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楠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所开发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职 软件技术专业;“以点带面”;学生社团
(一)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程序员和软件技术支持与服务岗位群,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紧跟世界前沿技术,熟悉软件开发流程,掌握国际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和程序设计语言,能熟练进行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具备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和软件实施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胜任程序员、软件测试员和软件实施员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领域主要面向软件业、计算机服务业、其他商务服务等行业,主要在基础软件服务、其他软件服务 、计算机系统服务、数据处理、其他计算机服务、办公服务等领域从事工作。具体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如表1所示(含未来3-5年内学生经过努力可能从事的岗位)。
表1 职业领域及主要就业岗位(群)
序号职业领域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其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1软件业
Java程序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Java)
Net程序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C)
2计算机服务业/其他商务服务业
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
软件实施员计算机信息处理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考试
1.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二级Java、二级C)2.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证书(计算机程序工程师证书)3.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测试证书(程序员或测试师)4.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证书(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数据库应用模块
(二)人才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改革创新精神:培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4)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2.知识要求
(1)具有大专文化基础知识,包括德育、数学、英语、体育等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3)系统学习和掌握静态网页设计及制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4)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5)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熟悉SQL命令,并能开发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
(6)掌握网络编程基础知识、开发规范和开发流程;
(7)掌握数据结构基础知识,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能使用编程语言设计算法;
(8)了解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软件项目文档的国家标准,能完成一般项目的文档编写,并能在系统分析员的指导下,参照详细设计文档进行规范编程;
(9)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掌握测试用例的编制方法。
3.能力要求
(1)具备计算机常用软件应用及程序设计能力;
(2)具备阅读分析软件代码的能力;
(3)具备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4)具备熟练搭建与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的能力;
(5)具备较熟练使用和维护计算机硬件、软件环境的能力;
(6)具备对操作系统、管理软件、软件编程工具的熟练使用能力;
(7)具备查阅、翻译中英文专业资料和日常的语言交际能力;
(8)具备独立搜集、信息处理和公文处理能力;
(9)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10)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11)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三)课程结构
在专业课程结构中,按照课程类别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专业课程包括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践课程;拓展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程、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和开放式自主学习课程。其中,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专业平台课程为:办公应用Ⅰ、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专业英语、办公应用Ⅱ。本专业分为软件编程(Java)、软件编程(.Net)、移动设备软件编程三个专业课程方向,第3学期开始选择,到5学期结束。学生可以选择其中课程方向即可。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毕业标准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同时必须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毕业总学分达146.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程26.5学分,专业课程10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程26学分、专业核心课程31.5学分、单项技能训练课程5学分、综合实践项目课程6学分),拓展课程2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学分、专业选修课程6学分、自主学习课程8学分)。在校期间必须取得计算机程序设计工程师技术水平证书(Java)、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二级Java、二级C)、信息技术水平考试证书(计算机程序工程师证书)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之一,方可毕业。(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2]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Paul C.Jorgensen,软件测试,(第二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