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的几个关注点

2013-04-29 00:44曹振荣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教育价值计算教学

曹振荣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彰显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如何让计算课摆脱“做题课”的阴影,应从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方法感悟、活动经验积累等方面去探索:关注情境创设,诱发“算”的心理需求;关注题组对比,提升“算”的思维深度;关注错题辨析,感受“算错”的教育价值;关注算法多样,把握“算法”的优化时机。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心理需求;思维深度;教育价值;算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64-02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彰显了计算教学的重要性。目前,一些教师将计算课上成了“做题课”,一味关注练习的数量,造成算理不懂,算法不清,何谈技能生成。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究竟应关注什么?

一、关注情境创设,诱发“算”的心理需求

主题情境创设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它是模拟生活场景,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在数学学习中,纯粹的计算是没有的。如需要计算,肯定是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用”的过程中才能巩固“算”,感知“算”的必要性。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巩固练习中,教材“想想做做”第4~6题,呈现了三个问题情境,信息量大,学生没有计算的心理需求。在教学时,我对教材稍作加工,将多个独立的题目巧妙地置于一个主题情境中,以“果园中的数学问题”为主线,提出以下问题:(1)杨大爷家有一个正方形的果园,边长是800米。如果沿着果园四周围一圈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2)到了夏天,桃子成熟了。杨大爷要把桃子运到水果超市寄卖。每辆车装500箱,装了4车。一共装了多少箱?(3)(出示水果超市画面)今天,王老师去水果超市为参加秋游活动的小朋友准备水果。售货员阿姨告诉她:每千克桃子8元。王老师要买32千克,240元够不够?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合理“串”题整合,即排除信息多样的干扰,又沟通了习题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整体把握,产生了计算的需要,凸显了计算本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同时最后一题也巧妙地将估算运用到问题解决中,沟通了口算、笔算与估算的内在联系。

二、关注题组对比,提升“算”的思维深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机械重复地干同样的工作会使人厌烦。因此,教学中不能单靠强化验算教学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事实上学生往往算完一遍就不愿再算第二遍,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的规律,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习题,可采用题组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历经算理和算法的整合,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思维深刻度。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在教学时教师设计这样一组习题:①14+35-7 ②14+35÷7 ③(14+35)÷7

通过数字相同、符号有异、括号有无的题组,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掌握运算顺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再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减法”,在教学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时,被减数中间有0是学生最易出错点,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巩固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两组习题:先比较,再计算。

题组对比,以“比”促“思”。A组:都是七百多减395,为什么它们的差的十位数不相同,而百位数却是相同的? B组:都是604减二百多,它们的差的十位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围绕这两个问题,学生在交流、思辨活动中,真正理解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算理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突破了难点,提升了思维含量,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三、关注错题辨析,感受“算错”的教育价值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错题往往是学生知识结构中薄弱环节的一种真实再现。有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有的也可能来自教师。如何“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可通过多遍交流,多层次反思,在集体查错、思错、辨错、纠错活动中,完善认知,学会思考,提升思维品质。如有的教师怕学生出错,次次提醒,层层设防,这样学生反而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大胆地去做。因此,计算教学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尝试错误的权利,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经历思维碰撞,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总复习时,上课伊始师生系统地梳理了小学阶段四则混合运算的类型及运算法则,随后出示两组习题如下:

第一组“寻找计算小达人”,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求,促使学生产生了“求胜”的心理需求,无形中计算精心了,正确率提高了,速度也快了。第二组习题由于学生在感知能力、认知水平、数感上存在差异,因此出错率极高,非常典型。此时教师要抓住错题,化弊为利,“放大”错误。在学生练习中收集错例,及时地剖析,只有在错误中找到错误价值,并充分、合理地利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使枯燥的计算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关注算法多样,把握“算法”的优化时机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允许和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去达成同一个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多样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算法。那些只重视计算结果,或过分重视探究过程而忽略结果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在学生经历“多样化”算法之旅时,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比较每种算法之间的联系,进行算法的“优化”,绝不能让“算法多样化”流于形式。

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在教学口算“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学生经历了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的过程,呈现出不同的算法:(1)数数,从45起十个十个地往后数,数出得数是75;(2)摆小棒,利用对数的组成的理解,把3个十和4个十合起来,再加上5根,就是75;(3)拨计数器,先拨45,再在十位上拨3个十,算出得数75;(4)从数的意义理解,4个十和3个十合起来是7个十,再加5个一就是75。不同算法的呈现,虽激活了学生思维,尊重了学生个性需求,但多样化不等于优化,因此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算法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比较,“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算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找出多种算法间的联系,明晰算理,生成算法,得到最优算法,只有这样才利于学生后续的发展。

如今的数学课堂不应再是一种单线条知识的叠加过程,而应是一个全景式的“蜕皮成长”的过程,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感悟、活动经验的积累等融合的视角看,计算教学真的“不简单”。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4.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冯照妹.小学生数学错解题的梳理策略[J].小学教学(数学),2012,(3):20~21.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教育价值计算教学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论教育价值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初中语文教材中情感元素的教育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