而且每句字数从两、三字到八、九字不等。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更多地体现了浓郁的原始乡土性语言特色。

二、“宁夏坐唱”反映市井百态的表演艺术特色

宁夏坐唱体现了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学韵味,当然地方音乐的特色也是必不可少的。宁夏坐唱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体察,诙谐中不乏深刻的反思,欢笑中流露出难以言表的无奈。均体现出质朴真挚的人生感悟与思想情感,在看似随心所欲、酣畅淋漓的表演中表达内心的各种感受,或欣喜,或愤怒,或哀伤,或快乐,诸种情感皆透过最具市井风味的演绎方式释放了出来[5]。宁夏坐唱的音乐性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比如表演形式、乐器使用、唱词运用、音乐特征等多方面,在此主要选择讨论宁夏坐唱的表演形式、乐器使用和音乐特征。

1.“宁夏坐唱”的表演形式

通常宁夏坐唱表演是二人合演,取坐姿,一人操三弦边伴奏边说唱,为主要表演者,另一人左手执渔鼓和撞铃,右手击打渔鼓帮腔。表演时形成类似逗哏和捧哏的关系。在表演形式上,首先,是对二人搭档的革新。2000年以来,徐明智尝试着改变一直是两人坐着说唱的形式,并于2003年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他的搭档由男演员换成了能唱、能舞的女演员渠爱君。其次,是多人艺术组合。宁夏坐唱从2人发展到12人,让助演也舞起来,唱起来,同时加强了音乐部分的支撑作用。如《西部放歌》中,加入宁夏花儿音乐做伴奏、女声普通话说唱、演员行走演唱、女子助演伴舞,表演形式活泼、明快,极具现代感。再如《笑子》则设计为两位演员坐唱、四位演员站立说唱的新形式,并加大表演的动作和表情,使其更富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形式的互相渗透,宁夏坐唱的表演形式发生变化也在情理之中,比如以组合的形式出现在舞台上,在音乐上既有传统曲牌的特点,又加入一些流行音乐元素,可能更具观赏性。表演形式的创新,体现了其极强的适应性和舞台表演的潜在价值。

2.“宁夏坐唱”的乐器使用

在乐器方面,“一个三弦、一个渔鼓和简板”是宁夏坐唱传统所需要的乐器。除了北方说唱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器三弦,徐明智在宁夏坐唱中借用了夏花花的撞铃,数花的简板。经他改造的乐器,撞铃放置在简板上,方便又实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徐明智在摸索融入新的表现元素以打动观众。他尝试着在宁夏坐唱中加入一些现代乐器,局部节奏使用摇滚手法,同时借鉴一些现代表现手段,不断增强它的创新力和吸引力。

徐明智认为:“宁夏坐唱发展到今天,应该随着现在观众的欣赏水平、欣赏角度变化,它需要改革。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就没有发展。”[3]有创新才能有生命力。因此,在乐器的使用上,宁夏坐唱也将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而采用或增删必要的民间乐器,甚至包括现代乐器。当然,对于新生的民间艺术形式而言,宁夏坐唱使用任何乐器均符合发展中的民间艺术形式所具备的特点和需求,更何况传统京剧尚有乐队改良的先例,在这一点上的确值得我们期待。

3.“宁夏坐唱”的音乐特征

宁夏坐唱的曲调源于宁夏说书、宁夏小曲和宁夏清曲等民间曲艺音乐。首先,十分注重对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宁夏坐唱吸收宁夏小曲的许多曲调,采用的主要曲调有 “打宁夏调”、“数花调”等。宁夏小曲子就是宁夏独有的曲种。当年宁夏民间艺人夏花花演唱的就是宁夏小曲子,包括《风搅雪》、《三子分家》、《抽洋烟》等;其次,音乐方面不断注入现代元素。在吸收宁夏小曲子的同时,借用西北花儿以丰富音乐元素,增加摇滚乐、现代音乐的元素,借用Rap等现代艺术形式,使其更有现代感,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乐意接受。

综上所述,宁夏坐唱作为流传于宁夏平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在文学性和音乐性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贴近底层民众和反映市井百态方面的优秀民间艺术奇葩,也是岁月传承于宁夏地区的宝贵的民俗财富。那么,如何在生产性保护和活态传承的同时努力挖掘其艺术生命力和想象力,是所有音乐工作者必须正视的课题。

[1]张爽.宁夏曲艺简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9.

[2]张爽.宁夏曲艺的现状与发展,宁夏文化艺术研究集锦[C].2007.

[3]卢小兵.宁夏坐唱艺术传承的困境与对策探究[J].大舞台,2012(11).

[4]李丽娟.文化事业的管理与发展,宁夏文化艺术研究集锦[C].2007.

[5]卢小兵.“宁夏山花儿”的文学表现形式及音乐性[J].作家,2012(12).

猜你喜欢
曲艺宁夏乐器
学乐器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宁夏
乐器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宁夏煤电博弈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