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班额下创建高效课堂的尝试与思考

2013-04-29 00:44杨惠霞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教育科研师资建设

杨惠霞

摘 要:高效课堂首先应是有效课堂,必须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在大班额下创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我们尝试表明:学习小组建设是前提,师资建设是根本,教育科研是动力。

关键词:大班额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师资建设;教育科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15-03

在全市积极开展“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的教改活动中,2012年邯郸市教科所在磁县实验小学召开了教科研基地校总结会,会上提出了年度的研讨重点是“大班额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这个选题高屋建瓴,一针见血,它确实是各基地校最关注的问题和最不好解决的难题。高效课堂首先是有效课堂,所谓有效课堂必须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达到培养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收获。而各基地校都是各地的热点学校,都存在人数超多的现象,所以,如何解决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如何正确把握有效教学时间,做到不拖堂,不吃夹生饭,就成了我们要解决的难题。我校在创建新课堂活动开展两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和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些效果。现将我校“大班额下如何创建高效课堂”的做法与大家交流,敬请指导。

一、学习小组建设是基础——解决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

小组合作是“新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交流、讨论的主要手段,抓好小组建设是“大班额”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我校在小组建设方面,要求做到三点:

(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学科基础、个性特征等因素,合理划分的6~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兼顾各个学科,统筹各类学生,便于相互交流,相互辅导,共同提高,组与组要均衡,有利于公平竞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定期选拔培训小组长

选拔任用合格的小组长,是小组建设的关键,他们既是小组学习的带头人,更是老师的小助手,他们既能管理小组学习、纪律,又能辅导各学科功课,用好小组长就等于将几十人的大班教学变成了面向几个人的小班指导。小组长通过竞选的形式,每月轮换一次,每月培训一次。竞选轮换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竞争意识,培训是为了让小组长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开展工作。通过小组长的选拔和使用,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做好小组的科学管理

科学合理组建好学习小组,就等于实现了小班化教学,但其管理运转十分重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强化管理:一是定期反思,每天上午班主任要提前10分钟进课堂,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前一天班内的学习情况,安排部署调整当天的学习任务,作到适时指导、跟踪改进;二是定期评议,每个月根据平时课堂学习评价、学科发展导向,学习状态等,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价,选出优秀小组、星级小组上墙表彰,促进各小组的竞争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科学指导,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如何交流、如何展示、如何倾听,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更大程度上做到还学生以最多的课堂学习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课堂学习空间。

二、师资建设是根本——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堂需要教师少讲、精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准的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在做。

第一,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促进教师全面学习。①邀请名师、专家到校听课、讲座,现场指导教师授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②实行家长开放日,每周四上午让家长走进教室听课、评价,监督促进教师授课,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③组织教师到外县、外市名校学习取经,到县内学校进行交流研讨,了解教改信息,交流教学经验,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第二,组织大型论坛,促进教师能力升华。从2011年开始我校连续组织专项论坛,如:小组建设论坛;综合性、总结性论坛;“再看新课堂”;以教师当学生、领导当教师的“角色转换式”等专题性论坛七届,联盟校互助式论坛两届。一方面使教师把日常教学所得进行总结,以相互借鉴,另一方面使教师教学理念得以转变,有力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优秀教师团队。①实施“258”建设工程(每年评选2个名师,5个学科带头人,8个教学能手),培养一批有先进教学思想,较高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②实施教师结对的“青蓝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促进中年教师的思想更新,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同步发展。③实施“三考一赛”工程,每学期举行“三考一赛”活动。“三考”即:教师“三笔字”考试,新课标考试,教师所教学科教材知识内容考试;“一赛”即教师基本功素养大赛。此项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综合素质。④落实“有奖读书”工程,建立学习机制,设立奖励基金,让教师每学期必须自由选择购买教辅用书、教研用书、进修用书等100多元,并且每学年结合学生评选读书小博士的机会,评选教师读书状元加以奖励,进一步促进教师更好地学习,丰富自己、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内涵。

