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鲜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二语习得中对语言迁移现象的研究有着很长的历史,这一研究被认为是一个中心领域。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关语言迁移的各种观点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迁移”这一术语的使用可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那时Whitney首次使用这一术语指代跨语言影响。然而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术语才在语言学家中流行开来。Fries和Lado把这一术语引进到二语学习的领域中。“迁移”这个概念可以去行为主义者的学习框架中理解。学习第二语言被假设为是第一语言“习惯”取代第二语言的过程。根据行为主义理论,习得的主要障碍是先前知识的干扰。“干扰”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任何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来自第一语言的影响,并对正迁移和负迁移作了区分。因此,二语习得中的错误被解释为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然而,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新的语言学理论的流行及实证研究的发展,语言习得的假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语言迁移的观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错误分析研究证明,大部分学习者的错误不是第一语言迁移的结果,而是第一和第二语言习得中“发展过程”的证据。所以,一些学者声称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迁移的重要性受到更多关注。Odlin在其书《语言迁移》中声明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迁移可以进一步这样理解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它与其他因素,如语言共性、社会因素和个体差异一起起作用,是相互配合的心理过程。
句法迁移的研究很久以来一直颇具争议,然而一些学者展示出了许多在学习某些句法结构时的迁移证明,如词序、否定和关系从句等。其他学者由于受普遍解释的影响,否定句法迁移的存在。基于迁移文献的研究成果,论文做了一项在句法层面上的迁移研究。
定义“语言迁移”就像解释这一现象一样具有争议。Corder质疑“迁移”的使用,因其过去与行为主义理论相联系,他更喜欢使用“母语的作用”。Kellerman建议,这一术语应限制在“导致由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成分合并的那些过程”。
除了这些批评,“语言迁移”仍然被许多学者使用,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常被引用的一个定义是由Odlin提供的“工作定义”:迁移是由目的语和以前习得的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相似处和不同处所导致的影响。
从这一概念可以很容易看出,迁移可以是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干扰或者“依赖母语”的问题,它也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母语影响的问题,因为其他已经习得的语言也会起作用。例如,在学习第三语言时,第一和第二语言都可以起作用。尽管Odlin强调这仅仅是一个工作定义,在这一概念中,存在有问题的术语如“影响”,在语言迁移的研究中,学者们趋向于使用这一定义。
由于该次研究强调的是汉语对英语学习在结构上的影响,此篇论文根据Ellis的理解定义迁移。它指的是第一语言特征合并到学习者试图建立的第二语言体系中。在这个定义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影响得到了强调。
从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迁移可以分为语音迁移、词汇迁移、语篇迁移、句法迁移等。根据语言类型学,所有的语言在某些方面都是普遍的。例如,它们都有自己的肯定、否定、疑问形式,还有一些关系句子表达,它们都可以实现交流的任务。从另一观点看,就具体的结构和形式而言,它们都是不同的,汉语和英语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该篇论文着重就词序、否定、附加问句,疑问句和关系从句进行句法分析。接下来的部分会给出更多关于句法迁移的细节。
1.行为主义学习观点里的迁移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语言的观点从总体上才起源于习得理论。心理学的主要派别行为主义理论在这一时期传播了大部分的语言讨论。行为主义习得理论中有两个突出的概念:一个是“习惯”,另一个是“错误”。根据行为主义习得理论,语言习得就像其他任何学习一样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所以,在二语习得中提到了旧习惯阻碍新习惯的学习,以致从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发生了迁移。行为主义者习得理论预测到第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会产生困难,因而导致错误,而它们之间的相似处会促使习得较快较易。
2.对比分析假设
为了识别错误区域,发展了一种叫做对比分析假设的过程。这一理论坚信,通过建立学习者第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者将会面临的问题是可能的。正如对比分析的先驱之一Lado于1957年在他的《跨文化语言学》书中阐明:
我们假设接触一门外语的学生将会发现这门外语的一些特征十分容易,而其他特征则相当困难。那些与他母语相似的成分对他而言很简单,而与母语有差异的那些成分对他而言很难。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外语和母语做出对比,将会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并为教授他们提出一些帮助。
回顾了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以后,句法迁移将成为研究的主要焦点而被讨论。句法迁移长期以来是有争议的。一方面,研究显示出句法迁移的证据比发音和词汇迁移的证据要少得多。一些研究者甚至声称特定的句法结构,如词序在二语习得中不会从第一语言迁移到目的语。另一方面,对关系从句、词序和否定的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的迁移证据。在接下来的部分,五种句法结构迁移的证据将会得到讨论。
1.陈述句中的词序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出现了许多学习者词序结构的研究。二语词序的研究很有用,它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迁移,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篇、句法类型学和其他可以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所以语言教学可以从句法层面得到促进和提高。Odlin&Greenberg认为,绝大部分人类语言有自己的基本词序,如SVO(主谓宾)、SOV(主宾谓)或者VSO(谓主宾)。英语通常采用主谓宾这样的词序,而汉语通常根据句子意思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所以汉语的词序更加灵活多样。例如,英语句子He has finished his work.而在汉语中可以用三种不同的词序来表达这个句子:
(1)他完成工作了。(主谓宾)
(2)他把工作完成了。(主宾谓)
(3)工作,他完成了。(宾主谓)
这一例证表明,英汉的词序存在差异。相对而言,英语的词序僵硬,陈述句中只有主谓宾的结构;而汉语的句法结构更灵活,如主谓宾、主宾谓及宾主谓。
2.否定
(1)助动词/情态动词-NOT-主要动词
They have no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yet.
