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势语与误解的关系研究

2013-08-15 00:43王晓卉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王晓卉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5)

当今世界上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在跨文化中,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类的交际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交际通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意图、行动等,而非语言交际常用来表达人们的潜在意识和真实感情。“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交往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1]

身势语是非语言行为的主要组成部分。身势语又称形体语言,指人们利用姿态、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的非言语行为。“身势语的专门术语为kinesics,意为‘人体动作学’。该学科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著名人类学家R.L.Birdwhistell博士为代表。他指出,人体各部位的运动肌之动作、器官等都可以表达和交流信息、感情、态度,而且这些机制往往起到言语所达不到的效果。”[2]误解是指对语用意义没有作全面、准确的理解,即听话人所理解的意义与说话人在话语中所寄寓的意义不一致,是一种无意中的信息传递。误解可以由语言交际产生,也会源自非语言交际。

一、身势语与误解

“体态语(身势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3]身势语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等,本身具有民族特点,是复杂多变的。身势语的功能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强调和替代,与有声语言相互依赖、同时存在,在多数情况下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当二者不一致时,就必须通过语境来猜测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任何身势语都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下去利用、理解,否则就会容易造成误解。

有的身势语具有全世界的共性,如悲伤时都会哭,高兴时都会笑。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许多身势语的意义具有差异性,甚至完全不同。例如:竖大拇指在某些英语国家表示想要搭车,而在中国表示赞赏的意思,在非洲则表示特别尊敬,在日本则表达为“老爷子”的意思。再比如,表示不知道、为难或无可奈何等含义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摇头或摆手或一脸苦笑,西方人的习惯则是耸耸肩,摊开双手。每一个动作后面都有其文化背景和民族性,而且是代代相传的,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方的文化背景,在使用身势语来表达某一意思时,要注意对方对这一身势语的认知程度,以免引起误解,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评判,也要从对方的角度来理解其身势语。

(一)面部表情与误解

面部表情是最常见的身势语,每天我们会见到各种不同的表情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感情。以“笑”为例,不管在什么国家,见面一般是笑脸相迎,还要配以语言或手势。但是,笑的表情有很多种,如中国含有“笑”字的词就有二十多个,如苦笑、惨笑、谄笑、冷笑、微笑、大笑、讥笑等。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感情表达过于含蓄,喜怒哀乐常常不外露,即使家里发生了不幸也不会对客人表现出来,照样笑脸相迎。西方人对此很不解。对他们来说,是否高兴,表情都挂在脸上,不会为迎合对方而掩饰自己。中国人会觉得他们表现得太直接,而西方人觉得中国人不可捉摸,表里不一。西方人如美国人,面部表情比较丰富,他们更注重面部表情与对方的感情呼应以及与谈话内容配合。

中国人的微笑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感到不可思议。经常会有西方人抱怨说中国人的微笑与交际场合不符。比如,西方人对中国人讲述不愉快的事时,希望得到同情,没想到中国人摆出一副微笑模样,他们感到中国人有些不近人情。其实这是误解。他们不了解,中国人的微笑可以有很多种含义,可以表示接受对方的好意,表示赞赏、同意、无法言说、尴尬、回避等含义。因为含义丰富,具体到当时的情景中,微笑表示的意思要根据语境来确定。中国人有“和为贵”的思想观念,讲究和谐、一团和气,先以笑脸相迎,然后再就事论事。而西方人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言行和心理活动都是一致的,感情外露,很直接,不会拐弯抹角。

在有些场合,中西差异较大,如在剧场中,西方人表现得相当绅士,坐姿端正,目不斜视,如同进入教堂,表情非常严肃认真,即使不喜欢此节目,也会保持安静,正襟危坐,坚持到最后。但在中国人认为应该很正式的场合如课堂上和工作场合又是放松随便的。这跟中国人的习惯差别很大,所以也是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在剧场里感到乏味时,中国观众会窃窃私语,还会进进出出,买吃买喝,甚至提前退场,不太顾及演员的感受。但在课堂上,中国人又会遵守课堂纪律,表情认真,尊重教师,不会随意离开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也是严肃认真的。这些不同的习俗没有对错之分、好坏之分,只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造就了不一样的身势语、不一样的风俗。在与西方人交往时,尽量考虑他们的感受,了解他们的肢体语言,当然也应该多给他们介绍中国的身势语,否则会引起他们的误解。

(二)眼神与误解

中国人多年来接受的教育是对客人以礼相待,与别人谈话时不要直视对方的眼睛,要多听少说,否则就被认为是不礼貌。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目光交流时间长而且更为频繁,他们认为缺乏目光交流就是缺乏诚意、为人不诚实或者逃避推脱,也可能表示羞怯。在跨文化交际中,西方人会为中国人避开目光接触而反感、误解,认为中国人表情羞羞答答、目光躲躲闪闪,不够诚实与坦率;中国人却感到西方人在交谈中,总爱盯着人看,认为有失礼貌。其实,这些也是误解。不同的文化带来不同的习俗。现在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交流越来越多,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些都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误解了对方。有了这些认知,彼此都能更理解和宽容,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

西方人在演讲过程中会有很多肢体动作,他们会在听众面前不停地走动,表情激动、挥动手臂,以此加强感染力,眼睛也会扫视会场,听众会以目光相迎,表示他们一直在认真听讲。而中国人听报告时很少与报告人目光接触,西方报告人就会误以为中国观众不愿意听报告,或是蔑视报告人。如果听完了报告听众又不积极提问,他们会加深误解,认为听众对他的报告不感兴趣、不屑于提问。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中国教师习惯了学生上课缺乏目光接触且反应不积极、很少提问题等现象,可是外教不了解这些,认为学生上课不愿意与教师目光频繁交流,一言不发,说明对自己的课没兴趣,甚至还会认为是对自己的蔑视。其实所有这些误解背后的原因都是文化差异以及不同的价值观造成的。

