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计算教学从“柳暗”走向“花明”

2013-04-29 16:42耿志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数感计算能力所学

耿志娟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认为:

一、注重过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1、动手“做”数学,理解算理的科学性。“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过程、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比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准备了小棒,让学生自己动手将9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使每位学生都直观地看到每份是4根,还余下1根。在学生有了这样的直观体验后,教师再让学生尝试用横式和竖式来表示,学生就相对容易地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表达方式。最后,教师让学生对照分好的小棒,自己动手点一点,说一说,进一步辨析竖式中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

2、鼓励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系统性。如三年级的“笔算乘法”这一章节,由于前后知识联系紧密,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所以每节课我都给足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计算的时间,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例题的计算方法。当他们发现自己独立探究出来的结果与例题一样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充分感觉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当他们始终计算不出来或计算有错时,心理上就处于“愤”、“悱”状态,急切地想知道应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计算中要注意什么,这时候教师的点拔、指导,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渐渐地,他们探究的意识越来越强,常会主动自学新的计算内容,所学的知识越来越系统,迁移类推的能力也开始逐步提高。 3、重视互动交流,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如“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绝对好的方法。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教师应提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生本人来讲就是最优的方法,从这一角度看,优化的方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如学生算“9+5”时,学生一的算法是:9+1+4=14;学生二的算法是:5+5+4=14;学生三的算法是:(9+1)+(5-1)=10+4=14;学生四的算法是:9+4+1=13+1=14。因为学生知道9+4=13,9+5比9+4多1,为什么一定要凑成10呢?

二、注重反馈,强化学生数感意识

1、注意反馈时效。这方面传统的计算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短时反馈,如“巩固新知当堂练”等;也有长效反馈,如“基本口算天天练”等。这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也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数感。

2、变换反馈形式。针对不同年级计算上的要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反馈的形式可开放些,多样些。如低中年级小朋友,可组织“口算夺红旗”等活动,以“玩”促“练”;高年级学生可开展“视算听算结合练”等活动,着重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3、升华反馈内容。高效的反馈练习,需要不断变换角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击疑点而精心设计。如“我与11交朋友”,先计算出11×11,11×12,11×13的答案,观察题目与计算结果的特点,指导学生大胆猜想11与其它两位数乘的规律,并通过计算小心验证自己发现的这条规律的适用性。这样的练习,学生乐练,爱练,从中也增强了对数和运算的敏感度,这对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数感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应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1、丰富式题呈现的方式。现有的数学教材中对计算式题的呈现方式极其简单,基本上是以直接出现为主。“新课标”强调要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运算的意义,要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认识生活。我们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或用生活题,或用创设生活情境等方法赋计算式题予生活的活力。如“分数乘分数”一课,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引入例题:小明请华华到家里做客,请华华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呈现方式“把数学生活化”,虽然比直接出示要麻烦些,但却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所学的计算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购物问题、分物品问题联系在一起,从而明确了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2、实践计算学习的作用。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还要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而计算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工具。要想真正理解这一点,就必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计算知识积极实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估算的实用价值。估算是日常生活、测量中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除了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外,最有效的培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中提高。如估计一篇文章一页的字数,到图书馆估计书架上书的总数,在做操时估计全校的人数等。通过这样的估算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数学地看待生活,逐步掌握、优化估算方法,养成估算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应明确算理、强化初步感知、鼓励自主探究,重视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强化学生的数感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数感计算能力所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非所学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