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峰
摘 要: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行的新教材已经使用了五年,对于新教材,各种反映都有。如果认真地审视现行的教材,它给教师们的空间更大,课堂中的提问更多,同时知识的引导更加自然。所以,自然贴切地运用教材提出合理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教师可以在问题的创设上多做思考,不断提高技巧、增加效率。
关键词:预习;梯度;适度;合理;恰当;自然
一、基于预习提问要适度自然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都会预习课本,了解一般知识。因此我们课堂提出的问题就不能还是完全沿用教材给出的那些问题,教师必须对所提的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以便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有兴趣和思考的空间。比如在概念教授时就要使提出的问题能够揭示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学生不能只是回答对或错,而是要经过思考才能答出。例如,讲授“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时,提出P(A+B)=P(A)+P(B),P(AB)=P(A)P(B),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两个公式?学生经过思考,弄清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的本质区别,正确区分A+B与AB两个事件的不同,从而掌握概率的加法和乘法公式的应用条件。
二、提问的梯度要适当自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提问,还必须注意好提问的梯度。所谓提问的梯度,简单地讲就是对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提高。把握好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由浅入深、步步为营,千万不能过于突然,而要恰当自然,既不能過于简单又不能无的放矢。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时,讲解了三角形无解、一解、两解的情况后,如果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处理起来比较轻松熟悉,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高,很自然地提出逆向思维问题:如果已知△ABC中∠A=60°,AB=2,若三角形有一解或两解时,边长的取值范围是多少?那么学生就不一定能很快地解答,要处理出该问题就得思考,利用课堂中所学的判断三角形零解、一解、两解的几何意义来处理。只要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解出该题也不算很困难,这样学生就会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更利于教师课堂的组织教学。
三、注重实践提问要合理自然
新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教师在创设情境问题时不能走入极端,为了情境而创设,应该合理地结合知识,自然地加入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到等比数列的应用时,分期付款就是一个很恰当的事例。在讲解分期付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何这样计算?它的出发点在哪里?可以通过查资料、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通过自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四、提问时机把握要恰当自然
对课堂提问时机的把握是教师实施课堂提出问题时所必须做到的,创设的问题不能过于突兀。对提出问题时机的把握,一方面是有规律可循的,另一方面提出问题的时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实践表明,课堂中的问题与课前预设和课中一时的灵感生成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课前预设,课堂问题就难免会产生随意性,没有课中动态的生成,课堂提问必然是没有生机的。所以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然变通的创设问题。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在课堂中以问题为纽带,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师生通过问题解决达到思维的共振。教师应精心设问,问题展示后,应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还要发挥教学组织者、促进者和调控者的作用,使课堂环境既开放又有序。对提出问题的效度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从而使我们能够理性地对待课堂设问,让学生自然地进入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单位 江西省广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