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平
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所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取得成效的根本前提。在制约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因素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发现,高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立新课程教学的目标,运用兴趣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化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47-1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逐渐在增大,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存在差距,高中生学习心理比较紧张,学习压力大,思想负担重,教师在这些困难面前难免着急,担子重。
为此笔者在2012年对本校高二年级中选取了四个平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高二四班、六班为理科班,高二七班、十四班为文科班。这次调查主要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情况,如学习兴趣、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的处理方式、考试前的心理状态、学习目的等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有23.4%的学生喜欢学习化学,而15.1%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
在喜欢学习化学的同学中有65%的学生是对化学感兴趣而喜欢学习化学,而19%的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还有16%的学生喜欢学化学是因为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不喜欢学习化学的同学中,有50%的学生认为化学太难,44%的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6%的学生认为化学对提高自身素质没有太大的帮助,甚至认为化学没有实际的用途。
当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化学题时,有34%的学生放在一般不管了,他们学习没有积极性,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考前,有38%的学生希望考试迟一点来临,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有14%的学生心里焦虑不安,无法静心学习,有29%的学生害怕参加考试,担心考不好,只有19%的学生希望考试早点来临,以检验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这就是说考试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调查学习目的时发现有13%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没有目标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
针对调查到的现象,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这杆大旗下,化学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因性因素对化学学习的影响,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一、联系实际,培养兴趣
调查发现,喜欢学习化学的学生中有64%的学生对化学感兴趣,而不喜欢学习化学的学生中有44%的学生对化学没有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是否喜欢学习化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这两个实验教学班的教学中我有意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让化学学科知识能够与生产实践、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如有人将潮湿的铵盐拿去晒,让学生分析用锤砸结块的铵盐,会有什么不良后果;讲述“山西汾酒”假酒中毒事件,揭露不法分子用有毒的甲醇勾兑假酒,害人害己;组织学生观看我国古代的铁业生产技术和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关录像,增强学生的自豪感。绝大多数化学事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具体的例子都激起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对两个实验教学班,除了挖掘教材中介绍的我国某些工艺,如造纸、制造火药、烧瓷器等发明以外,还适当补充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能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就会冶铁和炼钢等,以唤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分散难点,增强信心
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化学学习基本失去兴趣的同学中,有近50%的学生认为化学太难。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讲重难点分散讲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教材实际要求,不拓展知识点,不加深知识面,重难点尽量分散,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则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应用的增多而慢慢提高要求。
教师可以经常在作业后批示一些鼓励性的话,如“有进步,加油。”“很好,继续努力。”“进步很快,继续加油。”等,以此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要放松学习。
三、多和学生交流
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开展心理交流,小到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大到给予一次表现机会,甚至是一句口头的表扬,对学生来说都可能成为其学习的动力。学生有时候就是靠着与任课老师的那份感情来学习的,即“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多开展沟通,用心去爱学生,让他们对教师怀有一份亲情,则学生会喜欢上自己的课。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学生不光是化学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稳步提高,而且整体人格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