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石长
摘 要:整体性阅读教学主要以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体系整体认知的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策略,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获取阅读最佳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对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基本模式;主要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94-1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整体性感知,局部性阅读,时刻着眼于整体的这种教学方法,我们就叫他整体性阅读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文章中不同部分、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自主分析文章的内涵,将其精华转换为自身素养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以及整体把握能力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意识,以整体理念对文本进行多次阅读,在初次阅读时,形成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然后反复深入研读,详细了解文章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再最后的阅读中明确文章的内涵,以及作品的思路,并转化为自身文学素养。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文本内涵。
1.整体感知——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初始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次阅读文章时,学会捕捉初始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感受,是一种对浅显知识的初步理解。学生在初步阅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文章的题材、体裁、文本线索,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初读建立一个整体印象。教师在学生进行初读前,应设置好初步阅读时学生需要感知的相关内容,比如,文章中描述了什么人物,什么时间,什么事件,重点阅读哪些地方的内容,初读后产生怎样的感想等等。
2.局部研读——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点
阅读教学并不是浏览一次就完成的教学,而是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多次阅读。学生在初步阅读获取了整体感知印象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针对文章的局部内容,进行具体的详细阅读,这需要建立在初步的整体阅读基础之上,对文章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是筛选重要信息的阶段。主要重点是学会寻找文章中的关键部分、关键语句、关键词语,理解文章中的写作意图,了解文章中各组织结构部分的互相关系,能够明确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局部研读是以整体感知为前提,对局部重点段落的详细分析解读,理清文章中所描写的前因后果,形象地构建文章中所有描绘的整体场景,为探寻文章的正确表达含义,体验个性化文章知识内容,并将其转换成自我文学素养做准备。
3.整体把握——整体性阅读教学的落脚点
整体把握阅读是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这一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挖掘出文章中的亮点、重点、意义点,深入地剖析,深入地理解,将局部阅读时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整体性的总结,将所有信息汇入到一起,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学生需要通过这一过程,彻底了解文章的脉络构造、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主题意义、内涵寓意等等,进而产生自己个性化的感触,知识体验,从而转化为自身的文学奠基,积累和沉淀自身的文学兴趣,提高自身的文字应用能力。
二、小学语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
1.统读法
统读法通常可以应用在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性统读,明确说,统读只是为了快速获取文章大意,获取自身对文章的第一感受,初步印象,无需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仔细研读。统读法培养的就是学生对文章整体概括的能力,是锻炼学生提炼文字信息,筛选、分析信息能力的阅读方法。在目前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统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更精确定位信息的能力和习惯。比如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首先预先设想下文章应该是讲述了关于席间拉萨铁路的事情,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将多次出现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点题之句做个记录,然后通过上下贯通,可以看出这个文章是描述西部铁路建设者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打通风火山隧道的事情,这样内容清晰明了,文章的脉络也就掌握了。
2.朗读法
朗读法是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阅读教学方法,多数教师以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目标,实际上朗读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体验、语言感受,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内容,起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使用朗读法并不是片面地大声朗诵,要带有问题、有情感的进行阅读,可以大声念出来,也可以默读,以一种刺激听觉神经的方法来完成大脑对文字信息的转换。充分的朗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的发声,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感情色彩,锻炼学生流利的口语能力。比如《小壁虎借尾巴》的学习,文章中,关于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小壁虎妈妈的语言描写,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口语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模仿幼儿口语特点、语气、语速从缓,引领学生朗读,为课堂增添教学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读法
注读法是学生带着问题和学习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中可能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完成这些目标的位置,进行相关标记,也可以对文章中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标记。注读法,还可以在学生重复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找回阅读思路,定位思维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注释,随时记录,随时注释阅读当时对文字、语句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笔记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将这种能力迁移至学生的课外阅读中,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