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成绩归因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2013-04-29 09:22金单单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小学生

金单单

摘 要:小学生学习成绩归因的调查表明,小学生一般都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如“努力”、“粗心”分别是学生学习成、败的首要因素,而教师的教学、父母的关心则是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学习成败还受到年龄差异和班集体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应实施相应的指导策略,如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实施科学评价,消除性别偏见,加强学生对学习归因的训练,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等。

关键词:小学生;成绩归因;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05-05

归因是指人们关于行为和事件的原因及知觉的判断,学习成绩归因即指学生根据考试所得成绩,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学习成绩高低形成原因的一种认知活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归因影响学习动机从而直接影响其学习信心和对前途的期待。许多研究表明儿童对能力、努力及其他内部因素的积极成就归因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而对于运气、任务难易等外部的成就归因则降低自我效能感。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了解小学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水平,并适时地开展归因训练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模式,最终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

本文主要以小学生学习成绩归因为研究对象,在某市范围内选取被试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获得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获得小学生对学习成绩归因状况,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编制以韦纳的成就归因模式为指导,并以访谈法获得的材料为基础,根据研究的需要设计了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两份问卷,每份问卷都选取12种影响学习成就的主要因素,前六种为内部因素,分别为(1)能力,(2)努力,(3)兴趣,(4)身心状态,(5)粗心,(6)学习方法;后六种为外部因素,分别为(7)题目难易,(8)教师教学,(9)他人帮助,(10)学习氛围,(11)运气,(12)家长关心。据此编制12道问题,每一道问题的选择答案都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

(二)被试者

被试者选自某市小学的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89份,其中有效问卷336份(成功问卷为175人,男生85人,女生90人;失败问卷为161人,男生85人,女生76人)。

(三)研究程序

(1)与相关学校联系,说明研究意图,以求得学校配合,确定抽样的班级。

(2) 随机抽取两所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随机发放成功和失败两份问卷。

二、调查结果

(一)小学生对学业成绩归因的基本趋势

从表1可以看出,在小学生成绩归因问题上,倾向于归因于内部因素,无论是成功组还是失败组,内因的认同比率明显高于外因的认同率。在成功归因方面,觉察到个人努力是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内因,教师教学是最重要的外因。而运气和任务的难易则是考试获得好成绩的非主要原因。在学习失败的归因方面,被试者觉察到粗心、情绪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教师的教学、父母的关心是学习失败的非主要因素。

按照调查的结果,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这12种因素按照赞同人数在总人数的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列成表2,从归因的一般趋势上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学习成绩成功归因方面,比较倾向于个人努力、学习方法、兴趣、教师教学、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其中只有教师教学是外部因素;在失败归因方面,粗心、情绪、努力、学习方法和能力是起到重要影响的前五位因素,并且都是内部因素。

具体到个别原因中,从内部维度上来分析,努力、学习方法这两因素在成功归因和失败归因中均占有很高的比重。另外看到能力、粗心等在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占有不同的地位。在成功组,被试者并不强调个人能力、粗心对取得成绩的作用,而在失败组,能力却列到了第五位,粗心则为导致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从外部维度来分析,在成功组,教师教学被认为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任务难易是非主要因素。而在失败组,教师教学被认为是学习失败的最不重要因素,任务难易却排在第六位。在成败归因方面,父母的关心也有不同的地位。学生学业成绩成败归因的内部显著因素的调查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努力”对于学业成败的影响,成功组中有81%的同学认为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持不同观点的只有约5%,即大多数意识到个人主观努力对学业成就的作用。而在失败组中,认为失败是由于自己不努力造成的占48%,即归因于主观的比率明显低于成功组。

另外,从表2可知失败组归因排序中,“粗心”被认为是导致考试失败的最重要因素。在失败组问卷第5题“考试中不是题目不会而总是由于粗心大意,导致好多题做错分数下降。”有64%的被试者认为“粗心”是阻碍考试取得好分数的最重要原因。而持不同意见的只有10%左右。

从表2还知,成功组中,认为“能力”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排在倒数第三位。而在失败组中“能力”却排在第五位。表3数据表明,无论成功组还是失败组,对于“能力”归因大多集中在“同意”和“一般”两个选项上。

由表4可知,有约72%的学生把自己取得好成绩归因于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持不同意见的不到7%。从表1可知,教师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可见在小学阶段,学生有明显的向师性特点。