三、教育科研是动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本着“立足校‘本,做‘大教研”的教研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构建了“延伸教研层面,拓展教研内涵”的“大”教研网络,打破原来教研仅限于教学研究的局限,不仅将教研活动扩展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更将教研活动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建立了“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名师”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从而更多更好地培养优秀教师。形成了“理论学习——问题学习——实践研究——运用反思——总结提升”的校本研究模式,使校本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教学服务。

(一)深度研究,做“大”教研文章

教研是促进教师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我校以创办“名校”为目标,从“教研”上大做文章,除了深挖其内涵外,对教研的外延进行扩展,除了要求教师研究教学问题外,德育、后勤、安全、卫生、生活服务等相关科室、相关人员都成立自己的研究组织,设立自己的研究课题。同时,立足教学,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时间和形式上做到:既有每月定期组织的专题研究,又有每日随机开展的课前研究;既有理论指导性的主题研究,又有一课一例的实践性“小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扎实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所以,我校目前不仅有国家、省、市、校级的教学研究课题,也有探索办学、后勤、服务、养成教育、安全管理等教育保障性课题。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着眼发展,做“强”联盟校交流

通过名师带动,培养各校学科骨干,与联盟校共同组成了“骨干教师指导团”、“相关学科共同体”,形成了一种“同研究、共进步、齐提高、大发展”的研究格局,使整个教师团队得以整体提高。通过区域学科连片教研,互相交流,深入研讨,以达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2011年我校就与县内外多所学校组织教研共同体,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研究。在2012年,我们又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与新北关、更乐、神头、西戌、偏店等10余所学校缔结联盟,并举办了大型联盟校启动仪式,制定了一系列联盟校交流机制,并按步骤进行活动,仅一个学期就开展了“问题研讨”、“课例研讨”、“示范交流”、“联盟校论坛”等活动10余次,参与人员达400余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发挥了我校教科研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我校各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更大幅度地提升了联盟校共同体的办学水平,促进了均衡教育的有效推进。

(三)精心备课,提高课堂实效

班级人数众多使教师辅导跟不上,就会影响教学成绩。所以大班额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保证在有效时间内的整体授课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坚持的原则是:通案引领,个案创新。所以,我校第一是抓通案编写,流程是:分工主备——形成初稿——集体研讨、确定通案——二次备课、补充个案。具体做法是:①在每学期开学前,拿出一周时间,将新学期的教学通案全部编写出来发至教师手中;②科任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对通案进行微调和补充,形成个案,做为教学方案使用。一节合格的教案形式,大致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读教材,按年级学科每个教师负责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认真熟读每一课,了解教材内容,熟读新课标和教学参考书,掌握教学目标和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大致编写一个教案初稿;第二步是小组研讨,以年级学科召开研讨会,每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解,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第三步是完善定稿,主备教师将经过交流研讨的方案再反复推敲,形成定稿,编印分发。

第二是抓个案创新,科任教师拿到通案后,要反复熟读,结合课前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链接等进行个性化补充,做到通案灵活用,个案求创新。第三是抓模式引领,我校自创建新课堂以来,积极探索,形成了以“生本课堂”理念为指导的主动课堂“三四五”教学模式(即:三个特点,四个模块,五个环节),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又灵活创新出更加符合实际的课堂模式,如低年级“口语交际课”模式,“识字教学”模式等。我校一面研究使用通案,一面积极探索各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语文课目前正在探索的“单元教学法”和“以点带面的重点突破法”,先把握住单元的教学主题,再选择其中的1~2课精讲,每课选择1~2段,进行重点讲授,其余让学生以自学或合作完成。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教学时间,又做到了逐步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数学课积极探索“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教学差异和准确把握知识脉络的有效方法,注重知识链接,避免就课教课,逐步实现减负增效。

小组建设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资建设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质;精心备课,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些尝试,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也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怎样更好的做到突破模式的束缚,使课堂更开放、更自由?如何更好地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更大程度地减负增效?改革,就要边行边思,边思边改。我们坚信,只要始终坚定改革的决心、创新的勇气、探索的毅力,始终走“以校为本”的改革之路,就一定能克服困难、突破瓶颈,走出自己别具特色的课改之路!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教育科研师资建设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关于强化区县公务员培训师资建设的几点建议
转型时期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探究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高中英语教与学方式改变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浅析高校教师教育科研中的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