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照

2013-07-25 11:29冯淑娥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组内椎动脉西药

冯淑娥

(吉林省永吉县中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对照

冯淑娥

(吉林省永吉县中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目的 对应用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方式联合对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96例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采用口服西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方式联合对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针灸;手法;西药;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病在临床上又被称为颈椎综合征,该类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项强、活动不利、上肢麻木、酸困无力等[1]。在头部的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上述症状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会同时合并出现恶心、呕吐、耳鸣、视力下降等症状表现[2]。本次研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方式联合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抽取96例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0.7±1.4)岁;患病时间1个月~14年,平均患病时间(2.4±0.5)年;治疗组患者中男29例,女19例;患者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9±1.3)岁;患病时间3个月~12年,平均患病时间(2.5±0.6)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①对照组治疗方案:口服西比灵,每次10mg,每天1次,睡前服用,计划治疗1个月。②治疗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主要取穴包括:天柱、大椎、风池、完骨、颈夹脊穴等,每次留针30min,隔天进行一次,针灸后对患者进行按摩,立于患者背后,采用滚、拿、按、揉颈后肌群、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直至有发热感为止,并点按风池、肩井、缺盆等穴位, 使其颈肩背部肌肉放松,每次30min左右,每天1次,计划治疗1个月[3]。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幅度、不良反应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眩晕等症状表现已经彻底消失,工作和生活都恢复正常状态,随访半年症状没有再次复发;有效:眩晕等症状表现减轻程度明显,不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随访半年病情偶有复发,治疗后病情程度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表现没有改善,随访半年,眩晕等症状表现时有出现,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口服西药治疗后有14例患者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达到治愈效果,有21例患者治疗有效,有13例患者治疗无效,颈椎病治疗有效率73.0%;治疗组经针灸配合手法与口服西药方式联合治疗后有19例患者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达到治愈效果,有25例患者治疗有效,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颈椎病治疗有效率91.7%。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比较[n/(%)]

2.2 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LVA水平为(26.17±2.46)cm/s,治疗后为(31.25±2.78)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RVA水平为(28.31±2.18)cm/s,治疗后为(36.29±2.07)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BA水平为(27.24±1.87)cm/s,治疗后(31.16 ±2.15)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LVA水平为(25.68±3.02)cm/s,治疗后为(39.24±3.13)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RVA水平为(29.05±2.53)cm/s,治疗后为(41.58±3.11)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BA水平为(27.12±2.04)cm/s,治疗后(48.25±2.51)cm/s,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幅度比较(cm/s)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颈椎病的发生多数情况下与外伤、劳损、复感风寒湿邪,或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属于痹证、眩晕、头痛等疾病的范畴,中医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行气、活血、通经。

对颈椎局部穴位进行针刺主要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可使颈椎基底动脉充分扩张,脑血流量明显增加,使病损脑组织血氧供应情况得到显著改善,增强血管的弹性,减少血流所承受的阻力,且可对颈部肌肉和软组织的紧张起到缓解作用,使椎体对颈椎间盘的压力减轻,使颈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病变对椎动脉产生的相应的压迫、扭曲状况得到改善,亦可使附近血管痉挛现象得到缓解,对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脑供血得到改善,使神经功能恢复速度加快[5]。手法在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手法所产生的运动力学动态变化,以一定量的力学剌激,剌激的转换及其时空变化作用于患者颈椎,并依赖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的高度统一,产生对颈椎病进行治疗的理想效应。其产生的力可以使患者的颈椎发生伸屈、侧、旋转或组合变形[6]。

[1]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2009,31(8):472-473.

[2] 倪文才,沈志祥,范明,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0,15(13):143-144.

[3] 胡翔,宋铁兵.卧位四步斜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J].陕西中医,2010,31(14):187-188.

[4] 余家阔,吴毅文,汪发青.实验性应力应变分布改变对颈椎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9,31(18):456-457.

[5] 邱玲,张敏,张吉,等.温阳调衡针刺法配合牵引治疗青壮年颈型颈椎病142例[J].陕西中医,2009,28(4):475-476.

[6] 胡军,胡荣.五步依次推拿法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10,12(16):112-113.

R681.5

B

1671-8194(2013)24-0296-02

猜你喜欢
组内椎动脉西药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