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语文自主预习的习惯

2013-07-29 01:34袁漫丽
新课程学习·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自主预习

袁漫丽

摘 要:预习是学生课前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能在语文课前独立阅读理解新课内容,初步把握中心,养成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拓展思维想象能力,促使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达到“教是为了教”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预习;分层布置;精设提纲;重视指导

一、了解重要性,激发预习兴趣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就犹如战场上的将军做好了战斗准备一样,有备而来才能“百战不殆”。要认认真真地预习就能“温故知新”,对预习中的“惑”到“解惑”的过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上课时更加能集中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分层布置,创设预习时间

由于学生的接受、理解力和学习基础不同,好的学生能做到主动认真地完成预习,而学困生就是遇见了拦路虎,掉头就跑,语文预习成了偷工减料的“工程”,甚至根本不去完成。所以,在预习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他们读通读熟课文,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基础稍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预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虽然要求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在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上培养他们自主预习的习惯。以往学生预习的时间都放到下午放学回家后去完成,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回家预习效果常常不理想,因而,教师利用下午放学前的自习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班的形式共同合作预习,小班内成员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快乐预习。

三、精设提纲,理清预习思路

提纲也可以称之为课前预习的“导学案”,导学案意在帮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避免了像无头苍蝇似的“乱闯”造成预习的低效。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力求任务明确,难易结合,便于学生操作。既让学困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自信心,又让优秀的学生能享受“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四、重视指导,传授预习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漁,则终生受用无穷。”只要学生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就能提高语文素养。根据课文类型的不同,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方法原则:第一,勤动笔。徐特立有句名言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如何在预习时“动笔墨”呢?一是指导学生用各种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圈重点词,点难写的字,勾画优美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作批注;二是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并学会运用;三是为文章的“空白处”补白,发挥想象,练习写小片段。这些方法就是在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解读理解。第二,多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问则止”,预习时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问难,多问几个为什么?利于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自学能力。第三,广阅读。每篇阅读课文是学生磨炼能力的载体,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工具,因此,运用粗读、默读、细读等不同的方法细致深入地了解阅读教材,并以此延伸到其他同类型的文章故事,增加阅读量,拓宽视野。第四,巧用工具书。在预习过程中还有一些字词是自己不能理解的,除了求助于老师、同学和家长,还要学会运用工具书,保证预习质量,提高自学能力。

五、持之以恒,养成预习习惯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耐心和恒心去浇灌,只要教师下定决心坚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自主预习,久而久之,就会减少学生对老师的过分依赖,增强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改变学生被动预习的局面,转化成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自主预习习惯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它将伴随学生不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力行路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预习
完善数学预学单设计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语文课堂效益
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浅论初中物理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生本理念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物理课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自主预习学习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