从表2失败组归因排序中,“父母关心”被认为是学习成绩失败的非主要原因。在失败问卷第12题“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才使学习成绩下降”,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被试者并不认可这种归因。

对于“任务难易”因素的影响,成功组和失败组的认识差异较大。在表2中它被成功组认为是取得好成绩的最不重要因素。在表4中,它被失败组约25%的被试者认可,即因试题的难度大才造成自己的成绩不高。

(二)小学生学业成绩归因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5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中,男、女生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人数在各自组的比率。此表数据表明,男、女生对学业成功归因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即内部因素明显高于外部因素,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对学业失败的归因中,女生对多项因素的认同比率明显高于男生即认为学业失败与个人能力、教师教学、粗心等有很大的关系。在成功组中,男生更加注意情绪的稳定、他人的帮助和运气在取得成功的作用。

(三)小学生学业成绩归因的年级差异比较

表6显示成功组和失败组中,低年级和高年级在选择“非常同意”和“同意”人数在各自组的比率。

表6表明,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其对学业成败归因有所不同。在成功归因方面,低年级学生更多强调他人的帮助、班级气氛好、父母关心自己的学习。倾向于把学业成绩好归于外因;而高年级学生则倾向归于内部因素,如能力高、对学习有兴趣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对于失败归因,高年级比低年级学生更易把失败归于外在的不可自控的因素,如题目的难易、他人的帮助、教师的教学水平等。

三、分析讨论

(一)小学生对学业成败多倾向于内部归因,努力、细心/粗心分别是考试成败的最重要因素

表3数据表明,小学生学业成败多倾向于内部归因,如努力、学习方法。教师教学水平高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外部因素,但父母关心和教师教学则不是学业失败的主要因素,粗心被认为是导致学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努力”和“学习方法”在成功组和失败组的归因中均占有很高的比重。这表明小学生能够觉察到学业上的成败是与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方法、态度分不开的,总体来说归因比较积极。失败了,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敢于承担责任,并意识到只要付出努力,采取一些改进策略,失败的状况是可以改变的。但在失败的情境下,粗心却被认为是阻碍成功的最大敌人。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经常抄错题、写错字等,导致丢分较多。这是学习习惯方面出现的问题。另外,在学生当中出现的自利性归因偏差,也能说明这一问题。比如,在考试失败后,为了维护自尊,逃避老师和家长的责罚,把失败归结为粗心,不承认自己不努力,也不承认自己能力上存在差距,只是粗心而已。教师和家长此时的评价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例如,许多教师在学生考试失败时为了不伤及儿童自尊往往以“你很聪明,只是考试马虎了”,并不深入分析学生粗心背后隐藏的因素。

(二)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中,教师教学因素不容忽视

表4数据表明,73%的小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高、方法得当是自己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在学业失败归因中,小学生最不倾向于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

小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行为的评价还很不完善成熟,对自己学业成败的归因还很依赖于教师、家长、同学等的态度、评价、作风等。

比较而言,对学生归因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教师的情绪、态度、评价模式自然会不知不觉地通过自身的言行传递给学生。学生又会从教师的态度、评价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推断自己学业成败的原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归因模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反映教师的能力和智力,它既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程度,又影响学生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对教师的权威毫不怀疑,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教师教的好,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努力不够等等。反之,如果学生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于教学质量,感到无奈并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形成消极的归因。此外,教师已有的关于学生学业成败原因的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态度。如当优秀生做了好事或取得好成绩时,教师往往归结为品质、能力等内部因素,而当差生同样取得好成绩时就会被教师归结为任务简单或是碰对运气。同样,当优秀生犯了错误或考试失败,教师会归结为外部因素并对其积极鼓励,而对差生的考试失败则归因于内部原因。久而久之,教师的偏颇态度、评价方式就导致小学生归因模式产生偏差。

(三)小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受年龄影响

表6数据表明,小学生对学业成败归因存在着年龄差异。在成功情境下,低年级组对班级气氛、他人帮助的认同率高于高年级组,而高年级学生更倾向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对学习有兴趣是成绩优秀的关键。在失败情况下,高年级组在粗心、任务难易、他人帮助等方面与低年级组也有显著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身心日益发展成熟,可以客观地看待自身及周围环境对自己学习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会因为某件事没有做好而长时间的垂头丧气或苦恼抑郁,他们相信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从而保持乐观心境。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自尊心、自卑感、羞愧感等情感体验也不断丰富。例如把失败看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仅仅来自主观因素也有许多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因素会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自信心及今后学习动机。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的难易、他人没有提供帮助等外部因素,往往只是为了维护自尊心。