I will not make the same mistake any more.
(2)系动词be-NOT
She is not an outgoing girl.
(3)情态动词do-NOT
He does not have money in his pocket.
汉语总是采用不同于英语的形式。否定标志通常置于动词之前:(主语-NOT-动词)。
(1)他不工作。He does not work.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ongolian Folk Songs Published
(2)他不愿意帮助我。He is not willing to help me.
汉语的否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由句意所决定。置于动词之前的否定结构使用很频繁。当句子中包含副词时,否定的位置很灵活。采用置于副词之前的否定或者置于副词之后的否定也取决于语境。如果否定包含在副词里,常采用置于副词之后的否定。如果副词包含在否定里,则采用置于副词之前的否定。
a.我今天不去上学了。(置于副词之后的否定)
b.她不会详细的阐述。(置于副词之前的否定)
c.他不能去听音乐会了。(置于助动词之前的否定)
d.我能不回答你么?(置于助动词之后的否定)
e.他不能不去。(双重否定)
就否定的位置而言,汉语通常采用置于动词之前的否定结构,而英语通常使用置于动词之后的结构。
3.疑问句
英语的疑问句由疑问词,如 what、who、where、when等和其他成分构成。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结构如下:
(1)WH-替换是用来替代与wh-替换相对应的句子结构。
(2)WH-前置就是把wh-短语置于句首。
(3)Do-support是把助动词“do”插入句子中来实现功能的。
(4)Verb-sub inversion(主谓倒装)是把主语和情态动词的位置颠倒。
选取以下例子进行阐释:
a. Who is going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wh-word 替换主语)
b. What is he talking about?(wh-word 替换宾语)
c. Where have you been recently?(wh-word 替换地点状语)
d.When will you finish your college education?(wh-word 替换时间状语)
e.Why did you arrive so late?(wh-word替换原因状语)
从以上例证我们得知,当wh-word被用来替代句子成分时,整个句子的词序将会发生变化,而wh-word用来替代句子主语时除外。在接下来的例证中,句子结构没有变化,其与汉语句子结构相似。以下是一些对应的汉语例子:
a.谁要来处理这个问题?(替换主语)
b.他在谈论什么?(替换宾语)
c.你最近去哪了?(替换地点状语)
d.你什么时侯完成大学教育?(替换时间状语)
e.为什么你来这么晚?(替换原因状语)
对于最后一个句子,“为什么”被用来修饰整个句子,所以位置比较灵活。
4.附加疑问句
英语和汉语附加疑问句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涉及回答such问句的方式。一个附加疑问句包括两个可确认的部分:逗号右边的部分,叫附加;逗号左边的部分,叫主句。对附加形式的限制,附加形式和主句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什么,以及是否有其他特征可以识别附加疑问句等给予了很多关注。在附加形式或主句中存在句子否定是可能的,然而在附加形式和主句中同时出现否定是不可能的。而汉语中句子否定可以存在于附加形式中或主句中,也可同时出现在两者中。英语中,附加形式和主句之间至多可以有一例否定。附加形式与主句的形式相关。附加里的谓语成分与主句的相同。对于这一部分,英汉没有显著差异。附加里必须有一个代词与主句的主语在性别、数和人称上保持一致。对于这一点,汉语更加灵活。它可以存在于与主句一致的那个代词中,也可以忽略那个代词。例如,以下可接受性判断的分配被大多数讲英语的人保持。
a.Mr.Zhang is not a doctor,is he?
b.Mr.Zhang is a doctor,is he?
c.Mr.Zhang is a doctor,isn't he?
d.Mr.Zhang is not a doctor,isn't he?
例子b和d不可接受,因为在句子中有两个否定。而a和c是可接受的,因为在每个句子中只有一例否定。在汉语句子中,情况截然不同。
a.张先生不是个医生,是吗?
b.张先生是个医生,是吗?
c.张先生是个医生,不是吗?
d.张先生不是个医生,不是吗?