在中国很多地方有围观现象,西方人认为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对此极为反感。这其实依然是误解。中国人对这件事很淡然,认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方式,但是西方人会认为这是让被围观者在公众面前出丑,是一种羞辱。

综上所述,中西方人在交际中之所以出现误解,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不同的身势语,经过代代传承就有它们在本文化中存在的合理性、可接受性及适应性。现在,中西方都有这种共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误解要及时与对方沟通,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误会,促进和谐。

(三)姿势与误解

姿势指的是身体呈现的样子,人类姿势有一千多种。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是在长辈和上级面前,姿势要端正,面带尊敬,不能松松垮垮,心不在焉,这是不敬。西方国家对姿势没有严格的要求,比较随性,站姿、坐姿比较随便,美国人最为突出,如讲课的时候可以坐到讲台上,学生在教师面前比较自在,老板在自己的办公室可以将双脚放在桌子上。中国学生在教师面前毕恭毕敬,站姿、坐姿都拘谨。这就显示出了中西文化差异。追根溯源,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长幼有序的社会,形成了一整套言行举止的规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如长辈在站着的时候,晚辈是不能坐着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要起立,没有老师的指令是不能坐下的,否则就是没礼貌、没有教养的表现。而西方社会长期以来灌输的是平等思想、个人主义,认为大家不论长幼都是生而平等,所以导致他们不会有很强的等级观念,更强调自我,一般不会因为在长辈或上级面前就改变自己的行为。

“布罗斯纳安认为,英语国家的人标准走姿是军人武士式,中国人是文人雅士式。在中国人看来,西方人自由自在地行走时,神气活现,贪得无厌,垄断独霸,专横跋扈,盛气凌人。他们可能将中国人的走路姿势看成是畏畏缩缩,羞羞答答,或者怕出风头。”[4]这就是误解的根源。中国人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受到的是儒家文化熏陶,行动处处体现出儒雅风格,尊老爱幼,通常中国人表现都是温和、谦虚的。而西方人如英国人一直在对海外扩张,到处发动战争,建立殖民地,成就了“日不落”帝国,对他们来说这样的走姿是一种自信、豁达的表现,这种思维跟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大相径庭的。

除了坐姿、走姿外,中西还有手势方面的不同。招呼人过来,西方人如英国人一是食指朝上向里勾动。在中国的话,这样的动作是不雅的。二是手掌向上向里挥动招呼大人过来,招呼小孩时则是手掌向下向里挥动。中国人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别,手掌向上还是向下都没有讲究。在这方面,中英之间往往产生误解。还有像西方人指自己时是用食指或拇指指自己的胸部,中国人则是指向自己的鼻子。西方人在太阳穴处用食指划一圈表示某某疯了或太古怪了,中国人的这个动作是让人动动脑子。在中国没有竖中指这个动作,但是这在西方国家一般认为具有污辱性,是一种很不礼貌的粗俗的行为,经常被禁止使用。再比如,现在很多国人在照相时摆姿势,会做V字形手势,注意要手心向外。外国最恶毒的骂人手势是做V字型手势,但是手心朝内!如果不注意分辨就会产生误解,甚至惹怒别人。由此可以看出,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时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也是大相径庭,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使听话人出现误解,而说话人还全然不觉。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其他国家不同的身势语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在向其他国家传播我国身势语文化时,也要尊重别国同一身势语的不同含义。

二、身势语的作用

胡文仲教授认为:“语言交际相对简单,只要学会交际对象的语言即可,而非语言交际则比较复杂,它主要通过身势语来实现。身势语是表达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无声而真实的语言,在非语言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5]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是传递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注重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常常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以及它们带来的文化差异和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冲突时有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大,尤其是在语言交际有障碍时,非语言行为维持、代替和补充交际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非语言交际行为中,身势语是其主要成分,但中国人学习英语时几乎把身势语排除在外,这是很片面的。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各项语言技能,更重要的还要了解非语言行为。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外国人对词汇、语法错误等语言错误比较宽容,认为是对方语言不够熟练;但是对非语言行为则要求较高,尤其是说着流利的外语而出现这方面的错误,他们会认为对方是有意为之,故意冒犯,这会引起误解,可能进一步引发严重的文化冲突甚至反目。这是得不偿失的。

“身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其身势语与会话语的语义表达乃至情感流露趋向于和谐一致。身势语此时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使言辞表达更为形象、准确和生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交际效果。”[6]但是也有例外。有时身势语在交际中所传递的信息与话语的意义相反,这往往是说话人为获得某种特殊交际效果或意欲传递言外之意而采取的一种交际语用策略。有时单凭语言不足以表达说话人真实的想法,还要借助身势语来实现说话的意图,这在日常交往中很常见。可见,身势语的作用不容小觑。

现在,我们越来越重视非语言交际,尤其是身势语。为了跨文化交际成功进行,要多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传统、价值观念和身势语等。目前,很多西方的身势语也传到了国内,如耸肩、拥抱等,如何把这些非语言行为传授给英语学习者,让他们自觉对中西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进行对比,并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得体地体现出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Larry A Samovar,Richard E Porter.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35.

[2]朱雪琴.身势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0):78-79.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7.

[4]莱杰·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81-82.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28.

[6]程千山.论身势语与会话语的主观性冲突[J].外语学刊,2012(2):85-88.

猜你喜欢
西方人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亭台楼阁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