四、教育对策

(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要科学

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总结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时,一半以上认为是考试时粗心大意、情绪状态不佳造成的,不承认自己能力上的差距或学习不努力,认为只是粗心而已;也不能意识到自己对某些知识掌握的不全面或练习次数比较少而导致错误。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生在考试后对自己成绩好坏并不真正在意,更多的关心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以及在同伴中的地位。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对成绩的归因很多时候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乃至行为做出科学的及时的评价。例如,在课堂提问时,学生没有回答上来,教师会安慰道“这个题目比较难”,其实就把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并不是因为学生不努力或不聪明,而是因为题目太难。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无助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科学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导向作用,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归因。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归因方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行为进行正确的评价。

(二)消除对男女生的性别偏见

在教育工作中要消除男女生存在差异的偏见,首先教师要了解男女生的心理乃至行为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教育是平等的不能有差异,要对男女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对女生的成功大加赞扬,把男生的成功归因于外部运气、情绪稳定,而不注重个人努力在取得好成绩方面的作用。此外,对男女生在学业上的失败,教师应进行同样的批评,不能对失败的男生大加斥责,批评其任性贪玩,而对失败的女生,碍于其脸皮薄,而缄口不言或者表示同情、可怜。[1]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根据男女生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有的放矢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他们各自优势的发展和劣势的弥补。总之,教师应了解学生,善于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客观地分析男女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教育。

(三)在班集体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的归因

表2数据表明,大多被试者将失败归因于粗心大意,情绪不好,针对这一点,教师要采取积极地措施使学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当然,单凭教师的言行及评价方式这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是不够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身心、个性特点,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科学地对待自己的考试成绩,进行归因训练。

小学生年龄小,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说服教育的方式并不一定适用。另外,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就是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课堂讨论法正是以集体讨论方式进行的,可在一起分析学习或行为结果的原因。例如,针对某一次的考试结果,学生分组讨论各自的原因,然后由教师统计结果,做出全面的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再讨论。最后对归因进行评定,指出不合理归因方式,形成积极地归因模式。[2]再者如果有条件可以借助于其他生动活泼的方式,比如观看归因训练录像,片中表现一些小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归因时,教师的态度及评价,通过间接地观察方式进行训练。学生在游戏与活动中建立起融洽的同学关系,良好的班级氛围,增进学生们之间的了解。加强学生的交互作用,对于形成积极地归因无疑是有帮助的。

(四)注重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调查表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归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样作为重要角色的父母也应该多渠道了解小学生的成绩归因倾向,及时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以便家庭和学校能够步伐一致,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在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但是家长为了节省时间或是求得卷面上的整洁给予学生过多无谓的帮助。另外,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太高,对于教师安排的艰难任务不加理睬,使学生饱受失败之苦;更有甚者,对于子女的失败不加分析而采取可怜、同情、无奈的态度或简单归结于其脑子笨。还有的家长在子女完成简单任务时就予以夸大的表扬,或在理应完成的任务失败时不予批评。这些都易于使子女形成消极的归因模式。因此,家长及时与教师保持联系,权衡任务的难度水平,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另外,父母应该把握子女实际的归因模式或倾向,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例如,当子女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粗心大意,情绪不好时,家长不应该为了维护孩子自尊而对失败归因敷衍了事,要将学习的成败更多地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应注意与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协调起来,增强教育合力,优化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归因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总之,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的学习成败归因可以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而消极的归因模式则会降低自我效能,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利用归因理论,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指导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积极、正确归因。

参考文献:

[1]王硫珣,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 1996,(2):17~19.

[2]王雪梅.运用归因理论激发小学生的成就动机[J].鞍山师范学院报,2007,(9):98~100.

[3]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1~46.

[4]唐文君,周生彬.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研究综述[J].教育与管理,2007,(1):17~18.

[5]韩仁生,王毓珣.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的特点与教育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6):47~50.

[6]范 欣.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理论与分析[J].教育与管理,2003,(2):31~32.

[7]邹先云,冯 维.成败归因理论及其对学生成就动机培养的启示[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84~86.

[8]李 韵,王文强.农村初中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第20卷,(4).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新疆高职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及教育对策浅析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