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昆明 650500)
私人办学的传统在我国早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开办私学。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有私立高等学校89所,占当时所有高等院校的39%。在1952年至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政府接管了所有私立高等院校,形成了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而政府单一办学无力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在这种背景之下,沉寂多年的民办高等教育再次登上了历史舞台。目前,民办教育已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形成了三足鼎立,但从民办高等教育的内部发展来看,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队伍建设便是其中之一。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多是向社会招聘的离退休教师或新毕业的青年教师。其档案、工资、职称等均与民办高校无牵连,导致教师来去自由。由于民办高校缺乏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稳定民心的保障制度,许多教师很难在民办高校长期执教,一旦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造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根据对“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80%的民办高校专职教师人数较少或没有专职教师,专兼职教师比例严重失衡。当与本职工作发生冲突时,兼职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本职工作,导致所承担的民办高校教学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现在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教师队伍建设的理念,由于聘任的公立高校退休教师一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和业务能力很强,这就使民办高校产生一种高枕无忧的错觉,认为只要对这些教师委以重任,充分挖掘其潜力即可,缺少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这必定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后患。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退休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这些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知识结构陈旧,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的含量低,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几十年的经验使他们在思想上形成一种特有的思维定势,较难接受新生事物,加上人生已过半百,事业上已无更多追求,创造热情逐步消失,开拓精神明显不足。在教学上,仍然沿用几十年惯有的教学方法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致使知识结构陈旧和教学气氛沉闷。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的一项艰巨任务,要经过较长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实现,最根本的是资金投入问题,就是说要倾其财力用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并不是要把教师固定在本单位,而是要建设稳固地服务于本单位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决定教师队伍的规模、层次、水平,投入多大份额则要根据学校经济实力来决定,一般说来,应占学校总收入的50%以上,不然民办大学就会成为大楼的代名词,难以留住教师,更没有大师。此外,还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如教师任用、职务聘任、编制管理、教师考核、津贴分配等,实行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以制度管人,加强学校教师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民办高校缺乏专职教师,这是事实,而民办高校又确有教师或有很好的教师在上课,这也是事实。在师资上,民办高校其实不是真正的缺乏,恰恰是真正的“富有”,那就是社会为之提供了不竭的教师资源,只要民办高校把握好调配资源的杠杆,吃透相关政策,就能充分挖掘出社会师资的金矿。所谓常任教师,就是能够长时间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包括人事关系隶属于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包括人事关系不在学校但能长期兼职的校外教师。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能胜任并有时间从事教学工作,都可以成为常任教师,这支教师队伍是动态的、开放的。因此,只要头脑里有常任教师的观念,实践中建立一支常任教师队伍,形成常任教师的管理机制,就为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根据民办高校实际情况,教师专兼职结合是解决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有利途径。在实践中,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与市场息息相关,这给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被动,倘若每个专业都设置专职教师,当市场不需要这些专业时,专职教师的去路难以解决。而且专职教师队伍过于庞大,必然增加教育成本,不利于民办高校的生存。虽然兼职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一群体难以成为学校固定的文化力量。如果民办高校全是兼职教师,教师来去自由,频繁更换教师也不利于教学的正常开展。对民办高校而言,专职教师是其中坚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事关民办高校的稳定。民办高校应根据学生规模和学校发展规划确定专职教师比例,一般来说应不低于50%。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可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学科或专业为单位组建教研组,其人数视学生数而定,每组3人左右,做到专业主干课由专职教师讲授。第二步,对学校有发展前途的专业,组建教研室,做到70%左右的课程由专职教师讲授。第三步,引导教师重视科研,对其进行培训与考核相结合,让教师成为教书好手和科研能手,以形成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民办高校可设立区域性教师培训机构,或委托高校开展教师培训或进修。学校管理者要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划出专项经费,以保障教师培训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师培训模式,积极向各界筹措资金和鼓励教师自主争取科研经费,为教师开展科研、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参观、考察、访问等创造条件。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培养创造型教师,激发教师自身具有的潜力。根据教师知识结构和特点,采取集体培训与自我提高、校内培训与校外进修以及专家指导等多种方式,让教师最大程度获得前沿学科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在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期间,学校应做出规定,保证教师的工资、资金、福利待遇不变,使其能专心学习。
教师是民办高校的灵魂所在,民办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系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因此,学校一定要认真研究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种种机制,要意识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1]刘海涛.建立常任教师队伍,构筑动态管理体系——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民办教育研究,2004(10).
[2]刘少林.民办高校的崛起之路:创建教师队伍新机制[J].民办教育研究,2004(1).
[3]董弋芬.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