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英
[摘 要]小学数学开展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对问题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引入“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探究性学习;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接触数学科目的第一步,在小学生的智商、思维还未发育完全的情况下,如何让小学生接受数学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小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提出疑问,获取知识。
一、创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1.教师创造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出例题先讲解题目的重点,然后故意设置出一些不协调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发现不协调的问题后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入学习氛围中,积极地讨论问题,从而得出答案。继而教师再举一些例子,让学生巩固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教授“乘除”概念时,先复习乘除的口诀,弄清楚运算的顺序。然后出应用题:小明早上去菜市场买了5个苹果、6个梨,下午又去菜市场买了5个苹果,问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梨?学生列式如下:5+6+5=16(个)。教师提出还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当学生思考方法束手无策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出乘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趣又易于接受,学生对于乘法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懂得了可应用更简便的方式运算。
2.学生提出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便是问题的提出、解决。以往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教师讲解问题,学生获得答案。“探究性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提问,通过分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最后再讲解题目,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过程从而了解到自己运算出现的问题。
二、主动探索与沟通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
“探究性学习”需要充足的时间,教师要区分学生机械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区别,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参与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努力得出答案的快乐。
交流是建立在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与过程,开展分组交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分析思考其他同学的思路,参考同学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路,得出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式。
(一)探索问题的方法
1.动手操作。小学教学应该注重动手操作,教师要明白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学生自主操作,动手实践,经过探索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够深化,记忆会更牢固,推理问题的思维才能更严密。
2.实际调查。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很多是集中在课堂上。但是,也有部分知识与技能是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与调查才能够更加牢固。因此,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对所需要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分析。例如,在教学“统计”的课程上,可让学生去记录自己到校的时间,收集每个学生的从家里到学校所需要的时间,不同路线所需的时间的长短,然后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统计的方法。这样,既能够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交流沟通的方式
1.描述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语言描述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
2.操作式。教师可让学生到黑板上解答问题,让学生自己操作讲解,展示不同的解题方法。
3.列举式。在遇到“实践与综合应用”内容时,交流沟通可采用列举的方式。
三、体验成果“研究性学习”的升华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探索,探究出丰富多彩的知识,但却杂乱没有章节。这时候,进行小结便是这堂课的升华。小结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对于那些正确地、合乎情理的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对于那些错误的要指出哪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与批评,要照顾到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明白为何错、错在哪及需要怎样修改。教师最终将规律性的结果准确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求解过程,从中感受到探究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探究的信心。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紧密联系着小学教学的学习过程中的,是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它的实施,可以改变古板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