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2013-04-29 00:44王秀娟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提升素质道德教育课堂教学

王秀娟

摘 要:国民道德素质关乎国家的兴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德育教育学校不仅要充分搞好课堂教育,课下教育,还要协同家长、社区搞好综合教育,培养具有道德素质高尚的社会接班人。

关键词: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 课下教育 活动载体 提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53-01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一个国民道德品格高尚的国家,是强大的,是有竞争力的是有无限发展前景的。

马丁·路德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它的公共设施多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质,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对社会而言,道德是保证人们有一个平衡、宁静、愉快和谐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繁荣,文明健康的必要条件,更是一个国家竞争的根本。国家强大繁荣的表面是经济,其背后则是文化道德。

当前整个社会道德水准下滑,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极为紧迫的,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为此,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1 重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1.1 认真备课

做到课前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心中有数,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重点,从而突出重点。尤其课文有的内容,是需要提前通知学生做好上课前的精心准备工作的。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生命的乐章》中的第一目“生命独特而可贵”中的第一问题:“你的生命从何而来?”的内容有填写母亲怀胎几个月生下自己,生下来体重是多少?是否顺产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另外,情景剧的准备、活动体验等内容都需要教师提前与学生着手准备,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 确实落实新课标所提出来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活跃起来,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就是激活学生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达到了欲说不止,老师做到了不菲不发,也就自然而然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 挖掘各科潜在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们不仅仅依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实际每科教材中都有明确的或潜在的教育内容。例如,每篇语文课它的主题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素材;理科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性不特别直观而是具有潜在的教育性,只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挖掘都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每门课程的内容都有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之所在。就看我们教师怎样合理理解教材。所以学校要提倡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3 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教师的行为影响学生

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会成为学生品德形成的榜样,学生的学习是在师生交际活动中产生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学生从教师身上得到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学生的言行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生变化,学生会把道德思想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

4 大节日和时事事件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校要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地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地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活动育人之功效。例如,五月十三日母亲节、九月十日教师节,我们可以在这两个节日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五月四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党爱国之情。另外,教育学生关心时事大事,以实际行动展示同学的道德水准。例如,我国南方闹冰灾、汶川大地震等实事事件,让同学通过班会讨论我们应做点什么?来启发同学自觉参加募捐活动。从而体现了同学们的民族团结、互助意识和爱国之情。

5 生活中的事件,使其明辨是非

丰富的德育资源不光在书本上,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德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教师在开班会的时候,可以根据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正、反两面的生活素材对学生及时地进行多方面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另外,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道德与法制》《以案说法》《普法栏目剧》等优秀的教育节目是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很好素材。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观看这些节目,结合思想品德课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会使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判断力得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也会逐渐升华。

6 校、社會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加强学生品德修养要注意优化教育软环境,搞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所在。

6.1 家庭教育,夯实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这一有利场所,勤与家长沟通?与家长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让家长懂得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家长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有效的途径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学校与家庭配合,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孩子的“心灵”。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孩子怎样做人转变,成为孕育孩子良好品德的温床。

6.2 要积极开辟时间多参与社会、社区有意义的活动

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懂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兴盛与衰败与我们个人的幸福安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假期里我们可以让学生到社区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服务性的工作。做社区的志愿者为社区的孤寡老人服务,帮助社区的居委会做一些日常性的有意义的工作等。

总之,作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抓好,同时,我们也要调动家长和社区的积极力量与我们共同教育好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赵克乾.《思想品德》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新课程(教师),2010(3):9.

[2] 刘玉潭.关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制约因素的思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4):7-9.

猜你喜欢
提升素质道德教育课堂教学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策略
浅论新课程下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舞蹈素质教育对大学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