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霞
摘 要: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小学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要以农村小学为立足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构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征、内容和方法做了探索。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大中城市的小学中广泛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实践活动中也已形成了特定的工作模式。而在广大农村小学这方面的研究仍是一项很薄弱的工作,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说,农村地区往往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学生质量、办学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观念和方法、生活环境等状况与大中城市的学校不同,很难直接套用城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体系。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农村,多数学生家长是家庭的支柱,负担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务工,过年过节时才能与家人团聚,子女跟随爷爷奶奶或外祖母外祖父一起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条件好的租住在县城由爷爷奶奶陪读。但隔代教育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或者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方法不当,孩子的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给学校、家庭教育带来很大影响。大部分小学生都存在以下六种情况:(1)易怒,遇事急躁,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做事不考虑后果,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2)任性,过于关心自己的需要,攀比物质生活,一达不到目的就大发脾气,纠缠不休。(3)自卑,无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久而久之便形成自卑心理。(4)嫉妒,看到自己的条件、才能不如别人而心怀怨恨,在嫉妒心理的驱使下,不但不学习他人长处,反而对他人挖苦、讽刺、破坏等。(5)厌学,由于客观原因,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学习是一件苦事,希望早点离开学校。(6)抑郁,遇到挫折过度悲伤且长期不能恢复,多愁善感,对周围的人或事缺乏兴趣,情绪悲观、失望等。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出焦虑、多动等情况。因此,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三、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小学生获取对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激起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其基本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通过智能训练、学习指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的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维护其心理健康,提高其基本素质,使其快乐地学习、成长。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因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惧症、厌学等。(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四、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以向老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如在作文教学中布置《写给老师的话》等任务,让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应该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选用适当的形式进行个别帮助,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地倾听他们,让他们把积郁的情绪宣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教师应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学生,以伟大的慈母心爱护学生。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耳濡目染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待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继续努力、更加勤奋、力争全面发展。
4.校方积极沟通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心理学专家指出:家庭是儿童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环境,是对儿童影响最早、时间最长的环境。因此,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各个家庭的情况不相同,世上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不同的家庭环境。相当一部分家长没有注意到自身的言行和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缺乏方法、错误指导,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应该和家长多进行如家校互动等沟通,双方积极配合以便事半功倍。学校可以向家长传授如何提高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家长了解创设良好家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班主任对于特殊家庭的家长和孩子更要多关心,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身心健康地发展。
五、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方法,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观念,反映了当代进步的教育潮流。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需要进一步地实践与研究。
1.小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与学习有关,尤其是学困生,对他们进行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2.教育是师生间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用健康浇灌健康。
3.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并不是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么严重。
今后的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会采用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各科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细心和耐心,同时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