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与隐喻的关联

2013-08-15 00:54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多义词多义义项

李 恬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若干要素之一,与人们的认知、思维紧密相连,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语义系统。一词多义在词汇中是经常存在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满足人们不断认知的可行有效的方式。每个词汇的各种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随意的,而是通过即定的语义引涵机制扩展而成的。胡壮麟曾经指出:“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新鲜感得益于隐喻的创造。”[1]52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思维模式,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重要性理据。

一、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是指通过人类认知手段把单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2]36。一个词在被人类发明并运用之初,通常是单义的,只用来表示特定的事物、现象或者行为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各种新鲜事物、观念层出不穷。为了阐释新事物,展开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人们通常会借用已有的词汇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思,从而增强原有词汇的表达力。比如英语中用infancy(摇篮)代指事物发展初期,其用法一旦被语言使用者接受,就引申成为该词的一个新义项,该词就成了一个多义词。

一词多义的各种意义之间是相通的,其相通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串联式(linking),二是放射式 (radiating)。所谓串联式是指从一个意义产生第二个意义,然后丢掉第一个意义,直接由第二个意义再产生第三个意义,以此类推;所谓放射式是指由一个意义为中心而演变的,从而派生出的各个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彼此独立的[3]112。串联式的词义扩展方式,如汉语中的“习”最初的意义是“鸟数飞”,后来引申为“温习”,因为温习是多次反复的行为,再后来引申为“习惯”,因为习惯是多次反复的行为所形成的[3]112,这里词义呈线状扩展。放射式的词义扩展方式,如英语中head的中心意义是“身体的头部”,它的引申义有“头脑”、“首领”、“源头”等。单个词在词义产生变化时 ,有时可能两种方式并存,比如英语中的board,在它的多个义项中,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桌子”再到“董事会”是串联式词义的扩展方式;从“一块木制的平板”到“床板”、“黑板”、“布告牌”等为放射式的词义扩展方式。

二、一词多义产生的理据

语言是一种关系到人们生活各方面的社会现象,它的变化发展,势必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下面从省力原则、语言交际、人类认知三方面探寻一词多义的理据。

1.经济性动因。词汇的发展受语言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的扩展表现在各个方面,而词义的变化通常指的是词义的演变和新义的产生,后者因其简单便捷成为词汇意义扩展的主要形式。用旧词表达新义或旧词组合成新词,表现出新的意义,体现了人们行为的基本原则——省力原则或经济原则。

2.交际动因。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人类极其重要的交际手段,因此语言的发展是为了适应交际的不同需求。不同时代的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语言的发展因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电脑网络词汇:如,window(视窗),surfing(网上冲浪)等。这些词汇都是旧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特定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但符合语言经济原则,而且符合交际原则。

3.认知动因。认知是语言历时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语言不可能发展。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人的思维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隐喻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类提升了抽象事物的能力,从而促进了语言和词汇的发展。

三、一词多义与隐喻认知的关系

隐喻理论发展初期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格。1988年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由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其本质是认知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1)创造新的意义;(2)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4]。隐喻涉及的是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关系,一个是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一个是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5]112,前者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后者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隐喻就是把词语在始源域的各个部分特征“映射”到目的域中,通过始源域的结构来构建和理解目标域,将谈论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

根据Lakoff的观点,隐喻的本质就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找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实现两个认知域之问的映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对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2]106。例如 :Life is a long cure.“曲线 ”在几何上是一种有很多曲折的形状,把“曲线”映射到“人生”上,说明“人生”也是坎坷曲折的。

王文斌指出[6]13,若单个词具有多义性,这通常是词义发生了变化,而词义发生变化的原因,大部分情况是由于隐喻的作用。因此隐喻对于多义词的形成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词语产生之后,人类借用隐喻的手段使其基本意义不断延伸,其中的一些隐喻义被社会所接受后,便会固定下来;与此同时,在隐喻义的基础上再不断引申出新的隐喻义,一词多义现象也就得以发展。

从多义词的同义项的相关性可以看出,词汇获得新义是由人们的认知建构而获得的,那么单个词的多项意义通常就是以具有隐喻的方式相互关联的。比如,“sponge(海绵)”的基本含义是“一种海洋动物”,借助人们的隐喻认知思维后,现在的“sponge”一词被赋予了“吸水性强的材料”、“像海绵一样吸收量大的东西”、“大量饮酒的人”等更多的引申意义。“crane(鹤)”的基本含义是“large bird with long legs,neck and beak”,后来指“起重机”。

这种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也存在于形容词中,例如,“cold”由基本意义“having a lower than usual temperature;having a temperature lower than the human body”到泛指“seeming to lack warmth(光线、颜色、食物、饮料等)冷的,再到“冷漠的;不友好的”、“(路径等)不易发现的”、“真实的、客观的”等相对抽象的概念。cold在英语和汉语中有语义对等的表达,如to pure cold water泼冷水,the cold messiahs voice冷言冷语,a cold sweat一身冷汗,cold war冷战,a cold-blooded killer冷血杀手,表达了人们认知世界的共性。汉语中的“冷宫”和“冷板凳”在英语中没有语义对等的表达,但也说明“冷”的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只是由于自然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英汉认知角度的不同。

以动词为例来说明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隐喻关联。再看“smell”一词,其基本意思是“用鼻子闻”,还有“觉察出”的意思,这个隐喻义项是以人们的身体经验为基础的,因为人们用鼻子闻到了气味后,基本上能辨别出气味来自哪里或是什么东西发出的气味,“觉察 ”这个意义由此衍生。例如 ,The reporter began to smell a good story(记者觉察到一则精彩的报道材料)。“taste”一词在句中也拥有引申意义:She has a good taste for music.(她对音乐有很好的鉴赏力)。从taste的基本意义“尝”出发,加上身体的经验和客观知识,可以发现句中的taste与其基本意义的特征相似性,即隐喻关联。

四、结语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产物。多义词不仅仅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更是隐喻认知的产物。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成了词汇的发展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现象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一个词的意义不是单独的一个点,而是多个义项构成的一个平面,是交叉相连的,而且各个词义在合适的上下文当中理解起来相当容易。这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创造性原则,因为许多词在获得新的意义的同时,仍然相应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意义。这样,在词汇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表达的意义范围却扩展了。

[1] 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4):50-57.

[2]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 谢之君.隐喻认知功能探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王文斌.隐喻性词义的生成和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13-17.

猜你喜欢
多义词多义义项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浅议多义词在语境中的隐喻认知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锦瑟》赏析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Enhanced Precision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
多义词研究的崭新视角*——Е. B. Пa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