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量体裁衣

2013-04-29 00:44:03朱元元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练习生态课堂问题设计

朱元元

[摘 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就实践“建构初中数学生态化课堂”理念的具体做法和思考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构建;生态课堂;学案;问题设计;练习

2009年9月,我市强力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2010年,根据课堂改革发展的需要,又进一步提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理念;2011年,作为推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延续又提出了“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理念,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当,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其核心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

在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中,笔者对“建构式生态课堂”有一定的思考,现阐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学案设计要彰显生活化和情

趣化

“先学后教”,先学什么呢?怎么学呢?这里的关键便是学案设计. 在实践初期,许多教师(甚至现在仍有教师)认为学案设计就是写几个简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 其实,这只是体现了学案的一个特点,即“基础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其实还有三个方面: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 在实际教学中,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我认为学案的设计除了要体现上述四个特点之外,还应体现生活化和情趣化,以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内驱力.

案例1 “4.2 位置的变化”学案设计

现实生活中,人们既关心事物的数量关系,又关心事物的位置关系,如行驶中的车辆、飞行中的火箭、航行中的轮船、移动中的台风等的位置变化. 那么,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呢?作为学生的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4.2节,学习“位置的变化”.

1. 每天我们都要离开家到学校,你能说说你的位置变化情况吗?

2.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你能描述一下你的位置,让其他人能准确地找到你吗?

3. 自学课本第120~121页的内容并思考:

(1)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海军舰船是如何向基地随时报告准确位置的?

(2)气象部门是如何描述台风的位置变化的?

(3)通过以上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领?请试试,并完成教材第153页的练习.

在明天的课堂上,教师和同学们希望看到你的学习风采,加油!

这样的学案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既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学案的学习中,也能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实践,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学成绩有了长足的发展.

当然,学案的设计还必须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只有这样,学案设计才是有效的.

优化“情境式问题”设计,培养

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主动地进行学习. 而有效的“问题情境”应是“简而不减,富而不浮”的,即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的同时,还能聚焦本节课教学的本真——牵出主题,为达成课堂学习目标提供不可或缺的应然帮助.

案例2 “翻折与平移”教学情境设计

情境导入

师: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许多剪纸是通过不同的折叠方法使简单图形变化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先将长方形纸片连续对折3次后画上茄子图案,再剪去多余部分,观察展开后的图案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限制,彰显过程性

“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创设适切的课堂生态环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化建构的课堂生态,让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内化,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倡导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 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在数学课堂中,依学案设计展开,以学生的“自主交流”为主线,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贯穿始终,把课堂时间、空间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

思考 建构生态课堂,就应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

对教师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的问题应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要能根据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能合理安排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能参与到学生的探究学习中,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能营造民主氛围,给学生中肯、恰当的评价,这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对学生而言,必须做到如下几点: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参与到组内交流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按方案解决问题;要勇于展示方案;能团结本组成员,共同学习,不排斥学习弱者,民主氛围浓.

记得孙朝仁老师说过:“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特征. 一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二是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我想,我的课堂教学虽然离孙老师所说的还有距离,但我没有放弃,我正在信心百倍地实践着.

“课堂练习”设计要注重学生的

发展

恰当而有效的“练习设计”,对教者而言,能彰显其高度凝练的设计艺术和简明的思维视角,是教师创造性劳动最出彩的地方;对学生而言,能在经历、思考的过程时获得必要的发展.

案例4 “4.3 直角坐标系”巩固练习设计

1. 今天我们尝试用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你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吗?分析一下原因,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中写一写.

2. 让我们再次体验一下直角坐标系的神奇吧: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请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你有多少种方法呢?其中最好的是哪一种?把你的心得写一写.

3. 在实际生活中,除了用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以外,还有一些方法,你想比别人多学一点吗?那就看看教材第165到166页的《相关链接》,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思考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思考的问题,又在设问的牵引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想,使其获得了“去芜存菁”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必要的发展. 在生态课堂的构建中,课堂练习设计必须:注重知识网络的重建与完善;针对性强地精选习题与练习;联系实际或实践性的问题与作业;个性化的收获与体验;要重视‘四基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建构式生态课堂”遵循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应用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感兴趣、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建构,促进学思结合,以自学质疑、解疑释疑增进学思结合,以互动探究、互教互学激活思维,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进一步落实学思结合;以检测反馈、迁移运用,达成知用统一、知行统一;由以学定教落实因材施教.

总之,这一教学理念,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课堂上,学生在做、在思考,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定教,教室变成了真正的“学堂”,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练习生态课堂问题设计
精设计,巧提问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04:43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2:08:13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8:56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初学钢琴的手指训练方法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9:13:34
瑜伽练习对产妇身体形态影响的研究综述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35:51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