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出击,用激情点燃历史课堂

2013-04-29 17:34李静萍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激情初中历史教学

李静萍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历史课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通过实践探索出较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潜在求知欲和自学能力。

关键词:教学 初中历史 激情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45-02

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十余载,亲眼见证了初中历史课地位的变迁。从倍受冷落的“副课”,到跻身中考的“新贵”,可谓节节高升。虽如此,但在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眼里,初中历史仍是不折不扣的副课。普遍认为历史课没多大用处,只是叫人死记硬背一些时间、事件,枯燥无味。如何将学生从不喜欢历史课、觉得历史课可听可不听、听与不听一个样的认识误区中,利用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其潜在学习热情,正是本文探讨的初衷。

1 教学过程中的困难

多年的历史教学,让笔者总结出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1)新教材内容繁多、时间跨度大、知识点综合程度高。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的复杂过程,不仅让学生在短期内搞不清缘由,导致记忆难度大,而且对老师高度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2)由于在初中科目的“副课”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层面重视不够。如果连简单的朝代更替和朝代的建立者都记忆不清的话,那么对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更无从谈及。

(3)历史课往往被排在上午或者下午最后几节课,经过前面各科知识的“狂轰滥炸”,学生早已是“脑袋昏昏,肚子空空”,只等着“下课铃响冲出来”了。这时任你再有理有据地分析这、分析那,恐怕也会左耳进,右耳出,事倍功半。

2 内容和形式的“双管”突破

教育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即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公民意識教育融为一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如果语言枯燥,缺乏情绪感召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能使人耳目一新,情绪愉悦,感觉不仅是在学历史,而且是在欣赏和享受语言的艺术魅力。同时,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探究者。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做好历史教学工作,必须在掌握、吃透课标的基础上,突破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思路,灵活运用教法,创设新情境,用激情将历史转化为生活中的历史、活的历史,在内容上、教法上、形式上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达到“寓教于乐、学娱齐飞”的双赢效果。

3 突破自我,教学相长

3.1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内涵,是对教师所必须的知识、态度和能力的衡量。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不断突破自我,创新“过程和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重视教学反思在突破自我中的重要地位,有意识地、有计划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提升。“实践出真知”,不断使自己反思能力在过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夯实教学第一关。

3.2 主动沟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学习方法

正确的历史教学理念,是教师教育成功的起点。面对刚刚进入自我认识阶段的13~15岁青少年,教师需要在教授具体知识和运用教学技巧基础上,始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意识教育理念的主线,及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初中历史课独特的人文教育情怀。

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沟通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引发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3.3 抓住主线,锁定时空要素

历史是时间、事件和人物的三维结合体。不管历史离我们有多遥远,她必然发生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中。在历史教学中,教材中的某些内容较抽象,地域空间概念强,要与特殊历史英雄人物相联系,才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讲授《大变革的时代》时,把落点定在了商鞅身上,以商鞅为突破口创设了“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这样一个教学情景,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和历史作用。

3.4 紧扣课时中心,优化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历史课本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而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不能偏离课时中心。如《秦王扫六合》的课时中心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师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中心,而不能过多地讲述统一的经过和统一的原因,这样就会偏离了课时中心。紧扣课时中心是教师进修情境创设的前提基础。

4 激情出击,点燃课堂

本人在新课改十年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初中生所有课程设置中,历史课以其博大浩瀚的素材、斗转星移的时空、社会文明的变迁、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历史和现实的融合等特点,能承担起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的重大责任。历史课教师应树立培养教育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之具备成为社会人的基础。

4.1 语言的出击

将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到课堂上,能使学生耳目一新,情绪愉悦,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感觉不仅是在学历史,而且是在欣赏和享受语言的艺术魅力。如讲完中国古代史的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后可以这样小结:我们祖国境内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上溯至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光辉而灿烂历史的扉页就是这些手持石斧、石镰的原始先民们首先掀开的。此后又有……人类历史大踏步地向前行进着。将“开创中华文明”比作“掀开历史的扉页”,赋予“人类历史”以鲜活的“人的行为”。

4.2 情感的出击

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要能根据教授的不同内容,调动自己的全部情绪,融入历史长河。如“当人们听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时,自发地走上了街头,欢呼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为什么会那么高兴?因为这意味着,在这片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再也不会有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再也不会有五九国耻、九一八国耻了。从那个屈辱岁月里走出来的中国人宁肯节衣缩食也要支持国家搞两弹,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意识到:有了强大的国防,我们才能真正地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六周之内,三十多万无辜民众惨遭杀戮;六周之内,六朝古都,繁华金陵变成人间地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时代的我们更要警惕,警惕日本右翼势力的蠢蠢欲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再次复活!”

4.3 互动的出击

课堂互动必须依靠对教材、时事、生活的综合知识整合。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應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历史使命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地位,二者有机结合,良好互动。

如讲授“百家争鸣”时,设问:假如你是当时某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你会支持哪一派的观点?为什么?一下子把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了,学生踊跃发言,探究的气息浓厚。

在讲授“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时,设问:大家将来都想创业吗?假如你创业,需要什么?生答:资金、人才、场地、技术、劳动力。其它同学不断的补充,从而使知识深化在教师的整合教材及设问的技巧上。其实学生很想参与课堂,就是有时不知从哪里参与,正如阿Q想参加革命,但就是不知怎么样参加革命。

4.4 肢体的出击

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结合形象的肢体表演,即兴发挥,用激情四溢的动作、表情吸引学生融入其中,并深刻理解。虽有些夸张,但能吸引学生眼球,进而活跃大脑,所以也不失为一剂良方。

如描述“左”的错误,盲目冒进时,就蒙着眼睛大步走,差点撞墙,以此说明偏执的恶果;在描述“中央集权”时,用右手握拳,高举至空中,以此说明权威性和独一性;在描述“巩固”时,用半蹲、马步的姿势,意为“坐稳”……

4.5 夸张的评价语言

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巧妙利用学生的情绪容易被调动的特点,及时对踊跃参与互动的“领头羊”进行夸张的肯定评价。比如“你真棒!”“你太棒了!”“你都超过老师了!”诸如此类的夸张语言,而且在眼神中都流露出对他(或她)行为的激赏。这种方式经过多次验证都很有效,能成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参与兴趣。

总之,要想教好初中历史,就必须让课堂活起来了,原本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换成了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普遍对这种教学方式印象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激情初中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