在汉语中,例子a、b、c、d全都是合理的。否定可以存在于附加形式或主句中,或者同时存在于两者中。在汉语中,它没有违反句法规则,也不会导致歧义。汉语比英语句子中否定的使用更加灵活。
第二点应该注意的是,附加的形式应该和主句保持一致。这儿有一例:You can fulfill your task by ten o’clock,can’tyou?在汉语中,它可以这样表达:你在十点前能够完成任务,是么?
在汉语句子中,附加里的谓语成分可以不和主句中的相同。没有如此的句法规则来限制附加疑问句中谓语成分的选择。即使主句和附加成分中两个谓语成分不相同,也不会产生歧义或误解。
第三点值得注意的是,汉语和英语句子的差异更加突出。在英语中,附加中必须有一个代词并且与主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一致”指的是代词和句子主语有相同的性别、数和人称。然而,在汉语中没有这样的限制,代词可以存在于附加疑问句中,也可以被删除,它取决于语境和说话者的意图。如果代词存在,它应该与主句中的保持一致。举例如下:
Miss.Gao is a nurse,isn’t she?
高小姐是个护士,她不是么?
或:高小姐是个护士,不是么?
这些是一致性支配汉语和英语中的附加疑问句。以上对附加疑问句的分析相对比较简单,它只试图解释这种结构最显著的部分。一般而言,汉语中的附加问句结构比英语的灵活得多。
5.关系从句
关系从句是一个很恰当的点,以此可以对复杂的句法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就像状语从句修饰动词一样,关系从句是一个独立的从句。考虑到它的形容词功能,关系从句修饰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而且几乎总是紧随在那个名词或代词之后。就其功能而言,一个关系从句就像一个形容词,它是名词的修饰语。在许多例子中,可以把一个带有形容词的短语改写成带有关系从句的短语。差别在于:英语的关系从句是后置定语,而汉语的关系从句是前置定语,它可以通过在定语形容词或更复杂的从句前添加“的”来形成。而在英语中使用的关系代词却截然不同,如who、which、where等,选择哪一个取决于语境和这一代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英语和汉语句子中关系从句的位置也是大不相同的。众所周知,多数学生对涉及关系从句这样的复杂英语句子存在诸多问题。创造“仿造词”是解决这种问题常采取的策略。以下是两个英语句子中关系从句的例子:
1.The man who has a positive attitude in life is alwayshappy.
2.Neighbors are persons who live too near and visit toooften.
关系从句回答“哪一种”或“哪种类型”的问题。哪种人?“拥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哪种类型的人?“住得非常近而且经常来往的一些人”。从形式上看,关系从句是一个带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从句和完整的句子唯一不同之处就是引导词、关系代词,它有先行词,即它用来指代和替代的名词。
支配关系代词的基本特征有三种(1)关系代词重命名在名词短语中出现的中心词。在上例中,man是第一句话的先行词。(2)关系代词在自己的从句中占据句子位置;在上例中,who占据主语的位置。(3)关系代词引导从句。不管它占据什么位置,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将导致英语语言学习中错误的发生。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英语和汉语在涉及词序、否定、疑问、附加疑问及关系从句的句法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根据行为主义理论,当两种语言形式相互间存在很大差异时,将会发生负迁移,因而导致错误的发生,尤其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说。语言迁移中的对比分析假设同样告诉我们,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存在差异时,第一语言的知识将会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换句话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一语言的迁移将会是负迁移。当两种语言具有相似的形式时,将会发生正迁移。所以,在涉及到相同的基本词序主宾谓时,学生可能会正迁移;反之,将发生负迁移。两种语言都有不同的否定位置,也有不同的安排疑问和附加疑问的方式,所以通常会发生负迁移。从该篇论文的实例看,在涉及诸如词序、否定、疑问、附加疑问和关系从句的句法方面,学生会由于负迁移而产生错误。所以,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这些方面,通过预测基于对比分析假设的错误来纠正学生的负迁移。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语言迁移的研究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里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话题。该篇论文对语言迁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继而对语言迁移的概念和分类进行讨论。对行为主义理论和对比分析假设进行阐释后,使用了五类句法结构来找出英汉的句法差异。从这些对比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般而言,汉语句法结构比英语更加灵活。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2]Larsen-Freeman D,Long M.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Odlin T.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Zhu Yanju.A Study of Syntactic Transfer in English Learning of Chinese Students[D].Ji Lin University,2007.
[5]愈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04.
[6]寥菲.SLA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
[7]司晓蓉.浅析母语迁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D].燕山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